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中國人哪些觀念是農業社會的思維方式與習慣?

2013-01-31知識

首先質疑

@羅登

1,不重視細節,不重視數碼化管理,不習慣量化,確如黃仁宇所言。

這個不對,世界上最重視細節的日本人,也是典型的農業社會出身,與中國南方一樣屬於水稻種植區,種植水稻勞動繁重,供養人口數量巨大,使得中國南方人和日本人一樣,精耕細作,農業時代的單產遠遠超出世界同區域國家,中國的手工藝品如絲綢、瓷器等在近代以前長期領先世界,以至於工業化初期的英國除了輸入鴉片以外幾乎無法在貿易上與之抗衡,這都是需要追求細節和嚴格工藝程式的,中國在秦朝時兵器工業已經實作了標準化、量化和責任到人的規範化管理,雖然後期沒有跟上,但在手工藝方面的總體成就在農業時代是名列前茅的,日本在刀具生產等方面至今都有優勢,中國在細節、數碼化管理和量化方面在程度上不如大機器工業時代的列強,那是生產規模、國家管理形態決定的,不能說是觀念上的問題。

2,習慣熟人社會,習慣常例和約定,不習慣成文法。現代工業文明之後的陌生人社會,重視契約精神,大城市誕生多種文化的容忍和共生催生的寬容精神在農業社會是沒有的。

關系型社會、不習慣成文法這個同意,這是農業時代人口流動不足、生產協作主要在熟人間發生造成的。但是長期以來,中國在文化方面是最具有寬容精神的文明之一,僅次於印度,中國自始至終沒有主導型宗教,而是容忍多種宗教和本土信仰共生催生,儒家對佛、道等各種思想不斷融合而非簡單壓制,最終形成儒釋道三教合一的獨特意識形態,我D的黨章一路下來不斷修正,卻基本不否定從前的思想,也是這種融合模式的體現。中國文化是「太極」的思想,承認矛盾雙方的對立和轉化,而不是西方的上帝-魔鬼式、你死我活的對抗模式。因此中國不需要敵人,中國人最關心的是管好自己的事情。中國的宗教迫害只會發生在宗教勢力威脅到世俗政權的時候,從來沒發生純宗教意義上的戰爭。直到今天,如果官方或者民間對某種意識形態表現出極大的敵意,那就是自身利益或者安全受到了強勢意識形態的挑戰,前者如毛時代對資本主義,後者如義和團對基督教。今天中國的不寬容,不過是弱勢文明的一種自保反應而已,中國的不寬容,比起處於弱勢期的一神教國家,如現在的穆斯林國家和中世紀的歐洲都要弱的多。

3,本質上,追求短期效益。因為靠天吃飯,對長期計劃和安排缺乏耐心,往往只重視眼前效果。做事情急功近利。

靠天吃飯形成中國人重視經驗和老人崇拜的觀念,因為東亞季風區的氣候年際波動較大(較印度南亞季風區而言),年景時而極好,時而極差,所以老人的經驗受到重視,但是和沙漠那種惡劣環境下形成的一神教觀念不同,物產豐厚的發達農業社會雖然敬畏老天爺,卻有總結規律與之周旋的心態,因此中國文化裏常常開玉皇大帝和執掌氣候的龍王的玩笑,一神教徒卻不敢開上帝的玩笑。因此中國農業社會的觀念中絕沒有追求短期效益的部份,相反,中國在歷史上是長期計劃制定、執行和完成方面最出色的國家,沒有之一。作為農業發達的治水型社會和祖先崇拜為特點的宗族社會,因為需要建造長城、大運河、大型水利工程、長期對泛濫的黃河進行治理,中國對歷史有全世界最為精確和長久的記錄,對以上大型工程有耗時長久的建造、長期的修繕和管理。很多今天還在發揮效用。中國有建造大型工程、好大喜功的傳統,但有不少確實是從長遠出發,令短期效益受損,如修長城覆滅了秦朝、修大運河覆滅了隋朝,取而代之的漢唐卻是中國最發達的時期,受益於長城和運河極多。今天中國給人重視眼前效果的印象,是發展過程中浮躁的趕超思想的體現,本質是一種輝煌過去和慘淡現實對照下形成即自卑又自傲的扭曲心態後體現出的急功近利,與農業社會無關。盡管如此,長期執政的GCD在長期計劃的執行方面仍有很多的亮點,如高鐵、探月等計劃。

