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用什麽護膚品可以修復皮膚屏障增厚角質層,皮膚太敏感了,泛紅有紅血絲,好難過,誰能幫幫我?

2021-02-15知識

這個問題上有的人拿瓶兒VitB5當神器,有的人吹爆神經醯胺精華,但這些東西有效與否的確是因人而異的一件事。從產品的角度,神經醯胺這類的路子它即便通常情況下不能「治本」但也能讓你在感覺上感到一系列的提升,使用的會廣一點。但實際上,如果我們去探討這個問題的解決,核心的並不是某種或某幾種成分的添加。
因此我希望你可以把這個問題放在兩個方面上去考慮,而不是單純的去看角質層的厚度。

哪兩個呢?
一是角質細胞分化和增殖的平衡角度
二是角質間的生物力學的平衡角度
這往往不是護膚品的功效標簽上能夠簡單垂直的投影到細胞的生理狀態的一件事情的兩個方面。

角質層

表皮的更新,一邊是基底層中活角質形成細胞的增殖,另一邊是基底層上方發生的分化。正在分化的角質形成細胞緩慢地向上移動。在健康的皮膚中,隨時都有15%左右的角質形成細胞處於分裂的過程中,它們經歷3~5次細胞分裂,然後進入高度有序的分化過程,並向上移動。這個過程往往需要3~5周(準確的將不是專櫃小姐姐告訴你的28天,而是因人而異的3~5周)。這個時間過於一半時,細胞成為角質層的一部份,並在向上移動的過程中逐漸分化,直至完全轉化成角質細胞,達到皮膚表面並脫落。
在這個過程中,細胞們不斷收到波動的環境溫度啊、濕度啊、紫外線啊、微生物啊、日常衛生用品啊、以及一些異物的刺激。為了維護人的皮膚及其附屬器官的生理功能,它們進行著復雜的應激反應,也因此要進行必要的不斷的更新。

如果這個過程順利,皮膚將具有相對更好的生態內容(水油平衡、微生物平衡等)。但是當這個過程中出現上述兩個方面的問題時,都會直接或是見解的影響角質層的屏障功能。

一、分化過程方面

A單因素的分析,排除力學結構方面的影響,表皮分化的不足,會導致新角質的正增量不抵脫落角質的負增量,造成皮膚物理屏障的薄弱,以至於微生物失衡與生物化學屏障的薄弱 。我們通常情況下在營養攝入上找原因,比如Vit A和Vit B族的供不應求。當然也還有10%左右的人皮膚天生合成和分泌表皮水合物質的能力較差,也需要對水合性成分進行補充。
那麽這種情況,對應到題主所提及的問題呢,從成分的角度上來講,
1、維生素A

維生素A


通常情況下,維生素A以其衍生物、特殊工藝的包合物、前體,以及一些多醣類替代品出現在護膚品中。但是,我們依然要圍繞Vit A來開這個篇,其原因就是維生素A的膳食攝入在這之中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在護膚品中,維生素A乃至其衍生物對表皮會產生相應的刺激,在表皮壓力方面形成不利影響,因此需要采用包合工藝、包埋工藝、或是兩者共同使用,辨識不出來的,您就直接放棄含有Vit A類護膚品。盡可能透過膳食解決VitA的補充問題。

2、B族維生素

在這個事情上,大家提及最多的是維生素B5和維生素B6。這兩個家夥,在護膚品中是較常見的成分,也是安全而溫和的成分,制劑難度不高,也不需要進行專門的輸送體系設計,來提高穩定性和生物利用率。
只是在產品大的制劑過程中,對於VitB6衍生物的溶解性,與常見VitB5的濃度型號的選擇需要針對劑型的生物利用特點和感官進行一定的考慮。

3、甘油等水合成分

這些水合成分在生態平衡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從分化這一角度上,它提供的水環境是對細胞分化過程有序進行的一個必要支撐。

B單因素分析,排除力學結構方面的影響,局部表皮分化的過盛造成炎癥反應不斷,誘導表皮結構進入惡性迴圈。以至於一些局部,皮膚的屏障功能要麽形同虛設,要麽嚴重不足。 我們通常情況下在炎癥因子的誘導訊號以及表皮相關細胞的生理狀況上找原因。目的是透過訊號調節表皮幹細胞的分化,調節T細胞的工作效率與角質細胞的脫落負增量之間的平衡,來實作表皮結構的重構。這主要是在幾方面進行:1訊號調節,2減壓,3防護

1+2(訊號減壓)、當表皮出現損傷,T細胞會清理受損細胞,但當表皮層出現生理結構問題的時候,這種清理並不能很及時完善,而產生了細胞外空間被受損死亡細胞的細胞質和碎片占據,炎癥引號因子觸發炎癥反應,(你可以認為這種訊號是一種錯誤的告訴幹細胞角質細胞受損而得不到補充,而誘發它們加速分化)造成過度分化的角質細胞在未完全分化的狀態下堆積到角質層,形成皮炎。
這種反應,我們可以形象的比喻成一個堵車堵到水泄不通的路口,而指揮交通的反而繼續向擁堵的路口引流一樣。我們實際要做的,不是因為角質層受損而盡可能讓幹細胞加速分化,而是先處理擁堵問題,一面進入惡性迴圈的局面。
那麽對應到你提及的護膚品,從成分上將講,較常見的:
一是牛奶中的一些起到訊號作用的多肽
二是類似蘆葦根、紫蘇籽、大麻籽等等起消炎作用的要用植物的一些萃取物組分
三是一些香料中的組分,比如乳香樹脂這類香料作物分泌物中的一些含有例如beta乳香酸等物質的相關相位上的Complex

