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akicLin
在剛開始對設計產生興趣的時候,我可沒少買書,從【30 天精通 Photoshop CS6】到【版式設計基礎】。這些「幹貨設計書」買時滿懷憧憬,看時得意忘形,讀後忘的一幹二凈,最後設計能力還是不行。這裏不是說沒必要讀設計類書籍,而是說設計是一門偏重實踐的學科,書本知識終究需要動手驗證。同時設計師的靈感與知識,也可以源自於對各種事物的洞察。接下來就給大家推薦 7 本不教設計,但給我更大啟發的設計類書。
NASA 視覺設計標準手冊
【NASA 視覺設計標準手冊】是一套重制版的 1975 年 NASA 品牌規範,或許比 2020 年大多數公司的品牌規範都要完整。
與你熟悉的圓形版本(被大家稱為「Meatball」的版本)不同,1975 年的 NASA 使用的 LOGO 是一款字標,被大家稱為「蠕蟲(Worm)」,所以這本手冊也是給「蠕蟲」做的。可別嫌它老,這套標識放到現在也仍然非常有辨識度,充滿現代感,比後來者 Meatball 更適合太空。好巧不巧,NASA 前些天正式宣布重新啟用老款 Logo。
這本厚達 90 頁品牌規範包含了排版,顏色,字型等等內容,但最重要最值得最震撼的是它的套用部份。從事航空事業的 NASA 需要考慮的套用場景實在太多了:從信紙,衣服,汽車到飛機,甚至宇宙飛船,極為周全。雖然這本書不能教你做品牌形象的技法,但它完整地展現了一套品牌形象的復雜程度與面對不同套用場景的解決辦法。當然你也可以不那麽嚴肅,這本身就是一本極具欣賞價值的品牌規範,夠酷了。
另外我必須分享一下它的包裝。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在一個小規模的書展上,讓我一眼發現它的是它銀色鏡面的塑膠袋,這種材質對我來說有致命的殺傷力,瞬間想到了 iPod classic 以及 Xperia Z5P 的背板。拿在手上仔細端詳,手感偏硬,反光如鏡。開啟上方封條拿出書本,整個過程像是揭開來自 51 區的神秘文件。
順帶推薦一本簡直瘋狂的設計規範:【Nazi Brand Guide】。沒錯就是二戰的戰犯納粹,他們的規範長達 678 頁。雖然看不懂上面的文字,但光是圖片數量和套用細節,真是令人生畏的同時也令人尊敬,有這樣的敵人確實很可怕。納粹主義要擊倒,但我們或許能在擊倒他們之後學到點兒什麽東西。
你可以在 Internet Archive 上線上免費閱讀 【Nazi Brand Guide】
另外,如果你對設計規範和品牌手冊感興趣,推薦你去看看 Standardmanual.com。這是一家位於紐約布魯古連的獨立出版商,專門出版各種標準手冊以及平面設計相關書籍。由 Jesse Reed 和 Hamish Smyth 兩位設計師建立。他們的工作室叫 Order,曾設計 Kickstarter 和 2016 年希拉里總統競選的品牌形象。
The Little Know-it-all
小學時代的課桌上,定有一本磚頭般的新華字典。
而這本【The Little Know-it-all】就是設計師的新華字典。它的軟皮封面,偏小字號都和字典極其相似。內容以分類詞條呈現,包含了設計師需要知道的各種基礎知識:術語,色彩管理,檔格式,紙張尺寸,版權等等。這本書推薦給三種人:設計學生,設計師,不了解設計的人。
