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如何評價電視劇【大決戰】?

2021-06-26知識

剛刷完第五集,有些話想說。

第一集中有個致敬歷史、致敬經典的畫面。

劇中毛主席前往重慶談判,下飛機的時候特意戴了一頂巴拿馬盔式帽。

這符合歷史上毛主席去重慶談判的實際情況。

而中山裝和巴拿馬盔式帽,是孫中山先生當年深入人心的形象。

這個細節是在表明毛主席渴望和平的態度,潛台詞是,我們都是中山先生共和制度的繼承者,雖然黨派不同,但你我雙方還是有共同之處,希望在此基礎上能夠求同存異,一起為中國人民的長久和平而努力。

這點我覺得非常有意義,現在討論起毛主席,都是說毛主席用兵如神,指揮百萬大軍戰無不勝,無論是反圍剿、四渡赤水、解放戰爭、韓戰,都是論證毛主席戰略眼光超群的證據,但是很多人忘記了,毛主席其實是和平的最大擁護者,他的一生中,所有軍事決策,幾乎都是被逼出來的,如果有得選,他當然不願意中國人民再受生靈塗炭之苦,所以,在這裏也隱晦的告訴我們——中國人的和平之所以晚了幾年實作,就是因為國民黨的一意孤行。

在第一集毛主席和蔣介石的對話中,也深刻的體現了這一點。

毛主席說:「三民主義的帽子戴在共產主義的腦袋上,這說明我們雖然有分歧,但都是中國人,只要找到了合作的方式,也能渾然一體。」

但蔣介石怎麽說呢?他說:「我覺得你戴這頂帽子,不合適,不如去找一頂共產主義的帽子自己戴上。」

這裏就能看出蔣介石不願和談的態度。

但毛主席沒有放棄,他繼續嘗試說:「一個國家,兩個不同的腦袋,讓身體聽誰的指揮?讓人民怎麽生活啊?」

看到這裏其實還是挺感動的,毛主席一心為了人民這一點,一輩子都沒有改變。

第四集中,導演用了多個角度來還原歷史的真相,讓觀眾深刻的體會到了國民黨的眾叛親離。

第一個畫面,1946年3月27日,周總理、張治中、美國代表吉倫軍事三人小組簽訂了【調處東北停戰的協定】。

然後才過了3天,蔣介石就悍然開戰。

第二個畫面,在國防部大會上,蔣介石執意要增加東北軍事預算,準備擴大戰事,這個言論遭到了白崇禧的反對,他在會議上和陳誠吵得不可開交,甚至就連蔣經國都認為應該把錢花在國計民生上,而不是繼續打仗。

這兩個畫面說明當時國民黨內部存在很大的反對聲音,蔣介石的一意孤行已經引起了眾人的反感。

第三個畫面,當女子沖入戰場救助自己的親人的時候,導演特意給了國共雙方士兵的表情特寫。

同情、不忍、迷茫都寫在了他們的臉上。

我看很多人說職業軍人不應該出現這種表情,這劇情太假了,但實際上他們的想法有點脫離當時的中國國情,當時的中國是什麽狀況?

自從1912年孫中山先生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之後,袁世凱復辟、張勛復辟、軍閥混戰、北伐、十四年抗日戰爭,整個中國在戰亂中煎熬了幾十年,好不容易趕走了日本侵略者,這時候無論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士兵,他們是真的不想再打仗了,他們首先是人,然後才是軍人,所以導演安排這組鏡頭特寫,很直接的凸顯了當時國軍內部很多人對戰爭的疲憊,也深刻的說明了蔣介石的決策不得人心。

第四個畫面。

除了國民黨內部和國軍內部的反對,就連美國人都開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首先,美國不希望看到一個統一的中國,他也比較害怕引起蘇聯的強烈反應導致自己被拖下水,所以當蔣介石在東北取得一些優勢後,美國的態度就變成了見好就收,保持中國的分裂狀態,讓美國勢力和蘇聯之間保留一個緩沖地帶。

但蔣介石還是一意孤行。

看完這些劇情,對於那段歷史你就有了一個更清晰的了解,為什麽軍隊人數是中國共產黨4倍的國民黨會在短短3年之內潰敗?因為的確是不得人心,從內而外全是反對的聲音。

第五集中,講到了東北的土改。

可以說是非常真實的還原了當時的場景。

剛開始推行土改的時候,民眾對中國共產黨是不理解甚至是抱有敵意的。

因為國民黨四處宣傳中國共產黨是青面獠牙的「赤匪」形象,所以黨土改隊伍進村之後,老百姓的表情是這樣的。

害怕、不屑、畏懼全都寫在了臉上

當時的貧苦農民,衣不遮體,食不果腹,還得拼命的給地主幹活,地主還威脅他們不準配和土改工作。

但是中國共產黨的黨員幹部告訴他們,我們來幫你們了,你們有了活路。重新給了農民們生的希望。

這段劇情,能夠很清楚的解釋,為什麽中國共產黨能迅速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為什麽能在3年之內完成軍隊人數和總人口對國民黨的全面反超,再結合前面國民黨內外部的反對聲音,讓觀眾很直觀的感受到了什麽叫得人心者得天下。

劇情目前只進展到這裏,可以說這部劇從土改開始,後面還有很多看點。

當然,我看其他答案也有很多反對的聲音,比如說蔣介石質疑給毛主席準備湖南辣椒,還說只有鄉野村夫才有這點愛好,歷史上的確是蔣介石自己要求給毛主席準備湖南辣椒,編劇之所以這樣安排,是為了凸顯蔣介石對中國共產黨一直是一種居高臨下瞧不起的態度,這才是兩黨無法和平共處的重要原因,雖然細節上有問題,但大的方向還是正確的,因為國民黨確實就是這個態度。

還有周總理找戴笠聊天那段,有人覺得濃濃的江湖氣,二人地位也不對等,不太符合史實,但這一點我可以理解導演的用意。為了豐富劇情,提高電視劇的收視率,很多導演都用過這種明線暗線同步進行的方式,最經典的應該就是【無間道2】中倪永孝去找幾位黑幫老大談判的畫面,他在明面談,他的手下在暗處辦事,最後讓他在正面對抗中占據上風,完成了對其他黑道老大的碾壓。

所以這裏導演的想法應該是想讓毛主席和蔣介石的談判成為明線,讓周總理和國民黨特務的較量變成暗線,變得更具有戲劇沖突一些,這一點雖然不符合史實,但進行改編也還能接受,只是戴笠的確不夠格和總理演對手戲,當然,我也想不出國民黨誰有資格和總理演對手戲,這確實是個難題。

所以,從前五集的劇情來看,我個人覺得這部劇可圈可點的地方還是很多的,有人把他和那些手撕鬼子的爛劇放在一起,我覺得太過了,畢竟像【走向共和】【人間正道是滄桑】【覺醒年代】這種電視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大家標準定得太高,很容易就變成了無劇可刷了,這個暑假如果閑來無事,追一下其實也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