這一線索上的物質們對於成分黨護膚品終端消費者而言很不友好,因為你不知道「xxx萃取物」背後到底是經過了一套什麽樣的工藝流程,最後在什麽相位上萃取物和分離而得的什麽化學物質為主的生物分子組合。

2+3(環境減壓)當表皮承受一定壓力的時候它就會產生應激反應。這種反應的結果通常情況下是訊號系統誘導皮脂腺合成和分泌皮脂來進行對環境變化的防禦。那麽,他也就相應的改變了皮膚的生態環境。造成了空間角度上,適宜角質細胞充質和分化的空間過小。
對應到你提及的護膚品,從成分上講,就不是某個成分的事情了,它很考驗在仿生角度上護膚品所做出的保濕考慮。例如,你覺得臉幹,你覺得不應使用含有油脂的護膚品,這其實是大錯特錯的。當你發現皮膚屏障受損時,護膚品的脂結構是得好好看一看的,一方面,在這方面作用優異的物質多是脂溶性或是需要脂質提供輸送系統、亦或是需要相對的粘度。另一發面,生態的角度上,皮膚屏障功能不健、保濕不利的情況下,單純靠補水和補充水合成分而不配合相應的油脂對表皮生態本身是一種破壞。在這裏,你需要看的不是某種成分,而是選定或是設計一種適合與自己或是目標消費群體的劑型。
其實在這個角度上,比護膚品更靠譜和更高效的是那些硬防護,以及在行動上,減少和不適宜環境的接觸時間與頻次。

二、角質間生物力

在角質層下部(致密層)、角化細胞透過角化粒相互錨定,在角質層的上部(分離層),在角化細胞向上移動的過程中,角化粒逐漸分解,直至角化細胞達到皮膚表面。這個過程中,角質細胞之間的生物力逐漸在降低。一方面這或許是脂結構導致的,另一方面,這大概率上和上述表皮分化過盛與不平衡導致的不良影響的延續。
正常而言,在表層的角質與角質之間的力相對較小,隨著正常的清潔、摩擦、風吹等過程,它接近一粒一粒地脫落,而出現了問題的角質間仍存在較硬的連結,造成它們脫落時是成片狀或團塊狀的。返回去說,T細胞對受損細胞殘害清理不完全有時也是和表層角質間的機械力出現小問題有關的。那麽怎麽辦呢?
一類,角質間連線力不足的情況:


1、類似神經醯胺一類所起到的實際修復作用就是在這個角度上,不足人體自我合成的不充足部份。
2、常見的神經醯胺前體物質的補充,磷脂、神經鞘脂、特異性胺基酸。(常被界定在輔料上的磷脂在這方面針對一些群體所發揮出的作用有時是不輸於直接補充神經醯胺1、2、3、5、6的)
3、其它結構性脂質。同上(對應到你提及的護膚品,從成分上講,就不是某個成分的事情了,它很考驗在仿生角度上護膚品所做出的保濕考慮。例如,你覺得臉幹,你覺得不應使用含有油脂的護膚品,這其實是大錯特錯的。當你發現皮膚屏障受損時,護膚品的脂結構是得好好看一看的,一方面,在這方面作用優異的物質多是脂溶性或是需要脂質提供輸送系統、亦或是需要相對的粘度。另一發面,生態的角度上,皮膚屏障功能不健、保濕不利的情況下,單純靠補水和補充水合成分而不配合相應的油脂對表皮生態本身是一種破壞。在這裏,你需要看的不是某種成分,而是選定或是設計一種適合與自己或是目標消費群體的劑型。)
二類,表層角質間連線力強度過高的情況:
當需要松解的時候,常規護膚品的使用上,主要考驗的是構成保濕劑Complex的成分們的仿生結構效能,從一支護膚品的制劑角度,在考慮保濕劑的時候我們不可能針對每一款護膚品去研發其特定的仿生保濕結構物,因此會去選擇一些原料廠家已經搞好的產品。然而,在選擇它們的時候,「保濕力」往往不是唯一標準,也並不是權重最高的標準(當然類似膜通透性改善為核心的從保濕結構為核心建構整支制劑功效體系則除外),仿生角度的效能對於皮膚屏障受損、敏感肌等情況的朋友才是最友好和高效的。但是,說實在的,非專業人士不容易在這之中摸索到什麽蛛絲馬跡,換句話說,這個事情很多時候是成分黨分析化妝品天花板之上的事物。有的時候,也存在這種情況,你有皮膚屏障受損的情況,你用了個保濕力超強的水劑或是增稠型水凝膠,你發現它保濕力超級好,你覺得撿到寶了,其實未必……
還有一些不得不說的比如Alpha橙皮苷木瓜蛋白酶一類起到一些溶解表層角質間脂質乃至角質的物質,針對與屏障功能受損的朋友而言,是需要專業技術人員操作的,不要模仿為宜。

另外,我需要提到的一點是,在題主的問題中「泛有紅血絲」這一現象,往往是要和皮膚屏障功能受損問題分開分析之後,再考慮能否合並處理的。它很可能與血管壁的狀態相關。我們不能排除對皮膚屏障的修復並不能改善這種表觀形態下的紅血絲。
針對於它,是另一種修復思路上的事情。
通常情況下,在靶點的選擇上,我們不會選擇表皮幹細胞,而是會去血管中和真皮層去找成纖維細胞以及ECM整體的問題。畢竟那是正經八百沒有歧義的器官上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