對於設計學生,我在開頭提到,設計是一門需要上手操作的學科。在強調實踐的同時,也承認了這門學科知識體系有些虛無飄渺,看著設計類圖書的書架默默感嘆「做個設計師,真要商業心理樣樣精通,代數幾何啥都得會」。雖然多學無害,但這多少讓想直奔主題的入門者感到疑惑。即便只是設計常識,也沒有一本書把它成體系地勾勒出來。所以【The Little Know-it-all】就是一本以字典級別歸納整理設計基礎知識的小書。當然,讀字典並不能提高作文水平,但能糾正幾個錯別字;這本 【The Little Know-it-all】也不能提高你的設計水平,但至少能少犯點入門級的錯誤。
對於設計師,你可能不太需要它了,但你或許只待字典還有另外一種用法:隨意開啟字典的一頁,你很有可能撞見生僻字或者某個字的生僻含義。這本小書也一樣,可以作為你的「設計常識盲盒」,比如說我曾經隨手翻到了印表機的分類和工作原理,看的很是入迷。
最後對於不太了解設計的人... 嗯,看過之後應該會對「設計師學了什麽」有個粗暴的認知,適合展示給「不就是換個顏色」的甲方以及「你這個行業到底在學什麽」的家長。
統計的藝術
「術後死亡率 10%」和「術後存活率 90%」兩種意思相同的說法,會對患者的抉擇產生截然不同的影響。
【The Art of Statistics: Learning from Data】是一本我正在閱讀的入門級統計書籍,它囊括了從收集、處理、分析、視覺化等等一條龍統計學知識。這本書頗有馬爾科姆·格萊德威爾的文風,雖然專業詞匯不少,但閱讀壓力比想象中小,知識點結合例項讀起來不算枯燥。
對於我來說,最大的收獲不是學會制作一個更清晰的圖表,而是擁有對數據的閱讀能力和懷疑意識。想一想,現代人有一種「常被套路」的悲慘:賣咖啡實際在是割韭菜的款,租個單車很便宜但押金沒法還,喬碧蘿靠換臉吸粉五十萬。 一切都充滿了套路,就連看似確鑿的數碼,也可以設套。
舉個簡單的例子:下圖是四月十二日的新冠肺炎疫情數據,我們來對比美國和西班牙兩國的各項數據。如果我想要表達美國狀況比西班牙要好,我就會選擇「每百萬人病例(Tot Cases/1M pop)」和「每百萬人死亡(Deaths/1M pop)」;反之我會選擇「總病例(Total Cases)」和「新增病例(New Cases)」去傳達美國情況要比西班牙糟的多。
同一份數據,能講出很多種故事。所以即使你和統計學八竿子打不著,這本書也值得一看,運用書中的一句話:「This is a life long tool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better。」反過來,數據也能供我們所用,如果可以用數據講好我們的故事,那這就是再高級不過的設計了。因為「設計」就是為了達成某個目的,設一個計謀,一個圈套的動作。
文案的基本修養
提到「設定計謀」,文案則是「設計」的另一種有效手段。
好文案的力量,可能是視覺設計無法比擬的,甚至很多時候有好的文案就夠了。比如「Think Different」這兩個詞就包含了龐大的文化和精神,沒有視覺一樣擲地有聲。而在設計工作中,我也不只一次面臨「此處不知寫什麽」的困境,無論是一個按鈕還是一句 Slogan,用「您」還是「你」,少數派文章該起個什麽標題等等……
雖然這些不是我的「正經事兒」,但文字作為一種表達工具,大家顯然忽略了它。話說回來,面對「文案」這門技能有些無從下手:我可以分辨什麽是好文案,但卻不知道好在哪裏,更不知道如何寫以及如何學習寫文案。這本書提出了一個可以自洽的「好文案生產體系」,從商業目標到傳播方式一套講下來。可能專業的廣告文案並不會生搬硬套這個公式,但對於文案門外漢來說,這套公式是有幫助的。
【文案的基本修養】分為 99 個短小的章節,一章讀起來比一篇公眾號還要輕松。雖然分散,但是通暢且有趣,可以得到啟發,再次遇到文案困境的時候至少不是盲人摸象。
瘋狂動物城設定集
