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回答。
題主的這個困惑,屬於典型的 「
他們其實並不比我優秀,但為什麽卻過得比我好
」 。
這方面的困惑,其實大部份人都曾經或多或少的有過。我也有過。
那人們是怎麽解決這個問題的呢?對於本問題下的高票答案,我做了一個總結:
「長跑」理論
:這並不是一場公平的賽跑,而是一場從父輩乃至祖輩就開始的長跑,你的起點和他們不同,雖然你現在跑得比別人快,但是過去所帶來的差距並沒有被彌補。所以,繼續努力去彌補差距吧。(匿名使用者、溫酒)
「拓深理想」理論
:你所羨慕別人擁有的東西,其實並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麽有價值,不如把目光放得遠一些,去實作更高的價值。(KE meng)
「縱向比較」理論
:別人是別人,你是你。不要總想著和別人比較,那樣沒有意義,而是應該去比較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如果過去你不努力,你不會有現在的成績,而你現在的努力,是為了未來。(極樂)
「莫比較」理論
:與他人比較,總會帶來不快樂。不要一味地和他人去比較,而去享受生活本身給你帶來的快樂。(談無語)
以上理論有道理嗎?從某種程度上,都有道理。
如果以上四條理論已經解決了題主的困惑,那就到此為止吧。
只是,我仔細閱讀了題主的問題描述,決定另辟蹊徑,給出我自己的解決方案:
「放低自身」理論:其實,你可能並沒有你想象的那樣優秀,所以,請放下思想上的包袱,不要過度關註自己,多關註一些別的事物,並保持謙遜。
根據問題描述,大致可以看到題主的邏輯:
條件一
:在初中的時候,題主覺得自己比周圍的大部份同學優秀(成績年級前十);
條件二
:離開初中以後,題主很努力(一開始因為不適應江蘇教育,成績倒數,但經過努力,我考上了 985);
條件三
:題主覺得自己很聰明(門薩會員,Dota2 天梯 5000);
結論
:題主不該沒有同學過得好;
來,這是一個數學問題。
條件一,就是初始值,設為S_{0}
;
條件二,相當於速率,設為v
;
條件三,相當於速率加成,設為k
;
再加上時間t
,在題主的腦海裏,也許已經得到以下的公式:
S=S_{0}+kvt
現在問題來了,題主覺得,自己的S_{0}
、v
、k
都比大部份同學好,至少不比他們差,而t
和同學一樣,所以,S
也不應該比同學差呀!但是,題主卻覺得自己被同學完爆了,這不可能啊!
問題在哪裏?
在我看來,主要問題在於S_{0}
,次要問題在於k
,至於v
,題主沒詳細說,我也不好推測。
【1】 題主在初中時,真的很優秀嗎?
我們常常犯這樣的錯誤:
沈溺於過去的經驗,從而忽視了環境的變化。
放在初中時,或者更進一步,在整個學生時代,題主的結論可能都是正確的。
在學生時代,最有競爭力的資源,是成績——
小學裏成績最好的那批人,進了最好的初中;
初中裏成績最好的那批人,進了最好的高中;
高中裏成績最好的那批人,進了最好的大學。
猶如機器般地準確。
但是,題主可能已經形成了這樣的思維慣性,而忘記了,環境已經悄然改變。
大學裏成績最好的那批人,在剛進入社會時,是過得最好的嗎?
這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當然,平均來講,成績更好的人,工作總體來說更好。但是,個體間的差異,卻出奇地大。
剛進入社會時,大學時代的成績當然還有用,但似乎不那麽重要了。
事實上,你在大學積累的
工作能力
(以及展現的發展潛力)、
人脈資源
(意味著是否有人給你提供機會)、
社交水平
(你結交有效人脈的水準)、
思維視野
(意味著你是否能自己發現機會)等等,都成為了影響你工作水平的重要因素。
題主自己顯然也意識到了,「他們的談吐,氣質,視野都不是我能比的」。
那麽現在,我們回頭看一下,你還覺得,你在初中時比別人更優秀嗎?
你在努力學習的時候,別人可能抽空 發展一下興趣愛好;
你在拼命刷題的時候,別人可能抽空 關心一下國家大事;
你在為自己考了高分而沾沾自喜的時候,別人可能為自己成為了學生會會長而感到高興……
成績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而上面那些東西,是我們,尤其是初中時的我們,極其容易忽略的。但,放眼現在,這點點滴滴的進步,卻也逐漸成就了 「他們的談吐,氣質,視野」。
事實是,在初中時,你就未必比同學「優秀」。
更何況,到了高中以後,你的刷題變本加厲,而他們所謂的 「全面發展」,也同樣更進一步。
也許,差距就這樣被拉開了。
【2】 題主真的足夠聰明嗎?
關於聰明程度,題主說,有兩個詞是他特別自豪的:「門薩會員」、「 Dota2 天梯 5000」。
首先,門薩會員 的要求確實不低,但也沒有高到逆天的地步。
根據我查到的資料,門薩的入會標準是智商超過130,這類人占 2%。
*** 有人指出,門薩的入會標準是 智商148,實際上只是標準差(SD)不一樣而已,SD=15 時要 130 以上,SD=24 時要 148 以上,總之就是兩個標準差以外,根據統計學的正態分布理論,這類人約占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