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為何西安城墻沒有被拆?

2015-03-03知識

1.清代及以前的歷史時期,城墻有其實際的功用,所以一般以維修為主,不會產生拆除的念頭。

2.拆城墻這一現象,肇始於民初對城市建設認識的局限性,當時認為城墻對城市建設的阻礙大於防衛的作用,我猜想和認為城墻象征封建皇權、以及民國初年公共設施缺乏維護導致城墻衰敗可能也有一定的關系,所以漢口在1907年,上海在1912年至1914年、杭州在1913年,廣州在1917年,泉州在1923年,九江、長沙、梧州均在1924年,重慶在1928年紛紛拆除了城墻。北伐軍攻克武昌之後亦拆除了武昌城墻,當時也有動議拆除西安城墻,甚至陜西省建設廳在民國16年已經擬出了拆除城墻的草案。

3.但是公共經費的缺乏,不但制約了維護城墻,也制約了拆除城墻,加上後來軍方認為在民國時期戰亂頻仍的時代,仍可以將城墻改造為現代防禦設施發揮作用,所以抗戰之後,軍方順應市民在城墻挖防空洞的現象,以西安城墻為依托修築了環城防空工程,築有防空洞625個。對於城墻對交通的限制,西安市建設局認為應以多設城門代替完全拆除城墻,以求得軍事功能與交通障礙的折衷。

4.共和國建立之後,城墻的存廢又成為熱點,而理由與民國並無二致——阻礙交通,後來北京城墻的拆除成為全國效仿的物件,西安城墻則成為爭議的焦點。當時53年做全國城市總體規劃的時候,是預想將西安城墻和護城河建設成為文化景觀和城市骨架,然而蘇聯專家則認為保留城墻不利於在西安開展軍工企業建設,一時間難以決斷,而軍方以民國時期的先例重提城墻的人防作用,得到了中央的支持,西安城墻遂得以保留。

5.然而建國後政治空氣不斷左傾,58年西安城墻存廢問題再起,這次拆除意見占了上風,南城墻西段包磚和垛口全毀,5000多個垛墻、98座敵樓和墩樓、角樓被拆除,城墻墻體被挖斷兩處,近20000平方米的外墻青磚被剝掉。59年陜西省、西安市的某些支持保留城墻的領導和文化部文物局對保留西安城墻做了最大一次的努力,直接上書國務院,這次努力得到了國務院的支持,遂制定了【國務院關於保護西安城墻的通知】,而後西安城墻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拆除一事遂寢。

6.最艱難的十年,西安城墻又因要修環城地鐵的原因面臨拆除困境,但是由於經費預算過大和文物部門的反對而作罷。改開以來,社會文物保護意識增強,對西安城墻的態度轉變為以修為主,這才算是真正而徹底的保護了西安城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