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程式設計師一年中最佳跳槽時間是什麽時候?

2016-12-30知識

感謝

@PeterZheng

指出,補充一下樣本的內容。

因為 100offer 服務的主要是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資深互聯網人,這裏的數據都來自 100offer 數據庫,所以幾乎不涉及應屆生。

樣本薪資範圍 18W-80W,跳槽前級別區間相當於阿裏P5-P8。

------以下是原答案------

如果一定要按照月份選擇,我會建議 年前開始看機會,如果沒有合適的,在春節後的招聘旺季繼續看。

作為

100offer

的員工,我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對 100offer 上的使用者跳槽數據進行分析。這裏,我也想用這些數據來說明上述觀點。

這張圖表現了 今年1-10月 100offer 上看機會的使用者個數、HR總共發出的邀請個數。


從這張圖上大概可以看出跳槽熱度的一些規律。按照自然時間,我們可以分為三段:

  • 年尾 :跳槽淡季。通常是臨近陽歷年底的時間,大概覆蓋9-12月。

  • 年初 :絕對的跳槽旺季。核心時間是春節後2個月內,因為太旺,影響力還可能向前後各延伸1-2個月。

  • 年中 :跳槽熱度折中


  • 關於招聘旺季之說,有其他答案提到了9-10月和年中。其實9-10月只是對應屆生的招聘旺季,而年中,確實有不少人因為升職失敗選擇跳槽,但是數量遠不及年初。公認的跳槽旺季還是年初,所謂的「金三銀四」。

    我們都知道造成這種淡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年終獎

    絕大多數公司的年終獎會在元旦到春節之間發放,動輒2-4個月的獎金(對於重點部門的高績效員工獎金更高)對幾乎每個員工都是一筆重要收入。所以越逼近年底,員工越穩定。


    從元旦開始,陸陸續續有人拿到年終獎,開始找尋外邊的機會,找到的人才離職後會留下空缺,然後 HR 開始啟動對應 Headcount 的招聘,適時補進。隨著發出年終獎的公司越來越多,更多有意向跳槽的人才走進招聘市場,帶動更多職位空缺。招聘市場的熱度隨之慢慢上升。不過因為春節的緣故,工作可能存在一定中斷。


    春節之後,經歷了一輪休整 + 職業發展的思考,更多人開始看機會。與此同時,HR 手上也已經積攢了不少的招聘需求,所以人才市場會在春節後的1-2周內迅速迎來高潮,並持續為期近2個月的高熱度。


    當「春節後是跳槽高峰」已經成為共識,各家 HR 都會做好充分準備,提前做好 Headcount 梳理等工作,在即將到來的跳槽旺季中爭搶優秀的人才。


    金三銀四確實是跳槽旺季,但是我們也得清楚這場狂歡的本質——崗位的充分再分配


    有人會說,「 金三銀四可以讓人才接觸到更多的機會,因而有多個崗位可供挑選,人才可以擡高自身價格,拿到一個不錯的offer


    提出這個觀點的人顯然沒有想清楚春季跳槽旺季的本質。


    我們再仔細觀察最上方圖表中的數據,機會(面試邀請)增長的同時,看機會的人數也在漲,如果我們將兩組數據相除,可以得到下圖——不同月份人均收到的面試邀請個數。


    跳槽旺季的 人均機會數 與其他時間並沒有太大差別。


    前文說到,年初自然時間上的跳槽高峰主要由「空缺 -> 補進」這個過程帶動,不涉及行業內崗位數量的大規模增減。也不涉及供需比例的變化。所以, 本質上是X個崗位重新分配給了X個人。


    無論崗位還是人才,都不是當前市場上的稀缺資源。只要他們有充分的渠道輔助,都可與足夠多的機會接觸。雖然人才可以比較手上的多個offer,但企業也可以同時比較多個人才。最終在充分的資訊交換之後,人才會拿到貼近市場標準的薪資、職位。


    跳槽旺季的重要意義在於資訊交換的充分性。此時人才和企業如約聚首,多對多地進行充分的交流,極大削弱了資訊不對稱的不利影響。特別是對於一些相對小眾崗位,候選人平時可選擇機會很少,難以達到要求,可借旺季的實際接觸更多選擇。


    如果希望有更高的薪資漲幅或者職位突破,反而應該關註看似平淡的年底

    在年底,企業其實也存在不少招聘需求。


    首先,無論何時都會存在「意外離職」的員工。 包括但不限於,突然被別家高薪挖走的員工、「世界那麽大,我想去看看」的隨性員工、工作調整後不願意將就的烈性員工、家庭原因要離職的員工、不知道什麽原因就是要離職的員工……等等,在招聘淡季的時候這些意外離職的數量也比較可觀。他們的離職會產生空缺。


    另外,並不是所有公司的年終獎都對員工有很大束縛。 有些部門年終獎微薄,對員工難以形成束縛(如果年終獎只有1個月薪金,跳槽後漲薪33%,3個月即可補回損失);另外,一些公司,包括愛奇藝、網易、攜程去哪兒等,會將獎金部份分攤到其他季度,年底獎金對員工的束縛也會減少。他們的離職也會產生空缺。


