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遊泳比賽為什麽不能設計成400米彎道那樣?

2016-08-11心靈

我覺得遊泳比賽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不就是反超嗎?就像故事的突然反轉總是會讓人欲罷不能。

遊泳的每一次轉身,都是一個反超點。

而且遊泳的最後一次轉身,就像是沖鋒的號角,預示著真正拼命的時刻到了!

大力蹬壁之後,水下蝶泳腿,完美的流線型,每個運動員在這一刻腦中都是兩個字:拼了!

起腿!上勁!增頻!最後五米感受距離調整劃手閉氣猛沖快速觸壁!

這是遊泳比賽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就在最後那次轉身之後,所有觀眾的心都跟著澎湃起來。就好像被拉進了某種場域,情緒開始不受控制的震蕩。

最後贏的這零點幾秒,每次轉身都功不可沒。

要是設計成400米彎道,可就太沒意思了。

而且如果這樣的話,咱這接力專案怎麽比啊?在大多數人心中, 接力專案可是比個人專案更令人心潮澎湃的。

就說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你要設計成400米的彎道, 運動員怎麽交接棒呢?

拿著接力棒遊明顯不現實,這樣的話接力專案的世界紀錄反而要比同距離個人專案還慢,這可說不過去了。比如4×100米自由泳接力和400米個人自由泳,前者每個人都帶出發還只需要沖刺100米,後者就出發一次還得分配體力到400米。這就好比4打1,還抄家夥,這要是再輸了,還咋同台競技啊。

或者咱們每隔100米在池底畫條線,運動員到了就踩水擊個掌?要麽幹脆摸腳底板接力?貌似都不太行。咱會遊泳的都知道,從靜止的漂浮狀態要你突然沖刺遊,這個加速過程可是相當費力的,再怎麽設計也不可能比摸邊出發接力這種方式遊出的成績更快了。

說到出發,就又牽扯出一個問題, 出發台咋設計呢?如果是一面實墻插在水裏,800米和1500米專案怎麽遊呢?

難道說要開個橋洞?八孔橋?

這要是橋洞開小了,移臂的時候會不會撞上?

可要真是開洞開的很高,出發台也就更高,運動員的出發就會在空中停留過多時間,而且前沖的力也會被向下紮的力牽動一部份,想來也是會影響成績,不太符合「更高 更快 更強」呀。

而如果沒有實體池壁的話, 咱遊泳運動員就從到邊觸壁計算成績,變成沖線計算成績了吧?

是手過線就算呢?還是得腦袋過線呢?

是不是得把脖子練長點呢?

而且別小看觸壁到邊啊,這裏面可都是技術。 有時候倆人就是同時到,誰重點誰輕點,0.01可就差出來了。有時候還得寧可輕點,透過調整劃手在最後一次前伸超出對手半個手掌,先後終究比輕重優先判定嘛。

那如果你最後一次劃手還在空中呢就觸壁了,就明顯是距離判定出現失誤了,沒準也能拿第一,但絕不是你的最好成績。

而且最後到邊那一下,運動員會全身協同爆發一個合力,是要往前躥一下的,到底什麽時候開始躥,全靠運動員的功力。

因為競速遊泳是不能透過擡頭觀察判斷距離的(阻力大會變慢),運動員要透過池底的畫線和池邊直角(兩者缺一不可)的出現來判斷距離做細微調整以達到完整前伸觸壁。頂尖運動員深挖每個細節,這些技術點都是平時要反復訓練不斷精進的。

一個比賽專案裏,技術高低的比拼點越多,技術發揮的浮動點就越多,那麽比賽就充滿意外。沒有人會喜歡確定結果的競技。而後來者居上,弱者超常發揮逆襲強者,自古以來就是人類共同的興奮點吧。

再者說了,咱總得給獲得好成績的運動員一個振臂高呼的機會吧? 正常的泳池到邊了,池邊會有一節可以踩的凹槽,讓運動員有一個支撐點,這樣也能好好地興奮揮舞一下。咱當觀眾的,看到本國運動員獲得好成績也能跟著好好激動一下。

要是400米的彎道池子,可就沒這景兒了,總不能都快累死了還讓運動員一邊踩水一邊振臂高呼吧?

我自己是運動員,我知道訓練有多辛苦。中國的奧運健兒在背後的付出難以想象,我就覺得他們的榮耀時刻應當被更多人看到,讓更多的人豎起大拇指,說一句:「好樣的!」

不論名次,能站在奧運會的賽場上,這本身就是運動員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