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專家:延遲退休改革是適應人口發展新常態的必然選擇

2024-09-13心靈
延遲退休改革是適應人口發展新常態的必然選擇
——訪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莫榮研究員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按照自願、彈性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9月10日上午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會議審議了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關於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草案的議案。
「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是基於中國經濟、社會、人口形勢發展需要,著眼長遠,經過長期醞釀、充分研究、審慎決策作出的重大改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是中國適應人口發展新常態的必然選擇,事關以人口高質素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具有客觀必然性和現實緊迫性。」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莫榮研究員說。
這項改革是適應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受教育年限普遍增加的客觀情況,提升人力資源開發利用效益的需要。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醫療技術進步及衛生環境改善,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已提高到78.6歲,同時,中國新增勞動力人均受教育年限從1982年的8年增加到2023年的14年,實作大幅提高。
「這也意味著,勞動力開始工作的年齡有所推後。在法定退休年齡不變的情況下,平均工作年限縮短將導致人力資本利用率降低等問題。」莫榮表示,結合國際經驗和中國國情,實施延遲退休改革有利於提高低齡老年人勞動參與率,提高勞動力供給潛力和質素,促進人力資源開發利用,推動人口紅利向人力資源紅利轉變。
這項改革是適應勞動年齡人口變化,增加全社會勞動力有效供給的需要。
「當前中國人口發展呈現少子化、老齡化、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的趨勢性特征,勞動力年齡結構發生了重大轉變。」莫榮告訴記者,截至2023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2.97億人,占總人口比重為21.1%。近年來,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出現下降,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還將不斷降低,「實施延遲退休改革有利於穩定勞動參與率,保持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能夠更好支撐經濟社會高質素發展。」
這項改革是適應勞動者就業意願多樣化的有效措施,有利於支持職業生涯自主規劃選擇。
「延遲退休改革按照自願、彈性原則,充分考慮了不同群體的訴求,讓勞動者可以自主選擇適合自己工作和生活的退休方案。想早一些退休的職工,在滿足養老保險最低繳費年限等條件下,可以選擇彈性提前退休。有意願、有能力、有條件繼續工作的低齡老年人,也不用過早結束勞動力市場,可以選擇繼續工作。」莫榮認為,改革將為老年人社會參與創造條件,使擁有更強勞動意願、更高人力資源稟賦的大齡勞動者可以發揮更大價值。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作者:邱超奕
流程編輯:U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