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電流只有在回路中才能形成,那為什麽直流電給電容充電的時候電路中會存在電流呢?

2021-05-19知識

題主這個問題,問得相當好,相當有深度,可惜,問得遲了點,經計算,遲了156年。

因為,英國物理學家 麥克斯韋 也曾遇到這個問題,並由此經過一系列的天才的數學抽象和物理歸納,於1865年,創立了偉大的 麥克斯韋方程式 ,非但解決了這個問題,而且建立起了宏偉的電磁學理論大廈,並預言了 電磁波 的存在。

觀察上圖的電容充電電路,導線上流動的是最常見的 傳導電流 。但在電容器的兩極板之間,是沒有電流的,電荷只傳導到電容的正負極板,沒有電荷穿越極板間空間形成電流。

19世界中期,人們已經掌握了電磁場的一些理論,掌握了 電生磁 磁生電 的方法,後續也發明了電動機和發電機。只要是電流,就能產生磁場,因此電容充電時,電流流過導線,導線周圍就有磁場。對"通電導線產生磁場"這種因果關系,當時安培搞了個數學公式,叫 安培定律

\oint_c B \cdot dl=\mu_0 I

這個定律的物理含義是:電流 I 產生了磁場 B ,且成正比關系。如果說電流是「因」,那麽磁就是「果」。公式在數學上,有嚴密的限定:「閉合積分路徑 c 」應該是「構造曲面 S 」的邊界,而電流 I 則必須是穿過「構造曲面 S 」的。

「構造曲面 S 」,是任意選的,與要考察的空間位置有關。比如上圖中,選擇平面S1為構造曲面,它的邊界線是路徑C,繞一圈對磁場B積分(圖中藍色箭頭 dl 代表微分長度)得到的所謂「 環量 」,就正比於電流 I 。安培定律是經過數學家和物理學家的論證,定律本身是無懈可擊的。

但在電容器充電電路的分析中遇到了一個困難:因為構造曲面是任意的,如果不選平面S1,而是選一個曲面S2,曲面S2是包圍了電容器的一塊極板的「袋子」,這時會發現,路徑C沒變,但電流 I 竟然沒有穿過曲面S2。同一個公式,選S1時成立,選S2時竟然不成立了?麥克斯韋陷入了沈思……

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著眼於電容器內的極板空間,極板間有什麽東西呢?充電時,極板上建立起一個電場,註意這個電場在充電過程中是隨時間變化的。電流越大,充電越快,電場也建得越快,可見電場建立的快慢與電流的大小有關!電場的變化快慢可以用 「電場通量的時間變化率「來表示 ,數學上可寫作: \varepsilon_0 \frac {d}{dt} \int_s E \cdot n da ,這是一個微積分運算式,表示先對電容器極板電場求通量(電場 E 乘以面積 A ),再求通量的時間變化率(除以微分時間 dt ), \varepsilon_0 是一個常數。

那麽電場通量的時間變化 率,與電流 I 有什麽關系呢?麥克斯韋馬上動手,七七八八一算,發現一個重大奧秘:這個量的物理單位,竟然與電流完全一樣!因此,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種不同形式的電流!麥克斯韋專門給它取了一個名字,叫「 位移電流」 。麥克斯韋同時認為:這個「 電場通量變化率」,既然與電流一樣,當然也能產生磁場 。這個結論 ,就是 「變化的電場可以產生磁場」 。據此,麥克斯韋把著名的安培定律修改成:

\oint_c B \cdot dl=\mu_0 I+ \mu_0\varepsilon_0 \frac {d}{dt} \int_s E \cdot n da

等式右邊,在原來電流 I 項後,增加了第2項「時變電場」,從而完善了安培定律,這是麥克斯韋的重大發現。這個等式就成了更加著名的 「安培-麥克斯韋」定律。 再加上人們之前就發現的3個電磁學定律「高斯電場定律、高斯磁場定律、法拉第定律」,組成了名震江湖的「 麥克斯韋方程式 」。

表面上看,麥克斯韋只貢獻了第4個方程式中的第2項,相當於半個公式,但最終憑這半個公式,麥克斯韋補全了整個電磁學理論最後一根柱子 。 有了這第2項,打通了「時變電場」通向「時變磁場」的任督二脈,電場和磁場不再孤立,只要「時變」,他倆就能相互轉換,生生不息,形成電磁波,向無限空間傳播。電磁波,曾經夢幻一般的神話,硬是被麥克斯韋抓到科學技術的籮筐中了,無線電通訊,可以說呼之欲出 。

不過名震江湖是後來的事了,麥克斯韋當時建立整套方程式並預言電磁波後,沒幾人看得懂,加上當時沒有獲得快速時變電場的儀器,實驗室裏也做不出結果來。不過說沒幾人看得懂,並不是當時人們沒水平,而是因為向量微積分這套工具還沒有創立。沈寂了20年後,赫茲才做成了電磁波實驗。隨著後續理論探索、研究發明劈裏啪啦不斷進行,人類文明就誕生了無線電通訊,再後來,我們就用上了電腦和手機。

這是較為詳細的分析圖,含義如前所述,不再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