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新版【紅樓夢】裏,李少紅為什麽要讓所有的姑娘奶奶們頂著一個戲子頭?

2020-08-06知識

第一個原因是:搞噱頭,突出自己導戲有一如既往的「李少紅特色」。

事實證明,無論是四大名著哪一版翻拍,再努力翻拍,也會落得個「經典就是經典,永遠無法超越」的結論。

李少紅導演之前有那麽多的代表作如【大明宮詞】,【橘子紅了】等。

葉錦添與李少紅的合作已有數次,而前幾回的【橘子紅了】與【大明宮詞】更成為令觀眾過目不忘的成功典範,葉錦添造型中的清冷留白與李少紅劇集中的深宅寂寥感異常契合,可謂相輔相成。

單以上兩部戲可以說李少紅導演的戲是非常有個人特色的,而對於同樣是名著的翻拍,李少紅卻為了掙出桎梏卻最終困於桎梏。

大白話來講就是為了突出個人特色而與大眾審美所拮抗,在大眾看來這就是弄巧成拙。

想要別出心裁沒錯,但搬起石頭呼臉就不對了。

她把李少紅標簽繼續標在了新紅樓夢上,不顧原著意境,不顧大眾審美,不管符不符合歷史生活,把誇張手法用於電視劇上,終究要翻車!

李少紅與王扶林(原版導演)在美學追求上的不一樣,後者基本屬於大眾審美趣味,而前者就為了「特色」而「特色」。

從她對紅樓夢理解的基礎是小人書就著手開拍,可以看出,這部戲功利因素太多太強。

新版紅樓大觀園中那道圓門拱墻應該出自紅樓夢連環畫;再看銅錢頭、魚泡眼、嬰肥臉的林姑娘,活脫脫就是青年俊美的梅蘭芳;那王夫人、薛姨媽的樣範兒酷似老年的梅大師;再加上聲聲裊裊的昆腔,修修改改的戲裝……

所以網友戲稱「聊齋紅樓」「昆曲紅樓說」一點都不為過。

其次才是結合昆曲元素,但過於誇張了,忽略了最基礎的人文知識。

李少紅導演想要利用昆曲的唯美感覺給紅樓夢的拍攝添加一份古韻味。並且他們希望有別於87版紅樓夢,所以對整部戲賦予了昆曲靈魂。

李少紅的紅樓美學出處在戲曲,新版【紅樓夢】中出現的‘銅錢頭’只有戲曲演員在舞台上使用,是一種誇張的舞台裝扮,戲曲演員下台後也不用這種頭飾。

戲曲藝術是寫意的可用極其誇張的表現手法,但電視劇是寫實的,應該體現逼真。

不管你再怎麽喜歡昆曲,再怎麽想表達自己的特色理解,脫離常識就是最大的謬誤。

從新版紅樓夢開播以來,收視率一跌再跌就可以看出,背離了大眾審美和人文常識的特色,不加也罷!

紅樓夢作為四大名著,本在好好研讀一遍的前提下都很難就理解完全,更不要說是非一手加工的小人書了。

這樣的基礎之上就去拍它,我覺得是對它的不尊重,功利又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