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新年臨近,怎樣輕松的做一次「徹底的大掃除」?

2022-01-11知識

春節臨近,盡管疫情尚未結束,但生活總是要繼續往前,該捋起袖子準備辭舊迎新的大掃除了。

這是【扔東西指南】釋出的 第6代版本 ,連我自己都沒想到這份清單會有如此旺盛長情的生命力。

2017版 / 2018版 / 2019版/ 2020版/ 2021版

2009年,山下英子老師首次出版【斷舍離】,她倡導減法生活,教人們舍去不需要的東西,放下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的空間。十幾年過去,「斷舍離」早已超越了一本書的名字,成為都市人追求的生活方式之一。相比2009年的日本,而今人們」買「的動作突破了時空限制變得更為簡單無形,豐富的物質如一張大網將每個人裹挾其中。

過去一年,我和我的團隊深度參與了20多個家裝專案,幾乎每個家庭都被「東西太多」困擾,物質的豐裕並沒有帶來愉悅,而是變成沈重的負擔。【扔東西指南 2022版】就是建立在這些家庭樣本之上,我們透過不同家庭在裝修時 清點 清理 清空 重建 的過程,觀察那些 被遺忘 被扔掉 被贈送 被保留 的物品,也在其中總結出兩個發現和四條建議。

1.看不見的「買」讓物品庫存失控

現在購物實在太方便了,無論白天黑夜,只要願意,都能一鍵下單。

過去線上下購物,透過購物袋數量、超市推車容量,對采購量會有基本概念。網上購物, 買完無法馬上看到東西 ,有時 購買人和收貨人甚至不是同一人 ,很難體察真實物品的數量,再加上總歸要用的心態,尤其容易在日用消耗品上為了優惠買得更多,飲料、紙巾、日化用品、護理用品等等,都屬重災區。

電商們隔三岔五的節日促銷、主播們掏家底式的直播勸買、達人們種草的美好生活……購物情緒和氛圍無處不在,一鍵按下的瞬間多巴胺分泌也達到了峰值,至於家裏是否有空間收納,那是收到貨再考慮的事, 家庭物品庫存失控已有普遍化趨勢

2.看見「補償」的心理需求

不可否認,買的瞬間是有愉悅感的,只是持續時間有點短暫。很多購買背後,並非是為了滿足當下需求,而是存在心理補償,以下三種情況較為普遍:

①工作壓力過大,買點東西補償自己, 緩解焦慮

②成年後執著於買某類物品, 彌補幼年時的缺憾

③沒有時間陪伴父母或者孩子, 用物質彌補缺位

物欲起念的時候,不妨想一想,是已經活成了這個樣子,還是為了塑造想象中的那個自己?

1.攤開所有物品「看見」它的存在

僅僅一個普通廚房就有200-300件物品,如果不全部攤開,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擁有多少。春節大掃除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動員全家上陣,體力腦力並舉。

在攤開的過程中,除了能夠讓自己及家人 清楚家中物品庫存 ,也有機會思考購買背後幾分是欲望幾分是真實需求。

2.體驗「空」的力量

要強調的是,我並不倡導空無一物的生活,但我們可以體驗一下,如果衣櫃裏、書櫃裏只裝 真正需要、真正喜歡 的物品,是一種什麽感受。

我曾幫一些屋主做過測試,從數百件衣物裏挑出一個月的搭配,把它們用專門的衣櫃來收納,在一個月裏,讓這個衣櫃保持八分滿的狀態。實驗證明,生活非但不受任何影響,反而 提高了效率 提升了愉悅度 ,拿起任何一件衣物都是自己喜歡的,不用站在衣櫃前糾結到底穿什麽。

如果你有空間條件,我會建議你借著春節大掃除嘗試一下。如果家裏實在騰不開地兒,也可以借助外部服務,比如很多城市已有 迷你倉 服務,一個月租金兩三百,把不需要又無法舍棄的物品暫時移到外部倉庫,感受一下「空」的力量。

3.二手物品處理

在上海,扔東西是要付錢的,尤其大件家具、電器,隨著垃圾分類在全國普及,這個趨勢也會走向全國,有限的居住空間就更有必要留給真正需要的物品。

【扔東西指南】不是教你扔光,而是對自己所擁有的物品進行 篩選 盤活 ,很多躺在角落積灰的閑置物品是有二手流通價值的,我常用到下面4個渠道。

①閑魚: 全品類二手處理

②多抓魚: 書籍二手處理

③愛回收: 家電、電子、數碼用品二手處理

④飛螞蟻: 舊衣物上門回收

4.買之前先想一想「收納」在何處

既然買買買已經成為日常不可回避的動作,家裏物品是源源不斷湧入的,如何來管理庫存,讓家庭物品良性運轉,我有兩條建議:

