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國內大部份農村,有些話不合時宜,這裏冒犯,諸君細品。長文慎入。
一、限制農村發展的第一條。
法制缺失,管理真空,行政邊緣,三不管
一家人的雞走到另外一家人門口消失了。
你告訴我除了站在那裏破口大罵之外,你可以做些什麽?
農村不出命案,報警有沒有用?
警察快速響應,從鎮上到村裏等他們趕到該發生的已經發生完,不該發生的也已經結束了,這裏絕大部份的事情是事後追溯。它所造成的直觀影響是,受害人在事情發生的時候更趨向於沈默和忍耐(誠如,俗諺:好漢不吃眼前虧)。但是基於證據的事後追溯,由於缺乏足夠的資訊佐證,基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樣會不會助長和滋生農村地痞,流氓,惡霸。
如果大家小時候住在農村,仔細回憶一下,是不是1個鄉鎮設立1個派出所,一個派出所要應對10個自然村。從鎮上到最遠的村開車也得3個小時。
再來,鄉村缺乏普遍的網絡攝影機,監控器材等,一旦發生糾紛與案件,證據與1000年前有沒有太大不同。
所有的國家權力機關基本到達鄉鎮就已經顯現出鞭長莫及。農村內部發生糾紛,那就是靠誰的聲音大,誰會撒潑,誰比誰更無恥,誰的小舅子在村裏做幹部,誰的小姨子在鄉鎮有人。
作為一個農民,當你發現事發現場並沒有人可以為你做主,並沒有什麽東西可以為你證明。當你走路1天,再各個單位問一遍最後找到投訴機關時,如果問題不大,還不如忍氣吞聲。由此造成的農村村集體與村霸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多數人已經不想過問了。
二、鄉鎮權力機關流動緩慢,導致人情沈澱,裙帶關系牽連農村管理秩序。
一個鄉鎮總共有多少公務員崗位?
幾個事業單位編制?
例如,2所小學,1所初中,然後1個派出所,1個郵局,水利,電力,路政等等。
一共就這麽幾個公務員編制。當一個充滿理想的未婚的公務員到崗之後,他/她的擇偶應當是怎樣?
他們有穩定的收入,體面的辦公環境,人性的休假安排,以及補貼,雖然比不上縣城,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這個時候他/她的配偶不是老師,就是公務員,或者事業編制,或者企業幹部。
不出意外只過十年,他/她的家族人脈基本類似於這個鄉鎮的權力機關網。
他的朋友是派出所的,他的妹夫是小學校長或者教務長,他的父親是電力局的二把手,他的妻子是初中語文教研室主任,他的妹妹是郵政儲蓄的出納,某個親戚是副鎮長等等。
這個時候他的農村親戚。。。
這個時候她一個村,看著她長大的村支書叔叔。。。
如果想要謀取個政府職位應該很困難,畢竟公務員是要考試的。但是村委會不是政府單位,它是農村農民自治合作組織
引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 教育 、自我服務的 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實行 民主選舉 、 民主決策 、 民主管理 、 民主監督 。
村民委員會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 調解民間糾紛 ,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 人民政府 反映村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 」
由此形成的村民自發式監督,結合事後追溯機制,試問這樣的農村選舉,一群常常並不在大夥面前露面的老實人,和一個盡管有點缺點到處遊手好閑但是大家卻基本認識,為人活絡,看起來人脈挺廣的一個人,大家會怎樣民主表決,怎樣監督實作村民自治。
—————————有網友評論讓我多說一些,這裏我再冒犯一下,大家慢慢琢磨,會不會流汗。
現在鄉鎮除了國內比較大的幾個地區外,願意跑到這裏來考公務員的外地人有幾個?
考鄉鎮公務員的人都是哪些人,他們如果不了解此地風俗,不知道此地光景,從四川成都大學畢業然後腦子一熱,跑到東北大泡子鎮考一個3000塊/月的公務員,你會不會想她是不是跟著她男朋友過來的?