4,物質短缺一千多年,基因中對物質享受的追求已經成為下意識。

基因中有對物質享受的追求這個同意,但是原因說反了,中國的物質短缺一般只發生在改朝換代和近代以來。其余大部份時期的生活水平都高於世界其他地區,「物質短缺一千多年"真不知從何說起,而且凡是追求物質享受的都是祖上曾經闊過的老文明,因為見過世面,長期奢華過,才能保留這個傳統,如希臘人、法國人、意大利人,都是闊過的。凡是勤奮又不重視物質生活的,祖上都窮的一塌糊塗,比如在英國人看來,美國人是Yankee。德國人作為日耳曼蠻族的後代,祖上是群樹林裏的獵人,給羅馬人當僱用兵打仗的,崛起前也是混戰了幾個世紀。英國人在沒有取代西班牙和荷蘭之前,不過是個窮困潦倒的海盜之國。日本人歷史上是能吃飽米飯就很不錯了。」歷史是被一群窮瘋了的人改變的「。歷史的興衰就是這麽個規律,現在世界上的大民族,沒有一直都輝煌的,未來也不會有。

另外還有一些農業社會的特點:

(1)重視生育,生育中極重視男嬰,這是農業隨勞動力才能擴張,而男性為主要勞動力決定的

(2)重視家庭和宗族觀念:這是中國文化的核心,中國人的信仰就是祖先崇拜,這是農業生產主要以家族展開決定的,除此之外,什麽老天爺和各路神、仙都不重要。都是有問題時可以去求幫助,沒事的時候可以拿來開涮的物件。

(3)重儲蓄、輕貿易:這是農業生產年際變化大,需要未雨綢繆之故,而自給自足的家族式生產單位,傾向於內部生產所需的產品,而不是與外部發生貿易聯系。

(4)重視秩序,服從管理者:管理者的作用就是帶來秩序,解決家族完成不了的問題,比如水利工程的修建和社會政治秩序的穩定。如果不能帶來穩定的秩序,完成任務,就沒有合法性,不能」行天道「,就會」失天命「,就做不成」天子「。」有德者「可「替天行道」,取而代之。而如果天子天命未失,就要人人服從,不服天子者無論出於什麽目的,都會」犯天威「,」人神共誅之「。這與商業社會的不同是,商人不是物質的直接生產者,是透過與人打交道從中獲利的,其交易方式和規則需要隨時透過談判來調整,所以商業秩序重視公平,對一個人不公平,可能形成交易規則,所有人都會受損,所以大家要聯合起來鬧,把規則弄公平。農業秩序重視穩定,農業社會方式和規則變化都很小,對一個人不公平,其他人只要埋頭生產,不會影響到你,但是鬧起來,大家都會受影響,沒法子種地了吃什麽呀,對不?所以除非規則的改變超出了大家的忍耐力,大家都不喜歡鬧事的。當然當今中國只能說是三分之一農業社會了,鬧事的越來越多了,不過比起西方那種商業社會,和管理者議價的意識和手段還是弱很多。

-------------------------------------------------------------------------------------------------------

@羅凱

的啟發,增加幾點(可參考羅凱的答案,我基本贊同):

羅凱提到的幾點: 1.對時間的觀念不同。

我的看法:其實中國發達的農業社會的歷法對於農業而言是很精確的,中國歷法是陰陽歷混合,即參考月亮的執行也參考太陽的執行,較其它太陰歷和太陽歷更為適合農業。中國的二十四節氣對於農作物生長的控制精確到幾天之內,是長期經驗的總結。至於節日,中外都是用來休息的,中國節日的休息選在非農忙,易出遊的日子。如清明、端午、中秋、春節都是如此。工商業社會的節日因為不受氣候的影響,理論上什麽時候都可以,實際上是選擇有宗教、政治、文化意義上的日子。

2.對婚姻,家庭的觀念不同。

.我的看法:家庭關系就是大家族和小家庭的區分,這是農業流動性不足造成。

3.對感情的觀念不同。

我的看法:常常有農業社會的脈脈溫情之說,農業社會總體上更親近自然,更容易安撫人的動物性的心理需求,人的情緒更穩定。工商業社會更為冷漠,人的流動性更大,機械的非自然環境容易使人異化,精神疾病的比例更高,改善方法是強調透過建立各種社會組織來聯系有相同愛好或者需求的人群的感情。

4.對法律和道德的觀念不同。

我的看法:農業社會輕視法律,重視道德,重感情和自律,的確和熟人社會有關,工商業社會重視法律,強調理性和他律,一方面強化了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一方面加重了社會冷漠的蔓延。「小悅悅」事件,與其說是中國人道德的滑坡,更不如說是商業化條件下,被迫離開熟人社會,拼湊出的一個畸形的追求商業利益的「生人社會」對他人冷漠感的體現,反映的是農業社會秩序已經瓦解,工業社會的自助體系未能建立情況下,一種社會關系真空情況下形成的悲劇。

由此也可以看出,發育良好的工商業社會是排斥農業社會自上而下的集權統治的,因為自發形成的社會組織勢力一旦壯大,必然會對政府管理的權力形成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