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一所985高校任職,博士生導師,副教授。回首人生前30年,讀博階段是對我改變最大的時期,所以針對這個問題,我結合個人經歷,談一點看法。質疑的朋友請直接看最後一段。
小學到本科 :我從小到大學習都一般,不算聰明,不是特別努力,沒有大的抱負。小升初、中考、高考基本都是踩著線進入重點中學、重點大學。基本每次大考,差幾分就無緣了。從小學到本科,成績在班歷奇本就是中上水平,這種成績自然拿不到保研名額,考研也是踩著線透過。
可以看出我是一個資質平平、沒有抱負、不太努力的普通青年。和大部份人一樣,我的父母從小要求我好好學習,考重點中學、重點大學、考研。和大部份父母一樣,他們十分看重考第幾名、是否偏科、報什麽輔導班這些。考試成為了我的夢魘,至今我都經常做夢夢到自己在考試。然而,父母幾乎沒有跟我談過為什麽要努力學習,要做一個什麽樣的人,要做出哪些成績這類話題。
研一研二 :由於我考研成績很一般,自然得不到導師的重視,他很忙很少能見到,我被分配的課題也比較邊角料,所以總被師姐安排一些雜事和重復性的實驗工作。研一基本是在迷茫和打雜中度過的。到了研二,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課題也屬於一個大課題(國自重點)中的一部份,雖然是邊角料,但我認為作為研究生我有義務去好好完成它。所以用了大量時間閱讀文獻,努力思考,最後提出了一些創新的想法。沒想到得到了導師的高度贊賞。研二下學期導師經常與我討論課題,感覺他看我的眼神裏都帶著光。大家都知道發SCI是很重要的,遺憾的是,我在研一研二沒有發出來文章。
不被重視,研究方向冷門,這兩點對本來就資質平平的我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了。
沒想讀博: 研二快結束的時候,導師讓我考慮一下是否讀博。本來是不打算讀博的,原因有以下幾點:1. 研一研二沒有發文章。2. 覺得自己太普通,不配讀博。3. 覺得自己不一定能讀下來。4. 當時我做的方向比較邊角料,讀博需要換課題。 5. 家裏不建議讀博,父親總說讀書的目的是就業,讓我可以直接工作了。總之,沒有讀博的動力,所以我婉拒了導師。
轉折: 之前我偶然參加了一次學術會議,將我的工作做了一次口頭報告,得到了一個外國學者的高度贊賞,他邀請我去他們學校進行一次短期的參觀訪學。我去參觀後大為震撼,我所在的團隊在國內也算一流團隊,然而,無論是研究進展還是實驗條件上都相差甚遠。在國內總是覺得一切都好,祖國經濟強大,科研實力強。然而,親眼所見這種差距讓我很難過,那個時候我第一次深深地想為祖國的科技發展做一點小小的貢獻。回國後第一時間找到導師說我要讀博,當時距離碩博連讀申請的截止日期只剩最後2天。
讀博階段的蛻變: 和我同屆的一些同學當初選擇直博,其他大部份在研一下學期選擇碩博連讀,我是研二下讀博,屬於最晚的那一批,而且還換了課題,所以壓力很大。後來的3年裏,我基本天天泡在實驗室,很努力很投入,不展開講了。除了時間和精力上的投入,更重要的是,讀博之後有了很強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這逐漸讓我產生了蛻變。讀博之後,我會為思考一個問題不吃飯不睡覺,我會經歷上百次失敗的實驗後依然繼續堅持下一次,我會拋棄喜歡的遊戲,我不再渾渾噩噩的迷茫,在做選擇之前我會縝密的思考……總之一點一滴的改變,以致最後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後來連續做出了一些成果,發表了一些文章,獲得了一些獎學金。成為了團隊的榜樣,導師特別喜歡的學生,碩博連讀5年(2+3)後順利畢業。我也是團隊裏極少數沒有延期畢業的。
工作後的狀態: 逐漸喜歡上了科研,所以畢業後選擇了高校,沒有留在本團隊,想出來闖一闖,溫室不是培養人的好地方。去了一個新地方,當然起步也很困難,不過我不再迷茫和擔心,我只是一往無前的向前闖。畢業兩年後破格評為副教授,再兩年破格評為博導。
結論: 博士學位不僅是一紙文憑,更是一段難得的經歷。 其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 這一階段可以重新塑造個人的品質和性格,讓普通人變得出眾,甚至耀眼。 2. 這一階段可以激發一個人的潛力(大部份人的潛力都沒有被開發出來),可以提升人的意誌、探索發現能力、抗壓能力、邏輯分析能力、腦力、歸納總結能力等等在工作和生活中十分重要的能力。 3. 這一階段可以開拓眼界,提升格局。如果父母幫你打基礎,導師則為你開啟天花板。一般優秀的大教授的眼界、格局、思維方式、價值觀等等都會深深的影響你。 4. 博士文憑可以為你開啟事業的天花板,開啟人脈的壁壘,當然博士僅僅是起點。其實最後這點可能是大家更關心的,以後再單獨開貼談談。
全文完。 第一次在知乎實名發帖,請看過的朋友點贊鼓勵。如果有其它問題歡迎留言。
補充: 沒想到受到這麽多關註,非常開心能對大家有所激勵。雖然用詞比較謹慎但還是招到一些批評和質疑,集中在:因為太年輕,未公開量化指標(幾篇文章,幾個專案),所以是在編故事。 我想做以下幾點回應。1. 本回答是真實的,非盈利目的,沒有編故事的動機。 2. 初衷是傳遞讀博後的改變,包括使命感、努力、激發潛力等這些正能量。量化指標這些虛的東西和這個回答沒什麽關系。 3. 科研進展上的量化不是什麽好風氣,成果的優秀不應該只看文章、專案,我也不想傳遞這些東西。 4. 我只是回答這個問題,並不是在參加答辯,批評的人非要看材料,但是您也沒有達到評審專家的級別。目前很多評審過程,一般只有評委能看材料,透過後的公示也是內部公示。 5. 我覺得我的材料很一般。 6. 確實除了身心投入的努力之外,沒提其他方面,但是我覺得主動努力是最重要的,尤其是讀博階段。工作後除了努力外,更需要全面發展,還有運氣。這些東西也跑題了,不應該在這個問題下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