但是如果中國的鄉鎮基層公務員都是本地人的話.......時間久了會怎樣?
所以內蒙一個旗的家庭,昆明一個街道民警家庭就可以鬧出驚天大案
但是話又說回來,除了了解本地情況,就想留在父母身邊的人又有誰會一個人背井離鄉,無親無靠,收入微薄的來到一個自己根本沒聽過的鎮子安排自己的一生呢?
但是如果就這樣聽之任之那麽這些權力又有誰來監督呢?讓舅子監督自己的妹夫?
當這個鄉鎮又沒有更多的收入來源,僅剩的這麽點資源,會怎樣分?
留在農村的孩子和老人他們能做什麽?
三、農村的財務監督與管理
一個村總共有多少資產,有多少魚塘、河段、山林、荒坡、荒地;
一個村總共有幾種創收形式,
來往的賬目如何監督?
最難做的就是村裏的這本賬。。。。
誰來對這個賬,是不是隔壁的小王今天覺得村裏賬不清楚,所以就可以直接到村委要求公開賬目,我要看賬?
還是說只用看村裏的黑板就夠了。
再來村委難道就不難嗎?
村委不是國家單位,所以它的薪金應該從哪裏來?
村裏的輸電線每月要檢查,看看下面的樹有沒有冒起來遮到電線導致短路,或者壓覆電線。
村裏兩戶人家因為雞鴨問題吵鬧到村裏該怎樣調節?
鎮裏撥下來的青苗費前提是要村裏申報,申報的數碼從哪裏來,如何統計?
村裏幾個孤寡老人天天賴在門口不走,就要一個月50塊的補助
村裏還有幾個擁軍家屬時長還要去看看他們家有沒有什麽需要幫忙,畢竟有娃在衛國戍邊
明年村裏適齡參軍的娃有哪些?是不是要提前動員?
今年春旱,河流缺水,該怎樣協調其他村一起用水,然後申請鄉鎮臨時救濟人畜飲用水?
等這些做完,家裏的地都荒了,一年薪金就1000~3000塊。
家裏娃也想買新衣服,要上學,要錢交學費。。。。
四、衛生與教育條件
長江以北流行旱廁,長江以南流行水廁。西北以沙土覆蓋;青海,西藏部份地區未知也。
旱廁:夏天悶熱,旱廁熏蒸,一如廁,濃重的氨氣熏眼,張嘴一呼,不敢回味;冬天風從下往上灌,昨日前日只史料著壁結冰,不到明年春開不散去,待及提褲已不知臀之何在。
有幾人敢與之直視
水廁:夏日蚊蠅遮天蔽日,臭味難消之外,蚊蟲不計其數。嚶嚶嗚嗚似轟炸機群,上個廁所不送幾滴血出去是不可能的,註意不要慌亂,水容易濺到屁股上。冬日與旱廁不相上下。
更無奈,有的廁所挖坑,有的則為兩塊磚。此磚經年累月稍用力則裂之,地又恐濕滑。。。
而用瓦罐,糞桶為廁者,見之亦不少。
這段,我覺得不用文真的不敢描述。
晚上洗澡又是在這裏。。。
冬天是這樣。。。
夏天還是這樣。。。
農村學校的廁所只是擴大化的旱廁和水廁。。。
當然味更濃,地更濕滑
早年大一點的村還有小學,有的只能上一二年級,有的能上完所以叫完全小學。
但是現在大部份人還是願意把娃送到鎮上,所以村裏其實沒有什麽學校了。
這個時候面對這樣的衛生條件和教育條件,大部份人只要力所能及在鎮上買套房還是更方便些
順便說一下,在這樣的條件下,拉一條網線,成本太大。。。
除非靠近城鎮的農村,這種其實已經不是農村,而是城郊結合部。
五、土地的權責糾紛會讓資本望而卻步
中國的土地所有權是歸國有的,農民只享有使用權,最近包括重慶還有一些省市嘗試使用權轉讓,讓土地進行流轉。
但是,你要知道村委會實際上不代表村民,它是個農民自願參與的合作組織。
當你看上一塊地的時候,你有兩個辦法:
1、找村委談,讓村委出頭整合,你省心。但是村委換屆或者這任村委被查,合約是否有效還是個未知數;再來其中一個村民發現把土地租給你,但是你把田坎全挖了,到時候你不租了,他的地怎麽分得清?他本來是好地,熟地,結果你拿來種山藥,花生,過連年地就廢了,所以他結束,你能怎樣?本來打算連片的土地就被切成小塊塊。。。
2、找村民一個一個談,有這個心,你想想你幹什麽不好,何必在這裏費口舌呢?還得給他們做思想動員工作。好不容易做通了,大片土地連在一起,是不是要修個農機護理站這樣更方便呢?
