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排梁山7名,確實是不低了,但也是他條件過硬的原因,基本不存在可以陰謀論的空間。
主要來戶就是三方面:
第一、秦明本人確實有點武德爆棚,一桿狼牙棒基本上沒有遇到過對手,除了與史文恭的對戰外。
(PS:當然,關於秦明二十回合敗於史文恭,我覺得是有可討論的空間的,我傾向於秦明是詐敗,這裏就不做過多討論了,僅僅是個人看法)
秦明只要的硬性戰績有:
五十回合與呼延灼不分勝敗,但是稍微出於上風,打的慕容知府主動讓呼延灼收兵了。
「
兩個鬥到四五十合,不分勝敗。慕容知府見鬥得多時,恐怕呼延灼有失,慌忙鳴金收軍入城。
」
「
慌忙
」,很倉促了,呼延灼多少有點危了吧,但也不至於被秦明輕易秒掉。
所以這也是秦明能夠力壓呼延灼排,排名和五虎將都在他前面的原因,這裏僅僅是從戰鬥力上說。
至於被秦明開瓢的敵將也不少,總體來說,像秦明這樣的猛將,排在前面無可厚非。
第二、秦明是最早一批「從龍上山」的人物,而且基本上是中堅人物。
宋江向梁山輸送的第一批人才,就是青州派的黑白兩道,即清風山的官軍將領秦明、黃信、花榮等人,以及清風山吃人心肝三巨頭。
所以秦明上山的時間還是比較早的,此後梁山大小對外作戰,幾乎上無一缺席,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這叫做資歷。牛逼倒是其次,關鍵就是看個資歷,畢竟得有個先來後到嘛。
為什麽跟秦明一起上山的花榮和黃信,最後就沒有排到秦明前面呢?這就要說資歷以外的另外一個問題。
也就是第三點原因:上山前的出身優勢。
秦明上山前是青州府的統制官:
「
知府看了大驚,便差人去請青州指揮司總管本州兵馬秦統制,急來商議軍情重事
。」
有時候秦明被稱為「秦統制」,有時候被稱為「秦總管」,總體來說他應該是青州級別最高的武將了。
大概僅次於呼延灼出場時的「
都統制
」。
盡管呼延灼的出身比秦明高,但秦明的資歷比呼延灼老,所以秦明總體是占優勢的。
武藝、資歷、出身,這三點因素基本上奠定了秦明,至少會排在呼延灼前面。
他排名高沒有任何問題,有誰不服氣的,可以先跟呼延灼碰一下。
至於秦明屬於誰的問題,如果他不屬於宋江的話,那他應該屬於晁蓋嗎?
宋江是間接害死了秦明一家,但並不是直接兇手,正經的兇手已經被秦明開瓢了。
而且把花小妹補貼給他了,還想要啥單車?秦明不跟著宋江混跟著誰混?
至於秦明和花榮座次的對調很簡單:
青州派剛上山的時候,主要還是因為花榮親戚身份高於秦明,況且倆人都是小白。
按「輩分」算的話,花榮坐他前面沒有問題,畢竟你也得講個謙讓的規矩。
「
本是秦明才及花榮,因為花榮是秦明大舅,眾人推讓花榮在林沖肩下,坐了第五位。
」
但是等到大聚義的時候,秦明的功勞遠大於花榮,在講親戚輩分就不合適了。
就像樂和不可能排在孫立前一樣。
所以花榮派秦明後面沒問題。要不然樂和沖到了孫立前面,那不得更把宋江罵死啊?
一開始靠輩分,後來靠戰績,公平、合理,沒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