①固定物品收納位置, 用空間來限制物品的量

②添置任何物品,在按下購買鍵前,先想一想拿回家會 收納在何處

在過去5年,我們已經從不同維度給出了扔東西清單,當你拿起一件物品,如果它沒有特殊價值,符合以下五種情況的任何一項,就可以考慮從你的生活裏清理出去,是 ,是 二手處理 ,還是 贈送他人 ,相信你是可以做出判斷的。

①超過一年以上沒用

②損壞或過期或變質的

③確定不符合當下的生活

④功能重復

⑤因科技發展而被新產品叠代

【扔東西清單】走到第6代版本,應該有一個前進演化,我們將重點放在那些 容易忽略 容易糾結 的物品上,以下 100件 物品是時候做一次徹底地清理啦。

新來的朋友,如果你才剛開始決定「扔」掉生活裏並不需要的物品,可以參考往年清單。

2017版 / 2018版 / 2019版/ 2020版/ 2021版

沒想到這個類別會出現在清單前排吧。電子、數碼類物品更新換代迅速,不少家庭都不知如何處理替換下來的舊款,往往隨便找個抽屜或櫃子就塞進去,各種線纏繞成團,積攢越多越無從下手。

1.舊手機(已經不會用了,整理數據後二手處理)

2.舊電腦(拖得越久處理越不值錢)

3.小記憶體SD卡(很有可能是買什麽東西送的,基本不會用)

4.U槽(尤其是記憶體比較小的,已經完全記不得裏面存過什麽)

5.已經淘汰的數據線、充電線

6.沒法充電的充電寶

7.壞掉的iPad

8.一年都沒有用過的kindle(還記得當初為什麽買嗎?)

9.一年都沒玩過的遊戲機(早處理多掙錢)

10.曾經非常流行的數位相機(手機像素已經遠遠高於這些相機了)

11.買手機送的有線耳機

12.不會再用但仍占據電視櫃的DVD機

13.用不上的網線

14.買東西送的藍芽音箱(音質太一般根本就不會用)

15.壞掉的電子溫度計

16.換下來的手機殼、iPad殼(器材型號都換了,舊型號的殼還在)

17.淘汰下來的電腦包、內膽包

美是強大的生產力,尤其在互聯網時代,吃的、穿的、用的、看的,開啟某書某寶某直播無意識地就跟著下了單,至於有沒有用似乎不重要,仿佛在買的那一個瞬間「美」已經在心裏實作了。

18.過期的美容丸、美白丸(下單容易入口難)

19.放了幾年的護膚品小樣

20.酒店拿回來的洗護用品(拿回來不用下次還是別拿了)

21.過期面膜

22.顏色不喜歡的口紅

23.不適合自己的彩妝

24.味道不喜歡的香水

25.跟風買來卻不適合自己皮膚的護膚品

26.半年沒用一次的美容儀(二手處理還能回回血)

27.減肥卡、減肥茶、減肥藥、減肥腰帶(管住嘴邁開腿才是硬道理)

28.塑形內衣(放過自己)

29.貴價購買但不適合自己的衣物包包配飾(與其在衣櫃積灰不如盡早二手處理)

30.不合腳的鞋子

31.穿得不舒服的內衣

32.確定不會穿的皮鞋

33.替換下來的舊眼鏡

34.松懈的發帶頭箍,及不適合自己的頭飾(因為太小件容易忽略整理,結果越積越多)

35.不好看的花盆、花瓶

養生已經越來越低齡化,註重健康本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只是停留在購買與之相關的物品,卻沒有在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裏做一些改變,養生就是一個偽命題。

36過期的保健品(在客戶家裏見過10年前的維生素片)

37.過期的進口蜂蜜(蜂蜜再好也不必要囤貨到過期)

38.過期養生茶(最好的養生其實是做好情緒管理)

39.養生石頭枕、蕎麥枕等(這是一種什麽神奇的存在呀)

40.放到出蟲也沒吃的五谷雜糧

41.過期藥物(內服口服均包括)

42.過期調味品(尤其是特殊料理才會用的材料,低頻使用更容易過期)

43.泡腳桶(買了就堅持泡不然就在那落灰還占地)

44.爸媽買回來的能治百病的三無保健品(積壓不處理就是憋到內傷的沈默成本)

45.淪為晾衣架的跑步機、劃船機等健身器材(相當於一件大型家具了)

46.一年以上沒用的健身手環

47.閑置的加濕器

48.壞掉的體重秤

49.超過一年沒用的小電器如破壁機、豆漿機、果汁機……(那些看起來美好健康的生活,其實需要有勤快的手腳配合)

50.冰箱冷凍區半年未動的食物

生活不能只有柴米油鹽,理想還是要有的,只是很多人的理想真的只是停留在「想」的層面,是時候「理一理」,讓它們照進現實裏。

51.臨摹字帖、筆墨紙硯等寫字道具(買來一年沒啟用)

52.樂器(以為自己可以堅持練習實際一直荒蕪著)

53.虹吸咖啡壺(買來就閑置)

