我覺得好的玄幻小說,安排等級制度一定是為了服務於劇情。
我看過很多玄幻小說,等級制度安排的花裏胡哨,最後也沒解釋這個階段到底有啥特色,為什麽比前面一個階段要強,強在何處?身體,法力,元神,有啥增益?這種名字安排的再好聽我也不喜歡。反而不如「青銅,白銀,黃金....」這種方式,起碼一目了然。
傳統武俠小說,對等級制定往往比較模糊。否則知乎也不會出現很多,「關公鬥秦瓊」的問題了,比如「五絕」的戰力和「玄冥二老」對比。到底誰強?這個恐怕誰也給不出個準確答案,只能透過劇情,邏輯來分析。這個既是武俠小說的弊端也是優勢。在武俠世界裏,武功的差距很難透過外表來判斷。總不能說「二流高手」印堂發黑,「一流高手」印堂發亮吧.....但是武俠小說有另一套等級制定方案,那就是「功法」,舉例說一哈,郭靖跟著「江南七怪」習武多年,武功水平也就一般,後來郭靖學了全真教的吐息,有了內力,短時間內武功大增,上的了七怪都上不去的懸崖峭壁。可見功法的重要性。但是並不是說內家就比外家強,外家代表人洪七公就位列五絕。所以武俠小說的矛盾沖突,很多就是因為一部強無敵的武功秘籍
但是這裏,作者不會直接說,「郭靖吐息過後,自覺內裏大增,身體輕盈,周身氣血執行順暢無比,成為一名三流高手了,以後見到三流以下的高手,可以一較長短」而是透過劇情,來告訴讀者,郭靖變強了。
在武俠小說裏,「功法」大約於等級制度。屬於隱藏的等級制度。大家都知道同一個人,練習【葵花寶典】一定強於練習【華山劍法】
玄幻小說多數是爽文,快餐文,降低閱讀門檻才是首要任務。劇情反而顯得不那麽重要,這也是為啥很多人吐槽玄幻小說的劇情邏輯和人物刻畫了。玄幻小說更像是網絡遊戲,主角身處何處,身上有哪些道具,下一步要打的BOSS是誰,怎樣才能打得過,大家都要一目了然,劇情目的明確,就像大家玩遊戲一樣輕松。
當你使用「皮城女警」,裝備欄只有雙「攻速鞋」,你會不會直接去找對面「日炎,反甲,蘭德裏」的煉金單挑?
玄幻小說代表作【鬥破蒼穹】等級制度就安排的挺合理的,雖然名字不咋滴,鬥之氣,鬥者,鬥師,鬥王....具體順序不記得了。但是每個階段解鎖一個技能,有標誌性的改變及增益。我記得,某個階段有件衣服的增益,鬥王還是鬥皇有雙翅膀,可以飛行。雖然為啥會有這些增益我記不得了,但是起碼在我只有一件鬥氣化衣,肯定不敢惹那些有翅膀的人名幣玩家。雖然我印象中鬥破後期等級制度也崩了,但是整體來說還是很不錯,這也是為啥鬥破這麽火的原因之一。
修真代表作品之一【仙逆】的等級制定也讓人覺得有新意,雖然前期就是些凝氣,築基,但我記得後面好像有個化神化凡,那一段對於等級制度而服務的劇情讓我印象挺深刻的,主角破關,引發出一系列化凡劇情還是非常完整的,也能讓等級名稱很合理。
洪荒流代表作【遮天】的等級制定我相對更喜歡一些,畢竟看武俠過來的。輪海,道宮,四極,化龍,仙台,對應五個身體部位,丹田,五臟六腑,四肢,脊柱,和大腦。作者對於道家文化有一定了解,在解釋等級的時候,還算比較合理詳細的。
多數玄幻小說,作者都是根據道家的修煉過程來進行等級名稱的制定,所以作者對道家經典都需要有一定的研究,再配合上合適的劇情來推動,名稱自然更容易讓人印象深刻了。
如果只是為了強行裝杯,那熟讀一些道家經典就可以的。
單說築基,在道家修煉丹道中稱為百日築基,也就是這個過程大約要100天左右,打通任督二脈。任脈,「任一身之陰」,督脈「督一身之陽」。大致目的就是內「陰陽調和」有一個自助的迴圈體系。任督二脈繞身體一周,叫小周天。
了解這些,就能根據這個來設定這個階段需要怎麽修煉了。因為是內陰陽,所以不好借助外力,打通任督二脈需要內力來幫助,修煉出第一股真氣,跟隨任督二脈的順序來沖擊穴道,當全部穴道打通之後,真氣隨任督二脈順暢執行一周,完成七七四十九個小周天,是為一個大周天,突破到築基大圓滿。
突破的時候可以這樣寫:張三運轉真氣,向最後一個穴道「玉枕」發起沖擊,連續七七四十九次,終破玉枕,真氣執行不滯,向下歸於丹田,終於心腎相交,水火交融,體內真氣流轉,生生不息,自覺神氣相合,舉手投足之間,盡顯道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