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 12月23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唐古拉「近」在天邊】的報道。
一條天路起伏延伸,經過可可西裏一望無際的荒原,跨過血紅色的楚瑪爾河,來到了長江正源沱沱河。在沱沱河畔,有一個名叫唐古拉山的小鎮,平均海拔在4700米以上。天空好像伸手就能觸及,耳邊是風聲呼嘯,從這裏到青藏公路最高點唐古拉山口只有不到200公裏,進藏的貨車司機大都會在這裏短暫休息,他們說,這裏是通往天邊最後的驛站。
位於青海省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的長江正源沱沱河河道。新華社記者吳剛攝天邊小鎮
唐古拉在藏語中意為「雄鷹難以飛越的山」,正如藏語描述的那樣,唐古拉山鎮被群山環抱,令人震撼的壯麗雪峰近在眼前,周邊遼闊的高原草甸裏野生動物三五成群,構成令人贊嘆的和諧景象。
唐古拉山鎮的起源與西藏安多八大部落中的多瑪部落緊密相連。在解放前夕,由於玉樹等地發生叛亂,多瑪部落的牧民們逃難至唐古拉山腳下並定居至今。到了20世紀60年代初,國務院重新劃分了青海和西藏兩省區的行政區域,以大唐古拉山為界,並將該地區的牧民劃歸青海管轄,從而形成了唐古拉山鎮最初的樣子。
唐古拉山鎮屬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但與格爾木市並不相連,而是被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所隔開,因此成為一塊「飛地」。青藏公路通車後,唐古拉山鎮也逐漸發展起來。
唐古拉山鎮所轄面積4.8萬平方公裏,相當於7.5個上海市的大小,或者3個北京市的大小。唐古拉山鎮建城區也很小,從北邊的沱沱河大橋到最南端的中石化加油站,15分鐘便可以步行橫穿整個小鎮。幾乎所有的商鋪都開在青藏公路兩側,飯館、超市、賓館、汽修店,和青藏公路沿線的其他休息點一樣,小鎮的商業幾乎是全部依靠青藏線的來往司機。
「呼吸像是被蒙住了口鼻,心率像是時刻在賽跑,腦袋疼得嗡嗡作響,指甲嘴唇青得發紫……」來到唐古拉山鎮的人,都躲不開高原反應,或輕或重,不知道會持續多久。不管是自駕進藏的外地遊客,還是忙於生計的貨車司機,只要經歷過唐古拉山鎮的夜晚,就會理解高原生活的不易。
親如一家
就在這樣的環境下,仍有1000余人在唐古拉山鎮生活,他們有世代在此居住的牧民,也有來這裏做生意的商戶,還有常年在此堅守公安和武警,這座小鎮氧氣雖然稀薄,但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卻溫暖濃厚。
在這裏,「所有人認識所有人」。唐古拉山鎮黨委書記白瑪多傑說,人口不多,常住鎮上的人都相互認識,偶爾來幾個風塵仆仆的旅人,一眼就能認出,「在這個地方,大家都是朋友。」白瑪多傑說,艱苦的環境讓感情更加真摯,「不管是誰家有事,只要在街上一吆喝,大家就都來幫忙。」
在小鎮邊上,青藏公路與青藏鐵路近乎平行伸展。起伏的黑色路面與平整的鋼軌一同跨越唐古拉山口,朝著拉薩的方向延伸而去。
「一旦過了格爾木南山口檢查站,就由西藏交通部門負責養路了。沿線每隔一段距離就能看到的小房子,多是西藏護路單位的護路點,平日裏護路隊員就居住在這裏。」青藏鐵路公安局格爾木公安處沱沱河站派出所所長馬千裏駕駛著車輛,朝著遠處的小房子示意了一下。
冬天的唐古拉山地區幹燥而寒冷。在灰黃的原野之中,一個個頂部插著國旗的小房子格外引人註目。而更顯眼的,則是站在房前的護路隊員們。他們身著反光馬甲,看到警車駛來,便走出小房子,朝著警車的方向邁出三步,莊嚴敬禮。
「這是在向我們打招呼呢。」馬千裏開啟警笛開關,向護路隊員鳴笛回禮。「在這人跡罕至的高原上,無論是守路還是護路,都十分不易。不論是養路工、護路隊、武警官兵還是我們公安,大家親如一家。」馬千裏感慨地說。
