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可太適合我了哈哈哈。
前不久有一篇SCI文章剛好經歷了大修(Major Revision)->小修(Minor Revision)->接受(Accept)的痛苦過程。下面展開講一講整個過程,和投稿經驗不多的科研小白們抱團取取暖(大佬請繞行)。
在正式開始之前,先介紹一些基本知識。
- 審稿人 :一般的SCI期刊會有相關領域的2-3個審稿人(Reviewer)以及一個編輯(Editor)對你的文章進行打分,最後綜合他們的打分結果,你的手稿(manuscript)會被給出以下五種結果之一。
- 審稿結果 :
用我其中一位合作者(LUMC的一位老師)話來總結一下:"只要一篇文章的首輪回復不是reject,那麽你按照審稿人的要求來修改的話,最終就會被接受。"。TA還說了另外一句話:「我投的那麽多期刊文章裏面,只有那麽極少數的幾篇文章是在第一圈就被accept的,絕大部份都經歷了Major revision或者Minor revision的過程」。
下面就從大修(major revision)開始,一輪一輪地介紹如何讓文章被接受(accept)。
- 認真閱讀審稿人和編輯給的審稿意見。建立一個word檔(國外的同學的話,這裏推薦GoogleDoc,適合多人線上編輯),先將每個審稿人的意見分開,然後再將每個審稿人懟你的點進行編號,然後對每個懟你點進行一一回復(point-to-point response),最後你會得到一個類似下面的檔(黑色代表審稿意見,藍色代表回復。此外,手稿中所做的修改最好能具體到XX頁XX行)。
2. 在分別對審稿人意見進行回復之後。還需要寫一個類似於下面的cover letter。所謂的Cover letter就是客套話。對審稿人進行感謝,強調你們接受了他們的審稿意見並進行了修改。 一定要記得把cover letter放在審稿意見回復的前面 。
一個完整的例子可以參見下面的公開的審稿回復文件。
3. 現在結合寫文章的兩大主流創作平台,再說一下具體的文章修改的track。
最後你會得到一個類似於下圖的帶有修改標記的PDF: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overleaf或者是Latex本地平台,都無法/很難對Table、Figure的刪除進行「漂亮的標記」,很多時候會遇到一些讓人無法理解的Bug。對於這種情況,尤其是Figure的增刪,一般我都是選擇在Response裏面強調即可 。
4. 把所有的檔準備好了之後,就可以resubmit了。一般首次投稿到收到回復意見(非直接reject那種),會經歷1-2個月。然後大修需要花時間1-2個月(這個取決於個人)。再次投稿和收到回復會經歷2-4周。具體的時間可以參考我文章最開始給出的個人真實案例。當然不同的期刊不太一樣。
當然,除了上述的回復審稿意見以及做論文修改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要有科研的點子,以及如何選擇一個合適的target journal.
電腦專業的同學基本都是發conference,發journal比較少。如果我目前在做的論文今年能有幸被conference接受的話,我再來補充一個完整的conference投稿過程。
祝各位科研路上順順利利,有空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