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沙沙 苑基榮 馬 彤
編者的話:
第十批集采過後,關於「原研藥結束公立醫院」的討論持續引發關註。在國內藥物供應市場不斷深入發展的同時,如何照顧到患者對於原研藥的需求成為醫藥界關心的話題。對此電商平台和民營醫院等都在尋找新的機遇。
民營醫院尋找更多渠道
近日,在河北工作的王先生帶感染黴漿菌肺炎的孩子前往當地綜合醫院就診時發現,醫院曾經使用的進口的「希舒美」阿奇黴素註射液藥劑如今已無法開出。在輾轉多地後,王先生的孩子在臨近城市的一家醫院用上進口的阿奇黴素註射液藥劑,期間他了解到,部份民營醫院和零售藥店相關藥品依舊有售。王先生坦言,以往的治療過程中孩子使用過國產阿奇黴素,也有明顯治療效果。但「希舒美」頭頂進口藥、原研藥的「光環」,自己下意識還是會優先選擇價格更貴的產品。
隨著多批集采後原研藥在國內公立醫院的開藥單中的「曝光率」下降,一些對於藥物有需求的患者轉向民營醫院尋求原研藥供應。比起公立醫院,民營醫院的優勢在於限制較少,部份原研藥還可以走醫保報銷。
北京銘研醫藥研究有限公司創始人、CEO何小炳1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民營醫院對於哪些藥品進醫院,大多數是市場選擇的結果。這個市場來自於兩方面,一方面是醫護人員,一方面是患者本身。醫護人員尋求治療效果好、風險低的藥品用於患者,一來是可以降低醫護人員的工作量,二來是可以降低患者臨床不良事件的發生。在何小炳看來,醫藥產品由於其特殊性,使用方應該有途徑和渠道選擇符合自身服用習慣或者是值得信賴的產品。
在何小炳看來,如果在民營醫院的原研藥供應問題上處理得好的話,會產生一個雙贏的局面。既可以實作國家對於藥物生產和價格的調控,又能照顧到民營醫院和特殊患者對於藥物的獨特需求。
位於海南的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已形成「公立+民營+國際」醫院的機構布局。在這裏,原研藥的落地使用或特許提供一些參考。作為全國唯一的「醫療特區」,基於國務院2013年批復同意的「國九條」政策,博鰲樂城可引進國際創新藥品和醫療器械。截至目前,樂城先行區已引進特許藥械452款。樂城特許藥械的引入會根據患者的臨床急需,由醫療機構提出申請或企業自發推薦,並依流程申請落地樂城先行區使用。
「有些患者換藥,差一個字都不行」
【環球時報】記者調查發現,進口的阿奇黴素如今雖然在很多醫院難以買到,但除了註射劑外,其它劑型可線上下零售藥店和電商平台購買,包括受到關註的用於止咳的「復方福爾可定」、化痰藥「沐舒坦」等常見進口藥物,均可購買到。
京東健康醫藥業務部采銷總監李艷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名患者在京東平台買原研藥,通常要經過如下流程:咨詢京東互聯網醫院醫生,醫生根據患者過往病例問診患者,確保用藥安全後再開具處方。患者可以在前台結算,京東物流可以當日達或次日達。
李艷萍告訴記者,從2019年12月,全國開始執行藥品集中招標采購開始,線上平台的原研藥銷量就持續增長。每年集采之後,一些沒有中標的原研藥產品在平台上的搜尋量增速都在100%以上。李艷萍稱,常規來講,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原研藥的需求量一直比較大,最近流感流行,比如瑪巴洛沙韋、奧司他韋等原研藥的需求增長比較明顯,銷量也比較大。
李艷萍表示,目前互聯網平台的原研藥都是自費,與受到國家政策限制的公立醫療機構不同,互聯網平台上集采藥和非集采藥不必達到1:1的比例,因此原研藥供應目前不受限。李艷萍也表示,平台連線的是供求兩端,任何一端發生了問題平台都沒辦法幹預,既沒辦法左右使用者需求,也不能保證藥品在中國市場供應能力,「但目前只要原研藥在中國還有供應,我們基本上能保證患者能夠買到。」
六年十批集采過後,李艷萍發現,原研藥線上上銷售的比重在增大,有些原研藥在中國市場幾十年,沈澱了一批慢性病患者,「有一些患者出於用藥習慣和安全性考慮,不願意換藥,我看見過一些患者拿著藥盒去找藥,差一個字都不行,這些患者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更願意用原來的藥。」
除了公立醫院外,目前原研藥市場供給渠道還包括民營醫院、線下藥房以及電商平台,線下藥房占大頭。但李艷萍認為,線上平台原研藥的銷售份額會越來越高,「一些原研藥利潤比較薄,店面租金、人員成本上漲等因素導致線下藥房利潤增長越來越難,而電商平台沒有店鋪等支出,有成本優勢,整體對利潤的要求沒那麽高」。此外,李艷萍還提到,平台積累一定使用者數量後,有實力的藥企品牌也會更看重電商渠道,願意傾斜資源,平台會為患者爭取到更優的價格,這也是線下藥店不具備的。
何小炳表示,藥品是特殊商品。由於中國對互聯網藥品經營的準入設定有非常嚴格的門檻和監管制度。患者以正規途徑在網上采購,產品的質素是可以得到保證的。
如何看待外國藥企角色
在市場上,仿制藥的價格通常遠遠低於原研藥,這是因為仿制藥申請者無需重復原研藥開發中耗資巨大的動物實驗和臨床試驗來證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全球市場上,原研藥的「開路之舉」往往離不開跨國制藥企業的技術積累和全球研發網絡協作。很多歐美醫藥巨頭非常重視在其他國家布局研發中心,加速新藥和仿制藥的開發與上市,其中中國正在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在這一過程中,也有聲音質疑部份海外制藥巨頭在利用中國原研藥研發能力進行「成果買賣」。對此,何小炳表示,醫藥產業上下遊延伸非常廣,產業鏈覆蓋世界各地。每個新藥的誕生都是國際通力協作的成果。通常來講,日本企業擅長基礎研究,美國企業擅長做藥物設計,相應的工程硬件在歐洲完成,體外和體內的試驗通常會在亞洲,最後由產業鏈通暢的廠家進行生產銷售。缺少任何一環,新藥就無法面世。中國藥企想要突破,就要有足夠的時間用於基礎研究,以及足夠的資金支撐研發,而這尚需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