一路前行,只要有小房子的地方,警車就會鳴笛示意。而一旁的護路隊員們,無論正在做什麽,都會停下手中的活計,向前三步敬禮。
「青藏公路和青藏鐵路是進藏運輸保障的大動脈。修建這兩條路極為艱難,養護好它們也同樣不容易。我們都是共同守護它們的人,關系比親人還要親。」民警多傑朋毛說道。
與護路隊的職責不同,沱沱河站派出所和格爾木市唐古拉派出所更多地承擔著鐵路沿線巡線以及公路道路救援的任務。「從可可西裏到唐古拉山鎮的幾百公裏路程,只要有事情發生,他們就會在第一時間趕到。」護路隊員次仁桑珠說,這群「鐵路公安」又被大家親切地稱為「109國道的守護者」,唐古拉派出所也被稱為「天上派出所」。
守護凈土
馬千裏和同事們守護著公路和來往群眾的安全,而在唐古拉山鎮,還有一群人,則守護著這片高原凈土的安全。
位於唐古拉山鎮南部的長江源水生態環境保護站,是一座紅色的二層小樓。這是在格爾木市政府和民間環保組織的共同努力下,在長江源頭建起的第一個民間環保設施。成立於1995年的「綠色江河」已經在這裏完成了多項與青藏高原有關的生態環保活動。每個月保護站都會招募誌願者參與生態保護。
「綠色江河」負責人楊欣介紹,從2001年至今,已有約3000名誌願者加入到保護長江的行動中。「一些申請人的年齡甚至超過60歲。」楊欣說。
今年10月,從福建廈門來的鄭斌斌成為保護站的一名誌願者。每日上午和下午兩個時間段,她和其他誌願者們一道拿著袋子和火鉗,沿著穿過小鎮的國道撿垃圾。有時他們會背著一個小音響,音響播著漢語和藏語兩種語言,宣傳保護弓境的重要,這成為沱沱河鎮上一道風景。
「這裏的天空很純凈,草原也很美,我希望能用自己的一點力量,來幫助守護這一片凈土。」鄭斌斌說。
新的希望
在長江源水生態環境保護站旁邊,是唐古拉山鎮的「網紅打卡點」之一的「長江1號」郵局。
上世紀90年代,唐古拉山鎮封閉落後、資訊閉塞,駐紮在這裏的戰士們給家裏去個信,往來要個把月。其他東西更是不好上來,每次有戰友休假,走之前大家就會給他列個長長的采買清單,戰友返程的背包,成了大家最盼望的東西。
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建設完善,便捷的郵路通到了唐古拉山鎮,這條郵路自青海省格爾木市區出發,向南經過巍峨的昆侖山,再穿越廣袤的可可西裏無人區,到達唐古拉山鎮,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裏程最長的鄉鎮郵路。
綠色的郵車每周從格爾木沿著郵路上來一次,周三晚上到達。這天也是小鎮居民一周最開心的日子,新開的賓館從網上買了商用布草,超市老板偶爾從網上進貨,也會寄走一些「唐古拉牦牛肉」和「唐古拉藏羊肉」等本地特產,還有飯店的人也會買一些幹貨食材。有了互聯網,在這個天邊的小鎮,網上商城也變得觸手可及。
忙碌的青藏公路送來了源源不斷的商品。近年來,隨著青藏高原文化旅遊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這座通往天邊的小鎮,小鎮裏的設施也越來越完善,新建的賓館裏有了彌散式供氧器材,小鎮上有了供大家唱歌娛樂的朗瑪廳和藏餐館,衛生院裏也有了先進的急救器材。依托長江源天然生態優勢和青藏線入藏通道地理優勢,唐古拉山鎮努力發展綠色有機農畜產品和鄉村生態旅遊產業,藏羊、牦牛等已透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成為小鎮的新特產。
隨著三江源生態移民和遊牧民定居工程的實施,部份牧民陸續搬遷至格爾木市區,放下牧鞭,成為市民,形成山上生產山下生活的發展格局。
未來,隨著交通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小鎮將更加緊密地與外界相連。這個天邊的小鎮,蘊含著無盡的可能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