但是這裏是耕地
當你把水管噴頭、機井都弄好了,可是這是耕地。。。
你還想建鋼化玻璃大棚,再做一些土建。。。
六、政策的不穩定性
當我們意識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時候
2016年國家開始提出農村能源改革問題,倡導大家媒改氣。
這個到了省裏就變成了,有條件的盡量提前先改,沒條件的酌情考慮,並未將來改革提前做好規劃
到了市裏,縣裏,然後到了鎮上。。。
2017年、2018年中國北方因為大規模農村煤改氣導致冬季天然氣嚴重緊缺
當我們都知道水源的重要性,我們要每一條河都清澈的時候
廣大農村的養雞場因為糞便汙染、空氣汙染開始清退
大型養豬場的排汙
農村建議每家不超過兩頭
雞幾只,鴨幾只。。。
甚至有些地方不準給魚塘充氧
你翻遍檔也看不到哪裏出過這樣一個政策,但是他就是發生了
然後不幸的是非洲豬瘟席卷
肉價一路飆漲
農村因為小散養殖,基本無法有任何作為。
七、有節奏有安排的城市化對農村進行最後抄底
當教育、醫院、自來水、天然氣、互聯網都集中在隔壁城鎮上的時候,你自己身在農村覺得沒什麽
但是孩子貌似還是住在城裏好些,畢竟發燒了一會就到醫院了;畢竟老人有個什麽咳嗽不適半夜還是城裏好打車。城裏做個水電工一年的薪金比起種糧食來說那不要多太多不是?
不知道什麽時候開始,農村不再新審批建房,現在再建房就是農村違建。。。
自己不能建房還不如去買,
當所有的現代化資源都集中在城市,新生代的農村人大部份進入城市打工。
城裏落戶不僅不要錢,現在還可以補貼。。。
那麽剩下來的鄉村,還有誰在發展它。
留守在家的老人和貌不更事的孩子?
八、農民仍然靠孝道養老!
工業反哺尚未見成效,農村已經十不存一。除了國內少數幾個地區外,大部份都農村只剩幾戶人家在留守,能走的都走了。
2006年中國正式廢除農業稅,從春秋時期開始延續到現今幾千年的對農民的剝削稅終於因為中國巨量的工業化增長而被廢止。
然而我們忽略了一件事,
一個農民種了40年地,現在60歲已經有些力不從心了。以後他的收入應該從哪裏來,他是不是能夠靠著自己耕耘了一輩子的土地最後養老送終。
他們是從懂事起就開始交公糧納稅的那群人噢!現在他們老了仍然像他們的先輩一樣必須依靠他的子女。
我們村上了年紀家裏有四五個小孩的,每個人一個月給十塊錢,多一點給五十。
有的老人為了公平一個孩子家裏吃一個月,這裏剛剛住下馬上又要搬家一年來回搬家十二次,比候鳥還走的勤。
還有的家裏不然老人住一起,所以就在房子邊給他搭一個偏屋讓他自己煮著吃,說是這樣他想吃什麽就吃什麽,自己煮著吃方便。
方不方便你腦袋沒數嗎?
