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為什麽越對一個人好,他就會越覺得理所當然,認為為他做的什麽都是應該的?

2024-10-21心靈

無非就是人前進演化過程中對環境的自適應能力,帶來的麻木不仁。

我們在千萬年的前進演化過程中,一邊在適應環境,一邊在討好環境,種族才得以延續到今天。

從基因層面講,生活在酷熱地帶的非洲人,為了適應環境,前進演化出了能有效隔熱的卷發。

而生活在北歐的維京人,為了適應寒冷的空氣,前進演化出了高聳狹長的鼻腔。

這種前進演化完成以後,這些人生活之處,在我們看來是難以忍受的自然環境,對他們而言卻能舒適的存活繁衍。

這種對環境的自適應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會有所體現。

老話說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你坐電梯,進來一渾身香水的講究人兒,站你旁邊,他內香味開始幾秒能頂你一跟頭。

可電梯爬了幾十樓,他這一身香味,你聞不見了,因為你鼻子已經木了。

再就是,二十年前剛有網內會兒,你在網上隨便看見個殺馬特美女照片,都驚為天人。

可現在各種整形美妝濾鏡加持下,比當年漂亮不知道多少倍的大娘們兒滿網都是,你刷影片看見了就劃過去,多停一秒都顯得沒見過世面。

這兩個例子,說明我們在嗅覺和視覺層面,也會產生自適應力,對於環境沖擊帶來的變化,我們的認知系統會自發的,將其視為尋常。

除了嗅覺視覺以外,聽覺味覺觸覺也同樣也這種超能力,就不一一說了。

其實無論是基因層面的自我調整,還是感知器官對環境沖擊的過濾,我認為都是咱們這個物種的自我保護措施。

如果非洲人一直感覺酷暑難當,維京人覺得每一口寒氣都凍裂臟腑,恐怕這些物種早就成化石了。

同理,如果香氣和佳人每次出現都讓我們瞳孔放大心跳加速,全身神經一直處於高度興奮狀態,估摸著想活到領退休金也是不易。

那麽除了這些基因和感知能力的自我適應,從心理層面我們是不是也具有同樣能力呢?

答案是肯定的。

你漲過薪金吧,就算是沒上班也領到過零花錢吧。

假如你月薪三千,跳了個槽,給你漲薪到五千的前幾個月,每次看見薪金條,都叫你血脈賁張。

你幾乎覺得稍微省著點花,年底之前把紐約買下來也不是多難的事情。

可這種感覺持續不了多久,你面對漲薪的驚喜感就逐漸暗淡,並開始想象月薪過萬是什麽樣一個生活了。

這種心理感知的特性,導致我們看到很多身在福中的人面露愁容,或是電視裏演的一些生活在極度苦難的國度裏的人,卻成天樂的der呵的。

綜上,能得到一個結論,即:

人的本性是一種不識好歹的動物。

我們無論從基因,五感,乃至於認知的層面,都沒有一個絕對客觀的喜惡準繩。

我們只會把一些日常經歷的,且沈浸其中很長時間的環境狀態,視為一個生命常態。

比這個常態好的,我們判斷為好,但好不了多久就適應了,這種好就變成了新的常態基準。

比這個常態差的,我們判斷為差,但差不了多久也適應了,這種差也變成了新的常態基準。

在這一點上,人的心理世界和客觀的物理世界是完全擰著的。

在物理世界裏,比方說你往河裏扔一塊石頭,水面起了漣漪,你扔的石頭越多這漣漪就越大。

可在心理世界裏,一個新事物像一塊石頭扔進你的心靈,你的感受上也會起漣漪,可這個事物不斷的沖擊你的心靈,您猜怎麽著?

您的心河,竟然他娘的平糊如鏡了。

這就是自適應力的表現。

有了上述的依據,解釋人性裏看到的貪婪就順理成章。

你,對一人,不管處於任何因緣際會吧,你對他好了。

起初,他熱淚盈眶,說謝謝你。

可你堅持不懈的對他好,則這種好在他心理世界的異物感,會消失掉。

你已經成為他新界定的環境準繩的一部份了。

也就是說,他的潛意識中,生活在一個有你對他好的世界裏,是如此平平無奇的一個生命常態。

在此常態之上的,比方說周圍人都對他變好了,他定性為好。

在此常態之下的,比方說有天你突然跟他翻臉了,他定性為差。

因而,一個被你慣起來的人,要麽你竭盡全力一直慣著,卻也慣不出感恩心。

或者你重歸自我疏遠他一些,那你就得做好挨罵的準備。

由是觀之,這就是為什麽舔狗舔到最後一無所有的原因了。

當對方把你的長期恒久的舔視為一種常態時,你舌振頻率慢點都是錯,你舌苔厚一分都該就地槍斃。

因此往往舔的越盡力,恒心越長久的舔狗,結局就越是淒涼。

你反而發現內些雷霆手段和菩薩心腸都有,甚至喜怒無常的人,比你個高純度的大善人混的都滋潤。

這恰是因為這類人的忽冷忽熱,是對他物件導向的一次次教育,他的每次反復無常都在告訴對方,我對你好時是啥樣的,我對你恨時是啥樣的,我對你態度的中位線又是啥樣的。

這種相處模式,近乎於精神調教。

道行淺的一下子就會掉進去。

或者我們延展開來,不談個人,談人群。

對一個人群長期的好,或者是不好,也都能得到相應的管理成果。

一些待遇福利非常好的企業,實則是在對眾多員工進行群體捧殺。

這些員工有的活動心思,跳槽走人,不久他們就會發現下午茶沒了,帶薪假沒了,一年一次的新馬泰旅遊也沒了。

這種職場常態,和他們以前經歷過的超規格待遇比起來,就相當於把心理感受的中位線下拉了一大段。

於是他們就開始痛苦,進而尋找各種門路回歸老東家。

因此我們看到很多從大公司或外企離職跳到小公司的人,盡管待遇層面沒失真失,但他們郁郁寡歡,似乎總在回憶當年的崢嶸歲月。

這是往好的方面對應人群,能得到集體加固的效果。

反之,往差的方向對待人群呢?

比方說,一個帝國中,明明一人一年分到十石幹糧綽綽有余。

但君主偏不,他每人僅給五石,保證能果腹餓不死就成。

在這樣長期的馴化生涯中,有表現卓越的良民,稍微多加獎賞仨瓜倆棗,他們就會以頭搶地山呼萬歲。

這就是把正常生活的基準線,先拉低三丈,再擡高半尺,所得到的降本增效管理成果。

由此看來,內些書裏寫的什麽疲民勞民,看似反人性卻能被執行的策略,也就找到了合理性依據。

我們每個人心理都存在這麽一條基準線,我們的這條線,時刻都在被環境或是人為的拔高或者降低。

這也就造就了人們的是非善惡觀永遠都在被動的起伏。

人生中的痛苦和遺憾往往都來源於此。

你說你也因為基準線不穩而錯過了美好。

我說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多情累美人的糊塗事誰又沒幹過幾件呢?

若你也真心赤誠,卻換來薄情寡幸,不如長吟「萬般皆是命」,聊以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