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如何克服完美主義心態造成的負面效應?

2017-12-19心靈

身邊常見有兩種完美主義者:一種人因為渴望更完美而不斷前進,而另一種人因為覺得自己還不夠完美反而停滯不前。

同樣是完美主義,這兩種人的生活軌跡卻可能完全不同。完美對於前者而言是指點道路的燈塔,對於後者而言卻可能是阻礙前進的高山。

其實,完美主義心態造成的負面效應,往往都來自於後者。

完美主義,並非只有一種類別

完美主義並不算是一個新鮮的概念。過往的心理學研究中,經常將完美主義視為損害心理健康的威脅(Egan, Wade, & Shafran, 2011)。然而,Woodin,Binder和Molde三人在今年8月發表的一項研究中指出,將完美主義一概而論為對我們內心有害的傾向,這可能是錯誤的觀念。

在研究中,他們發現完美主義可以分成兩種類別,即奮鬥(striving)式完美主義和評估式(evaluative)完美主義。

奮鬥式完美主義者總想比其他人做得更好,自然對於自己也有更高的要求。 TA們更多的關註點往往放在前方,只要能朝著前方更近一步,他們便會充滿動力。

相比之下,評估式完美主義者內心可能同樣有一個高於一般水平的標準,只不過 TA們的關註重心往往不在目標而在於自己和目標的距離。 當奮鬥式完美主義者將時間精力花在一步步靠近目標時,評估式完美主義者的精力可能都在琢磨自己離達到完美有多遙不可及上了。

比如,同樣是健身減肥,奮鬥式完美主義者的想法可能是「先做了再說,做得越多效果越好」,而評估式完美主義者則傾向於先花大量時間尋找合適的健身環境、選購器材,以及自己目前的身材和理想身材之間的差距。等奮鬥式完美主義者在做多錯多的過程中慢慢摸索出門道,評估式完美主義者可能還止步不前,甚至在巨大差距的面前開始退縮,幹脆放棄這個目標。

追求完美,或許並非我們痛苦的元兇

在比較二者的心理健康狀況後,Woodin等人(2020)發現,評估式完美主義者的內心更容易受焦慮和抑郁的折磨,而奮鬥式完美主義者則少有這樣的煩惱。

而造成這種區別的,不僅僅是評估式完美主義者在面對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時產生的退卻,還有面對差距時他們自然而然陷入的自我批評。

對比現實和目標的差距很正常,然而評估式完美主義者內心裏往往有這樣的假設:為了達成目標,我的現實必須具備某些條件才能達成。比如,想練出完美的身材得有錢請最好的私教、要好好學習得先營造最合適的學習氣氛,又或者是想在某個領域有所成就,必須先確認自己在這個領域已經足夠優秀。

這些條件往往很難全部滿足,因此在開始努力之前評估式完美主義者就可能已經開始泄氣。 而每一個沒有能夠滿足的條件,都加強了評估式完美主義者心中「我不夠」的認定。 加之泄氣後的止步不前,評估式完美主義者很容易產生「果然我什麽都做不好」的印象,進一步自我限制了前進的可能。

如果僅僅是一條沒有夢想的鹹魚,或許能夠輕松地安於現狀;但是 評估式完美主義者內心一邊裝著那個完美得發光的目標,一邊卻不得不面對著無法開始努力的自己 。正是這種自我束縛讓TA們備受折磨,而非追求完美本身。

完美主義的我不想那麽痛苦,該怎麽辦?

想要更好或者對自己要求更高並沒有錯。我們當中有鹹魚,自然也會有充滿野心或者希望朝著完美前進的人。

如果你也符合上述中評估式完美主義者的一些特征,除了盡可能減少自己在評估現實上投入的關註之外,不妨從這兩個方面作出改變:

1. 采用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來審視自己的不足

站在自己設立的遠大目標面前感到格外渺小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了。可是,目標本來就是用來透過努力達到的,如果一開始就和目標很接近,還有什麽努力的必要呢?

如果現在的你在面對目標時感到自己有許多無能為力,不如先從能夠做到的那部份入手。想要減肥又沒錢沒時間就從每天在家裏簡單地做一些運動開始,在哪個領域有野心就先從做一個小白起步。

只要記住,我們此刻的不足和弱點,都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逐漸累積改變。人是會成長的,而每一個當下的缺陷都是我們成長的機會。

2. 評估時區分「我不夠好」和「我做得不夠好」

評估式完美主義者之所以會陷入「自我批評-自暴自棄」的迴圈,很大原因還在於TA們的評估往往最後回歸到了對自己的定義上。「我就是這樣的人」、「我不夠好」、「我不可能做到」是評估式完美主義者在面對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時很容易得出的結論。

在這種結論當中,即便TA們鼓起勇氣嘗試,也很容易因為一兩次的失敗又退回原地。 其實,正因為我們都有成長的可能,失敗只能說明「我做得不夠好」,不代表「我不夠好」。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是完美主義者,但很多時候我們在面對自己的目標時,也很容易陷入類似於評估完美主義的思維方式,總將努力的門檻設得過高,最後反而更難達到目標。

有時候我們安慰自己要過得普通,可能並不真的一定渴望普通,而是認定了自己沒法更好。

完美可能不是所有人的目標,但成長為更好的自己是每個人都值得為之努力的方向。

所以,不如放下「我不夠」的評估,抱著「我想更好」的渴望前進吧。

References:

Egan, S. J., Wade, T. D., & Shafran, R. (2011). Perfectionism as a trandiagnostic process: a clinical review. Clin. Psychol. Rev. 31, 203–212.

Woodfin, V., Binder, P. E., & Molde, H. (2020).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Frost Multidimensional Perfectionism Scale–Brief.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 11, 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