手上沒有幾塊錢,自己想吃什麽?
腿腳就這麽點,他能買到什麽,送貨上門?
而他們稍微幸運的是,免除了公糧,但是他們也幹不動了。
剩下來五十幾歲還能勉強幹幾年的,國家實行退耕還林,一年還有300塊補貼,還有一些種糧補貼。
然後呢?農村醫保?
我母親曾經就這個事情跟我說過一次,他們可是交了一輩子公糧的人,到最後每個月還要他們自己出錢買醫保,這個錢少就算了
有一些因為土地被征收辦理農轉非的,統一購買了城鎮社保一個月還有600左右,但是更多的農民,他們一個月不到80,你說這個交起來有什麽用?
最近這幾年政策已經變好,可以補繳,然後城鄉社保一體化,但是年齡已經到了60歲的農民,你讓他們一次性補繳十五年,實際就是儲蓄制,他們又有多少人能拿出這個錢
拿的出的,要計算下他能不能活到那個時候,他不如把這個錢給他兒子。
這些賬大家都算得明白的很
但是
他們當年交的公糧去哪裏了?
農村還有一些只有一個子女的農民 ,當年他們可是在嚴苛的政策下只生一個,無條件支持國家發展大局的噢。現在為一個子女在城裏打工,自己也老了幹不了活,地也荒了,他們的養老該怎麽辦?
以前的沒法解決,以後的呢?
下一代慢慢長大,慢慢衰老的農民呢?
當我們一直強調道德情操的時候,有一群人他們的生活是血和淚啊。
然後
年輕人都到城裏去,剩下的人
待雕零。。。
當年教員登高一呼「打土豪分田地」,多少人舍身往死,就為了這塊地
而今不過70載
有幾人能夠真正回到自己的土地上去耕作,去過夢中的田園生活
在深圳一家人砸鍋賣鐵湊個首付,只一年房價翻飛,幾代農村的產出能望其項背?
這就是我看到的現實中的農村的問題
中國的農村,即將在城市化後的中國解體,他將把自己最後的精血榨幹,然後無償的貢獻給我們的偉大復興事業。最後讓國有的所有權與使用權重合,然後朝著大人們夢想中的大農場,現代化耕作大步邁進!
而我們這些農村子弟,從今往後就好好待在城市和工廠吧
農村從來都是中國人夢中所往的地方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更新一下:
舉偷雞的例子是個很典型和代表性的事情,以前是偷雞。現在是偷樹。
最遠村落報警3h的事情不是我亂說的,一則是距離有的真的遠,大多數是沒人理,能拖則拖,或者精力不夠?總之這件事在南北農村我都見過,而且一點不稀奇。
評論區裏說的很明白的農村提留款,我不曉得怎樣說,或者說我們是不是有這樣的勇氣去面對以前的失誤,更困難的事,這個東西怕是從來就沒有一筆賬,老百姓只能選擇原諒和遺忘了。公道是非只有留給歷史來說了,就像生育一樣。
最後補充一個我一直想說但是不敢說的觀點
十、農民和農村缺乏保護自己的力量。
中國的公共權力機關簡單化就是,政府,法院,檢察院,警察部門。
當農村和農民權力收到剝削時往往是成體系,配套式的。
老百姓受到委屈的時候最想找誰?
他們找誰最方便,誰最懂他們?
誰為他們說話,誰為他們撐腰?
當ZF+警察+司法粘一起時,做為被征收的一方,你會不會懷疑他們是官官相護?
當他們在推你家房子的時候,你可以找誰?釘子戶是存在的,但是為了消滅釘子戶然後讓派出所月台和不作為就真正的把老百姓推到了對立面。
而且從建國以來jc部門在農民權益維護這塊幾十年來樹立了難以磨滅的負面印象。
jh生育?提留款?集資款?土地暴力征收?
