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博士的日常生活是怎樣的?

2018-05-03心靈

畢業了可以更好的反思一下。

生活最大的特點就是無時不刻被科研占據了很多時間,但是自己不自知。我記得我在快畢業的時候投稿論文時候去見了一下學姐一起吃飯。她已經工作了。我在Boon Lay地鐵站前的星巴克等她。那天突降暴雨,我抱著我的surface pro上車,然後在那修改最後一般的修改版論文。學姐到了之後說,我怎麽時時刻刻都拿著電腦。我突然反應過來我還真的如此,都會帶個電腦出去。哪怕是去一個人喝一杯。

另一點,就是如果真的喜歡做科研的話,在辦公室工作的感覺就不太一樣。我還記得去北大某大組參觀,裏面的博士生都在認真的圍著電腦討論數據。那個感覺相當好。並不像是工作一樣耗時間。當然,如果做的痛苦那是另一回事情了。都能理解。

學到的毫無疑問還不是專業知識,而是一整套的科研能力。專業知識其實在研究生階段和博士初期還是上課學。再之後,就是透過擁有的學術能力自己去尋找論文、書籍、講座等等自己學。甚至達到在小領域超越導師的情況。因此,學的不只是知識,還有 如何實驗 (做實驗、寫程式碼、分析數據), 寫論文 (綜合了論文的閱讀、寫作、思辨、分析、撰寫能力), 設計實驗 (構思、閱讀、思考), 介紹成果 (基本社交能力、合作能力、介紹推廣、演講、甚至ppt), 建立實驗室 (購買儀器、使用管理儀器、培養學生、使用好學生)等等能力。所以說,自己建立實驗室的一刻,其實有點初創企業的味道,既要會技術,還得會管理,沒準還會特別能拉「投資」(各類基金)。因此,日常生活中就不停的在鍛煉這些能力。

---

其實到博士的後半段,各位應該和導師以及實驗室打磨成比較合適的狀態。因此,自己的時間安排,實驗室的使用,和同門的關系以及和導師的關系都能達到比較合適的平衡。很多人的生活日常化。好比我在博士最後一年就搬回了學校的宿舍住,節省通勤時間和成本,順帶走路上下班鍛煉身體。

---

最後是不是也得更新一個日常?

早上10:00。我起床晚,但是睡的也晚。起來第一件事看看微信有沒有人找,然後看看郵件。我一般訂閱了一些論文的rss服務,以及看看論文的事情、學院的事情、以及導師的事情。然後看看新聞、吃點東西去辦公室。嗨,磨蹭磨蹭就到11點了。

早上11:30。我總算晃到辦公室了。今兒沒有實驗,否則我9點就會出現在實驗室。所以最近的事情是分析數據和寫論文。不過這個點,泡個咖啡(辦公室有小廚房),準備吃個飯,沒看到熟悉的人於是搞了個subway。誰讓它離得近呢?(我們博士第二年辦公室搬家了,在校醫院和學生服務中心邊上,有個subway的小店)。

下午12:30。吃完飯遛了會兒,我開始看看新論文和處理數據。我和一些人不一樣,我晚上效率高,下午也沒那麽高。處理數據要麽是matlab要麽是R。出了問題就找一下別的實驗室專攻統計的哥們。這次問題估計嚴重了,得要多聊會兒。

下午15:00。數據問題解決了,我準備去實驗室確認一下數據和程式碼。為了之後實驗展開準備。我們去實驗室得要下山坡。就權當鍛煉身體,順帶去導師辦公室晃一下。用ipad展示了一下數據的情況,談了談新實驗的構想。順帶說一下報銷費用事情。

下午16:00。見幾個需要帶的本科生,介紹了一下工作。還好他們比較靠譜。雖然有時候處理數據我得再來一遍。

下午17:00。肚子沒餓,那就改改論文吧。

下午18:30。實驗室的博士後也準備下班了,於是到我們學校north spine那邊吃點垃圾食品。這點雖然本科生少了但是吃的東西選擇也少了。今兒喝一杯(學校那邊有個酒吧)。吐槽一下老板和別人的論文。

晚上20:30。回到自己的宿舍,休息一下準備接著幹活兒。

晚上21:00。數據好的不行,這不得寫論文?氣貫長虹,作圖寫results看看能不能寫完(我習慣休息一陣一天寫完一個部份)。

第二天淩晨00:30。雖然中間休息了幾下,躺了幾次,聊了會兒天,聽了聽歌,但是methods和results寫完了。感覺很自信,發給博士後看看。然後休息一下,看看一些關於retro gaming和奇奇怪怪硬件的影片。

第二天淩晨01:30。博士後也沒睡,給了一些修改意見,感覺論文很有空間。準備開始寫初稿。別的論文先放在邊上。看看時間不早了,但是腦子還沒平復,接著看看影片得了。然後忙碌(?)的一天過去了。

---

其實我到後面,就是以出成果為核心。時間說起來也自由,也007。看人。但是也沒多麽獨特,沒準真是創業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