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裏的說法是針對胎生哺乳動物的。胎生哺乳動物的多能幹細胞目前看來不能分化成 滋養層 的細胞,也就是不能形成 胎盤 ,因此不能單獨發育成新個體。
這種「對目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的總結」不能隨便擴充套件到別的生物身上。
關於細胞潛能的概念,在哺乳動物身上差異明顯:
動物體內不同類別的體細胞有著不同的突變負荷(例如皮膚細胞可能由於暴露於太陽紫外線而具有更多的突變),在誘導過程中擴充套件起始細胞群體所需的時間和分化能力是有差異的,並不是隨便哪種體細胞都能誘導為 iPS 細胞,同一種體細胞未必都能誘導為 iPS 細胞,誘匯出來的每個 iPS 細胞的效能也可以有差異。
動物體內還有一些體細胞失去了部份基因組(例如馬蛔蟲的體細胞 https://www. zhihu.com/answer/158076 9896 ),抑或失去了細胞核(例如人的紅細胞),這樣的細胞連「細胞核的全能性」都不具備。
總而言之, 絕大部份動物的體細胞不具有 Totipotency/全能性 。
如果你使用的教材將細胞潛能統統稱為「全能性」、談論不同細胞的「全能性的多少」,那談論的其實就是多能性、多潛能性、寡能性、單能性。
中學生物課本裏的問題很多 。在參加中學階段的各種考試的時候,讀者應該按考試要求答題。
例如:
過去認為,植物細胞分化之後,通常只要是細胞核完整的細胞類別就可以在組織培養條件下脫分化為愈傷組織,然後再分化、生長發育為整個植株,因此中學課本會說「 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 」;近年來,關於植物細胞分化潛能的研究業已 推翻 了這樣的想法,但是課本還沒有改。
動物細胞分化至囊胚、特定的組織或器官之後, 往往 即便脫分化也不能重新取得全能性,只能分化成一部份細胞類別。 哺乳動物 的胚胎幹細胞和誘導多能幹細胞並不具有全能性。但是,動物的體細胞的細胞核在正常狀態下還是可以帶有本物種的細胞核應有的全套遺傳物質,往往可以透過複制技術獲得與受精卵同等的全能性。因此,中學課本會說「 動物細胞的細胞核具有全能性 」。
中學課本多關註「 已分化 的細胞的全能性」(植物細胞、動物早期卵裂球細胞 [1] ,偶爾還談談孤雌生殖的動物的卵細胞的全能性), 較少 談論 未分化 的受精卵。按必修一對「已分化」的限定,受精卵不能體現細胞全能性。可是, 水螅全能幹細胞、渦蟲全能幹細胞 之類並非受精卵的動物細胞也具有全能性。
參考
- ^ 通常限制在第2~第16個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