多少個家庭會用它來嚇唬孩子...
我之所以不想寫這點,是因為我知道警察是願意為老百姓保護他們的。前年一個戶籍民警到家裏來,恰好碰到母親在嚇唬孩子說,再哭就讓派出所把你抓去。然後年輕的民警跟我們一陣尷尬 ,說千萬別這麽教孩子啊,我也深以為然。而且當我在任何地方遇到危險了我首先會想到要報警。
但是當公權力站到了農民和農村的對立面時,這群人是無助和孤立的。然而我們往往忽略的是農民和農村是生活的常態,是實實在在的生活,而權力只是領導和少數人掌握的公器而已。
公器很容易被亂用,生活就這樣毫無反抗之力。
如果真要農村和農民發展,前面的問題都難說能立竿見影。
唯有最後這一個
警察真的應該為老百姓撐腰。
公器不可私用。
當任何時候,不管對錯,只要在一個百姓受到委屈,當他拿起電話報警,就有人願意陪著他尋找真相。
那麽農村就是真正的天堂。
否則一切不過是過眼雲煙,千百年可曾變過?
2021年6月6日更新
我沒曾想有這麽多知友參與討論。
既然大家都很關心我冒昧將我近來的思考再更新,希望我們可以一起討論,消磨時光。
隨著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數據公布,其實我們得到了一個較為全面審視城鄉數據的機會。
未來二十年中國各省市的主要動力是增加市區人口,提升稅務基準。這個時候鄉村振興就顯得更加尷尬。
一個個人數不足幾十萬的小城鎮將面臨一堆庸余的公務猿,而附屬小城鎮管理的鄉村則更是地廣人稀,良好的公共設施在現在還能維持,二十年後大量的維護費用與使用成本將使得他們被廢棄。
隨著公權力的後退,鄉村的資源在缺乏監管的狀態下會加速向少數人集中。而這樣的少數人會是怎樣一群人?
他們會站在什麽位置,作為怎樣一種角色,守護我們的鄉村,利用本歸公共的資源和環境。
這個在青海,內蒙,甘肅一代現在已有苗頭。
皇權不下鄉,全靠公共監督。
損公肥私會不會比自力更生更快的積累財富。反正沒人管,又沒人看見。
這像極當年守護莫高窟的道士。
另外一個和這個完全相反的現象卻也實實在在發生了。
那就是大量城市資金一方面追逐農產品的高效率對鄉村的特定專案進行集中投資,這正是鄉鎮最缺的東西,所以他們也得到了極大的便利。
但是要知道一個地區比如西紅柿種植特別發達,那麽它的市場就會越大,越有資金投入升級,其他地方的普通種植則會越沒利。所以整個鄉村要快速在市場分工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特殊性才能得到回報。
然而這樣的市場導向往往被掌握資本的財團所更早獲悉。他們不僅有錢,還有資金,新技術。
所以,最後的農村相信也是資本的。
而自給自足的鄉村則會因為生產要素和公共設施的結束更加荒野化。
中國將迎來一個全新的時代
那時的中國主要應該是幾個超級城市群+一些一兩千萬級人口大型都市+周邊衛星城構成的人類社會。
生產要素與市場和人口的超級集中將催化更新一代的科學技術與管理方法。
陪伴中國人千百年的鄉村將真正獲得解放。
他們不在從屬於我們的生活。
我們也將脫離對環境的真正依賴。
那些陪伴我們千百年的植物,動物,山川,河流,終於迎來了自己自由自在的空間。
大量的荒野恢復。
剩下在一些城市間的鄉村通道上,有情懷,有故事,有錢的市民,還會維持一部份鄉村生活。
就像現在北京的密雲數不清的鄉村改造一樣。
話是這麽講。
其中的陣痛只有當事人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