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原因還是一個詞:期待。
大家都是從各種渠道認識心理學的,更多人是從小說、電視劇裏誇大的形象了解心理學的。這些形象滿足了非心理學專業的人的期待,同時也讓大家認為,厲害的心理學家都是如同這些小說、電視劇裏的心理學家、讀心專家一樣能夠提前預測對方的行為並做出相應對策、透過人們的微表情、行為舉止來判斷出這個人是不是有問題,是否會對社會造成危險等。這樣的期待讓非科班的人們看好心理學。
而科班出身的人們不看好心理學也是多層面的。心理學有個很長的過去,卻只有一個很短的歷史。在中國,這個歷史更短。在學習和接觸了心理學之後,科班出身的同學們就會意識到,心理學並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所想到的能夠提前預測對方行為並提前做出決策的形象,它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可以透過學習的心理學理論去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學習越深越明白,學習心理學是滿足不了非心理學專業人們的期待的。我們能做到在學習心理學之後提升自己,變得情商更高了些、更願意與人交流、更自信了些。要再上升的話就很難了。同時也有一個就業的問題。心理學專業更像是一個「萬金油」專業,在國內除了從事咨詢領域或者搞科研之外,去做什麽都像是能做但是還缺點什麽技能,同時還存在著跟其他對口專業的強烈競爭。
我個人感覺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學心理學是真的 費錢 。雖然現在社會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但是培養一個心理學人才的花費是真的挺大的,比如你要學心理咨詢要參加的各種心理學研修班、心理工作坊等,收入全都用來學習也都是常有的事。還有每年考研被北師大心理學系或者其他知名大學心理學系學費勸退的。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學習能夠得到一個好的回報,至少是一份好的收入,興趣不夠經濟能力不足不能夠支持很多同學為一個新興學科用愛發電。所以科班出身的心理學人對心理學的期待慢慢也沒有非科班出身的人們那麽高了,期待下滑,新興學科目前很多東西還不完善,也很難被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