    再者,公司業務調整可能會產生新的人才需求。 這類需求只與公司發展有關,公司業務擴張並不會因為臨近年底而停滯。比如近期某巨頭就在為其新拓展的企業服務業務進行大規模招聘。


    因而,即使在年底,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也是持續存在的,但是這時大部份人才在等年終獎,市場往往缺少人才供給(也許供給存在,但是由於招聘市場的資訊不對稱,企業很難迅速找到合適的人才)。不少關鍵崗位的需求還會特別急迫,此時公司更有動力開出更高的薪資吸引候選人。



    在人才短缺的年底,HR會更加認真地審視每一份簡歷,不會輕易放棄一個候選人,之前沒有機會進入期待公司、拿到期待崗位的候選人,也許會有突破的可能。薪資上也更有更大的上漲空間。

    OK,到這裏,基本解釋清楚了為何我的建議是「 年前開始看機會,如果沒有合適的,在春節後的招聘旺季繼續看。

    -----

    但是在考慮跳槽時機的時候,招聘淡旺季只是因素之一,我覺得以下兩點也很重要。

    一,特別留意當地巨頭公司的人才相關政策,因為他們的需求對人才市場可能會造成很大影響

    比如,少數公司的年終獎可能在次年的4-5月發放,如果這個公司人數足夠大,就可能會對當地的跳槽行情造成沖擊。我們以今年杭州的行情變化為例。


    杭州地區的薪資在5月份有非常大的增長,這反映出當地企業的人才供給在這段時間有很大的缺口。

    重要原因正是阿裏在4-5月發放了年終獎,有些領到年終獎的同學跳槽,空出的崗位產生了大量招聘需求。


    我們可以透過阿裏社招網頁,感受一下阿裏的人才需求量。只是現在,單單杭州地區,open 的技術、產品、設計 Headcount 就有5000個左右(根據前幾頁數量粗略估算的)。在招聘旺季,釋放出來的職位只會更多,並且會以更快的速度釋放。杭州的互聯網人基數相比於北京、上海要小很多,很難迅速承接這麽大的需求。


    對於這麽大的需求,杭州這個城市其實是很難承載的,所以在全國範圍內招聘一直是阿裏的重要人才策略。

    在五月份的人才缺口產生之後,阿裏自然會繼續在全國範圍內招聘,不過因為從外地吸引人才難度更大,當地的中型互聯網公司,以及另一個大廠網易,首當其沖會被阿裏吸收不少人手,這些公司產生的空缺也許填補。

    從外地招聘到的阿裏員工挑選下一份工作時對relocation的接受度也很高,因而拿到年終獎離職的人才未必留在杭州。這樣,杭州就出現了短暫的人才供需失衡,因而5月份招聘市場的平均薪資出現了迅速的上漲。


    所以一家大公司的政策也可能對當地的互聯網環境產生重大影響。在考慮跳槽時機時,應該對大廠的人才政策保持足夠關註。


    二,相比於外部因素,應該更關心自身職業發展的長遠需求

    如果遭遇了職業發展的瓶頸,或者遇到了能讓自己快速成長的機會,還應盡早行動。 如果此刻跳槽能打破成長速度瓶頸,這就是最好的時機。


    但是很多人面對這樣的情況還是會猶豫

    一份幾乎完美的機會擺在你面前,能夠讓你突破現有的增速瓶頸,為你創造跨越式成長的條件,只是……快發年終獎了。你跳不跳?

    希望你能更關註職業發展的長遠需求。 長遠的發展比一時收益更重要


    在研究普通使用者的跳槽時間規律時,我們也看了一下 年薪40萬以上的資深人才 (相當於阿裏P7、騰訊T3.1以上)是怎麽選擇跳槽時間的。



    資深人才,很少依據月份來挑選適合自己的機會。因為他們作為行業骨幹,從不缺少機會。


    大批次人才湧入互聯網行業也只是近三年的事情,這些新人尚未鍛煉成獨當一面的人才。而更早開始在互聯網行業打拼的人才現在已經具備四、五年以上從業經驗,無論在大公司還是小公司,他們都是中流砥柱,特別是 Java、前端、PHP、資料探勘、架構師、產品等人才,需求更大。因為行業的快速發展和資深人員的供給不足,這些人才無論何時出現,都是人才市場上的香餑餑。


    他們幾乎不受季節性因素影響,更多是遵從自己的需求,理性跳槽。


    ------

    所以,總結來說


  • 大部份人,可以考慮年前開始看機會,如果沒有合適的崗位,年後繼續看。
  • 希望迅速改變現狀的(無論公司、崗位、公司類別),請抓緊年底的機會,也特許突破瓶頸。
  • 對相對小眾的職位,務必不要錯失招聘旺季。
  • 關註目標城市大公司的動向。
  • 關註自身長遠發展的需求。

  • 最後依然強調下—— 長遠的發展比一時收益更重要。


    祝每個追尋更好職業發展的人都能得償所願。

    -------

    關於互聯網行業中的人才流動,我們還透過跳槽案例、數據的分析,研究過這些問題

    相比於前端,為什麽移動端程式設計師沒那麽搶手了?
    當創業公司給你開高薪時,他們在想什麽?
    2016年,上海的互聯網企業是否值得加入?
    男女程式設計師薪資差異報告:女程式設計師仍處於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