為了表達我對這部動畫電影的狂熱喜愛,除了貢獻了五回票房,【The Art of Zootopia】 這本設定集也必須收下。
除了優秀的劇情,多層次的議題,【瘋狂動物城】的世界設定也是動畫電影中的頂級水平。動物城十分多元,充滿細節,合乎情理,像一個真正存在且由動物自己創造的地方。而這也是動畫電影最大的價值之一——給講故事者一個塑造世界的機會。
這本設定集包含了瘋狂動物城的中的角色,場景,設計和決策過程。場景設定部份是我最中意的,不僅有各種場景的設定稿,還常有一小段文字闡述設計理念。比如說警察局的門臉是由自由女神冠宇與英國巨石陣的元素融合而來,突顯權利和力量。
你還可能在這裏看到一些「刪減片段」,比如 Nick 受傷之後被 Judy 帶到家中療傷的橋段,為了這個場景,他們設計了一個合理的兔窩:
眾所周知,母兔今天生崽,明天就能交配,懷孕同時還能餵奶。那麽如何在一個窩裏容納 Judy 和她的 275 個兄弟姐妹,是亟待解決的民生問題。於是設計師們設計了一個以廚房為中心的兔窩:全天候烹飪食物以保證供應,用餐區域輪流使用錯峰就餐,晚餐結束後一批兔會來收拾餐桌,並放置好餐具供下一批兔使用,兔們坐下了便可以開動,需要一整天才可以讓本窩中的所有兔都吃上飯。
這樣詳細而合理的設定甚是震撼,何況還是個刪減場景。曾經聽過一種說法,叫做「設計是在模仿上帝的行為」,而這本設定集可能是「模仿上帝行為的記錄」。
索尼設計,塑造現代
索尼大法好。
【索尼設計,塑造現代】是一本索尼的設計作品集,包含了工業設計,早期的平面設計穿插了一些索尼發展史中的傳奇故事。推薦這本書,是因為索尼在電子消費品領域的特點。首先,這家公司的時間跨度非常久,從 1946 年到現在已經有 70 多年的歷史;其次,它的產品種類繁多且大多數面向終端消費者;最重要的是索尼仍然在給世界輸出好設計和好產品。滿足這些條件的公司鳳毛麟角。
在這本書中,除了大家都知道的 Walkman,特麗霓虹電視等經典系列,你還能看到以類卡片為媒介的播放器 Talking Card,為了躺著看而設計的可旋轉電視機 Mr.Nello 等產品。
當嘗試去解讀遠古產品的設計時,你會發現設計者對美感的追求以及功能上的巧思是沒有變過的。即便是在充滿技術限制的時代。比如這款 Mr.Nello,為了解決「可以在床上躺著看」這個現在已經被手機解決了的需求,做了一個很是可愛的圓形可旋轉的顯視器。這種帶著鐐銬跳舞還跳地不錯的樣子令人動容。
設計中的設計
最後,這並不是本小眾書籍,本來想放在第一位推薦給大家,但考慮到在類似「設計師必讀的 20 本書」中十有八九會出現【設計中的設計】,於是把它放在了最後一位,同時也是表示我對它的敬意。
之所以推薦它,是因為這是第一本我閱讀的設計相關書籍。七八年前,初次見識無印良品的產品和視覺設計,佩服得恨不得用雙肘跪地表達崇拜。這種感情自然讓原研哉成了我的設計偶像,而這本書簡直是我當時的聖經。【設計中的設計】從封面到排版都散發著濃烈的原研哉味兒,如果你喜歡無印良品,喜歡原研哉那麽這本書一定要看。
【設計中的設計】談及的並不是基本功,而是結合例項講述一些類似「五感」「無意識」「留白」等等設計意識。這些內容不難理解,但在設計中卻不好實作,個人感覺需要很多的練習和沈澱才能真正擁有書中提到的設計意識並得以輸出。初次看個熱鬧,再次看才能理解,三次看還會有新的感受。總之無論是門外漢還是老師傅,都能從中得到點兒什麽。
以上,就是我給大家推薦的 7 本不教你設計的設計書,希望你能從我的分享中收獲新的啟發~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你喜歡的設計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