54.烘焙工具具具具。。。(烘焙入坑需謹慎)

55.功夫茶茶具(買回家後並沒有功夫用)

56.超過一年沒喝的茶葉

57.那些買了就以為已經學會的技能書籍

58.落滿灰的兒時玩的模型

59.給孩子準備的根本做不完的習題集(放過孩子放過自己)

60.紙質名片(如果真覺得有用的話就全部掃描成電子檔吧)

61.工作學習培訓資料(結課後大部份人都不會開啟)

62.學生時代的舊書

63.已經幾年沒聽的磁帶、CD

64.已經2年沒有翻過的圖書

65.沒有魚的魚缸

大家經常開玩笑: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仔細咂摸這話,真的有道理。理財也泛指那些跟金錢有關的管理工作,日常生活裏,有很多錢是因為缺少管理就悄無聲息地溜走了。

66.早已不用的銀行卡信用卡(該登出登出、該集中管理就集中)

67.尚未整理就扔在角落的錢包

68.健身卡(本來為了劃算充了3-5年會費,實際一年也去不了幾次)

69.各種付費會員(有多少賬號是自動扣款?騰訊影片、愛奇藝、優酷、b站、喜馬拉雅、百度雲盤、QQ音樂、網易雲音樂、樊登讀書……算一算這些線上服務真的是一筆很大的投入呢,每年都該清理一遍,到底哪些是常用的)

古人智慧:有舍才有得。很多房子真的不小,但是住起來擁擠,因為裝了太多根本用不上的東西。大件物品垃圾處理費用:上海市區一個櫃子收費50元起步,看趨勢只會越來越貴。所以如果有些物品用不上,還讓你鬧心,盡早處理吧。

70.巨占地兒還沒人愛坐的大沙發

71.格局特別不好用的家具

72.根本不會用來按摩的按摩椅

73.裝上就沒拉起來用過的客廳的厚重窗簾

74.坐得不舒服的餐桌椅子

75.讓眼睛不舒服的吊燈

76.家具家電說明書(真的出了故障,網上都是找得到資料的)

77.睡得腰酸背疼腿乏力的床墊(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躺在上面,太有必要換成舒服的)

有了孩子才知道家裏的物品是幾何倍數增長的,伴隨著成長需求是動態變化的,孩子的物品尤其有必要每年做一輪回溯、整理,如果缺少這個動作,家裏勢必會堆得越來越滿。

78.尺碼已小的校服衣褲

79.肉眼可見下一季一定穿不進去的鞋子

80.孩子小時候的尿墊(很奇怪許多家庭都保留著,已經小學生的孩子應該不需要了)

81.手工作品(推薦小學生每學期一次整理)

82.玩具(由孩子決策)

83.每學期作業本

84.學科書籍(有目的保留)

85.每學期習題冊(基本是不再需要的)

86.興趣班贈送的小書包(真的用不了那麽多呀)

87.各種中途而廢的興趣班遺留的相關物料們(舞蹈、滾軸溜冰、跆拳道、樂器……這是一個紮心但可以釋懷的整理過程,孩子真正有興趣了自然會撿起來學)

88.過了年齡就不會用的各種車(推車、平衡車、腳踏車……小區裏吆喝一聲就可以找到合適的新主人啦)

有些物品明明已經判斷為無用之物,但因為「也許用得上」、「風俗習慣」等觀念的影響,它們就在家裏沈寂著,每次看到心裏又會明顯不爽,再也沒有什麽比愉悅的情緒更重要了,清爽的家才能帶來好運氣。

89.破損的鍋碗瓢盆

90.根本用不上的廚具,尤其是各種贈品

91.包裝盒(不是所有包裝盒都有再利用價值)

92.空酒瓶(不喝酒的人完全不理解為啥要把不好看的空酒瓶擺在書櫃最醒目的位置)

93.舊水桶(多占地兒,而且不衛生)

94.不好用的不銹鋼架子(尤其是那些尺寸不合理的)

95.閑置的收納工具(謹慎購買)

96.舊枕頭舊四件套(我去客戶家才知道有一種風俗叫用過的床品不能隨便扔)

97.淘汰下來的舊被子、毯子(如果真的不會用了,放在家裏占空間成本也太高了)

98.用不上的水杯(家庭人均四五個水杯,真的沒必要)

99.裝修剩下的材料(超過一年沒用上大概率也是不需要用了)

100.買家具多配的螺絲(基本上很少會用到,再買家具又會有新的來)

既然「扔東西」是一個讓人糾結、苦惱的過程,建議你在家裏設定一個專門的「閑置物品周轉箱」, 將一年一次的大工程分解成日常習慣 ,遇到閑置物品就貼上標簽寫好日期,放入周轉箱, 超過3個月沒有使用 ,就可以考慮是否需要清理。

新的一年,就讓我們以清爽的空間、輕松的心情來迎接它吧,祝你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