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故宮上新展!「穿越」5000多年,冬奧會金牌靈感來源於此

2024-12-16心靈
提到淩家灘,很多人並不熟悉。但走進故宮博物院文華殿「文明先鋒——淩家灘文化玉器展」,熟悉感會撲面而來。良渚範兒的玉璜、紅山牛河梁遺址玉人的「胞兄胞弟」,還有三星堆風格的神樹形玉飾等399件展品亮相,其中2022年出土的「玉鉞王」、新石器時代的玉勺等90%以上的文物是首次公開展出 ,涵蓋歷年及最新考古成果。15日,該展覽將正式對觀眾開放。
「這處聚落遺址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銅閘鎮淩家灘村,距今5800年至5300年,與紅山文化、良渚文化並稱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故宮博物院器物部研究館員、策展人徐琳說,考古學家嚴文明認為,「在長江下遊,淩家灘人是首先走上文明化道路的先鋒隊」。它以發達的治玉水平、神秘的宗教信仰、開放的交流共生,實證了中華5000多年的文明史。「這也是展覽名字的由來。」
世間千年如走馬,展櫃中很多展品成了未解之謎,用途待考、花紋內涵有爭議。但可以肯定的是,當時的匠人鐘情於動物造型,兔形玉梳背、龍鳳首分體玉璜、雙虎首玉璜……有些誇張抽象,也有些寫實逼真。
玉鷹唯一的一件玉鷹是雙面刻,雙翅張開,翅端部各為一豬首形象,腹刻八角星紋。「這種紋飾見於淩家灘刻圖長方形玉版以及新石器時代眾多陶器上,象征意義豐富,學術界也有不同解釋。有人認為是太陽的象征,有的說是天地之神的象征,還有人認為是遠古的洛書和原始的八卦等。」徐琳說,關於豬首,也有熊的說法,認為這是一件「鷹熊」合體的器物。目前推測,這是舉行祭祀儀式時的器物,表現了先民崇尚萬物有靈的宇宙觀念、原始的宗教信仰和極具想象力的創造精神。
玉豬最重磅的展品是2007年出土的一件玉豬。 這只「野豬」長著凸鼻子,兩個鼻孔清晰可辨,齜著彎彎的獠牙。「從頸部到尾部皆無任何人為加工痕跡。」徐琳說,它是目前中國考古發現的同時代形體最大和最重的玉雕作品 ,可能有某種指示或鎮墓功能。也有專家推測,淩家灘先民認為豬是財富的象征。包括這件玉豬在內,展品都經過了科技無失真鑒定,確定了「玉」的身份。
玉虎首璜「淩家灘出土的文物有很多傳奇故事,最有緣分的是一件玉虎首璜。」徐琳解釋,右側虎首是1987年出土的,左側是2007年再次啟動考古發掘時發現的。在地下沈睡5000多年後,兩虎時隔30年後再合璧,妙不可言。
玉龍還有些5000多歲的玉器宛若「穿越者」,頗具現代審美。淩家灘玉龍,首尾相銜,器身扁平,龍首吻部凸出頭頂伸出兩角,耳、嘴、鼻、眼以陰線刻出,龍身外緣刻一周17條斜線,象征龍鱗。這是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有角有鱗的玉龍。 龍身近尾部有一鉆孔,應是做系掛或連綴使用。還有一件玉勺,表面打磨光滑潤亮。長曲柄的造型與現在的餐具幾乎無異。
重環玉璧展廳裏最年輕的一件展品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金牌。 對比展出的是其設計靈感——淩家灘重環玉璧,雙璧表面拋光潤亮,內外環之間鏤空。外環上下左右各有4個小孔。
作為淩家灘的標誌文物之一,4件玉人齊聚。該遺址共出土6件完整的玉人,3件立姿,3件坐姿,都是國字臉,戴著「介」字形方格紋冠和耳飾,腰間有斜紋帶飾,手臂上有數量不等的手鐲。 徐琳笑著說:「一件是故宮院藏,另外3件都是從安徽借展的。湊齊4件實屬難得,畢竟也不能將人家的展櫃借空了。」
玉人表情莊重,雙臂貼胸,十指分開,似為禮神致敬之姿。有推測認為,這些是淩家灘高等級貴族中巫師的形象。策展團隊專門將文物放在一面鏡子前展示。觀眾可以看到,玉人背後圓潤,似有肌肉線條,每件都有斜向對鉆的穿孔,應為穿綴在特定載體上作為祭祀禮器使用的。「鉆孔孔徑僅有約1.5毫米,表明當時的鉆孔技術已達到令人驚嘆的程度。」徐琳說,展覽專門介紹了淩家灘的良工巧做。其中一件石鉆一端尖細,上面還有酷似螺紋的造型,稱得上最早的「螺絲鉆」了 。
有網友戲稱,淩家灘遺址像是一座頂尖的玉器作坊,訂單廣布,最遠可能抵達了北方的牛河梁遺址。 比如展出的紅山文化晚期玉斜口筒形器,是靠淩家灘出土的3件玉龜形器確定了用途。「關於它的用途曾有很多猜測,如發飾、工具等。直到2007年淩家灘的一位墓主腰襠部出土了玉龜,才有了答案。」徐琳解釋,玉簽位於玉龜體內,成組出現,應該與占蔔密切相關。玉斜口筒形器的造型和功能很可能受到了玉龜形器的影響,因此推測是祭祀或敬神儀式中占筮的法器。表面琢磨光滑的玉冠飾也是佐證。它與淩家灘玉人頭戴冠帽相似,可能為當時人所佩冠飾的真實反映。此件文物與紅山文化、良渚文化的介字形玉冠飾應有淵源關系,充分證明了三大玉文化之間存在密切的交流。
一件件珍貴遺存,走出時間,喚醒文明的細節。觀眾可以將視野拉高,透過展廳內的沙盤俯瞰梁家灘遺址,透過展櫃裏紅山文化晚期的玉玦形龍、目前所見紅山玉器中等級最高的神像「玉祖神像」、龍山文化的玉牙璧等難得露臉的文物,領略九州共輝盛景,了解自己的過往。徐琳說:「距今5000多年前是中華文明形成的關鍵時期。中華大地各區域文化出現了大規模的重組與聚合。廟底溝文化、紅山文化、淩家灘文化、良渚文化、屈家嶺文化等爭奇鬥艷,各自蓬勃發展,又彼此交流互鑒。而淩家灘遺址作為深受玉文化影響的新石器時代重要考古成果,開啟了關於中華文明起源的探索與思考。」
展廳內此次展覽分為「天問究源」「鉞斧聖權」「邃古炊煙」「神巫王權」「天工巧藝」「九洲共輝」6個單元,透過深入挖掘淩家灘遺址豐富的考古實證、發達的治玉水平、神秘的宗教信仰、開放的交流共生,闡釋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與和平性。 展覽將持續至2025年3月16日。期間,故宮將於官方網站推出線上展覽,並舉辦系列學術講座。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劉冕,鄧偉
流程編輯:U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