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今年的CES遠比去年熱鬧,英特爾、AMD和英特爾都帶來了最新一代的產品,算是難得都湊上對了。雷科技報道團在1月7日參加了輝達的釋出會,為大家帶回了第一手的資訊,RTX 50系顯卡固然是關註度最高的,不過AMD和英特爾的新品也非常有意思。
英特爾今年帶來了新的Ultra系列處理器,而AMD則是拎出了一籮筐的新處理器,覆蓋桌面、筆記電腦、掌機和商用電腦等多條產品線,也算是給PC市場帶去了「億點」震撼,
好了,廢話不多說,讓我們來盤一下CES 2025上那些值得關註的PC產品,這絕對是近兩年來CPU市場最盛大的釋出會。
英特爾:移動與桌面齊齊出招,誓要奪回處理器王位?
一些朋友心心念念的英特爾酷睿i系列續作,依然沒有出現,目前來看至少在明年的年中之前,Ultra系列都會是你能買到的效能最好的酷睿處理器。 在此次CES展會上,英特爾為我們帶來了酷睿Ultra 200HX/H系列的移動端處理器,並且補完了桌面端的Ultra 200S系列陣營,非K系列終於登場了。
我知道不少人都對酷睿Ultra系列有些意見,覺得效能提升振幅不明顯、甚至還有不少BUG。不過,英特爾在過去的幾個月裏還是非常努力的在修復BUG和最佳化微碼,根據最新的測試,酷睿Ultra 200S的遊戲效能BUG已經得到了修復,穩定性也得到了明顯增強,加上新一代酷睿在能效比上的提升,也讓我對移動端的表現有了更多的期待。
首先是H系列,一共有五款處理器:
Ultra 9 285H:16核16執行緒(6P+8E+2LP-E),8個GPU核心,13TOPS算力,最大主頻5.4GHz
Ultra 7 265H:16核16執行緒(6P+8E+2LP-E),8個GPU核心,13TOPS算力,最大主頻5.3GHz
Ultra 7 255H:16核16執行緒(6P+8E+2LP-E),8個GPU核心,13TOPS算力,最大主頻5.:1GHz
Ultra 5 235H:14核14執行緒(4P+8E+2LP-E),8個GPU核心,13TOPS算力,最大主頻5.0GHz
Ultra 5 225H:14核14執行緒(4P+8E+2LP-E),7個GPU核心,13TOPS算力,最大主頻4.9GHz
圖源:英特爾
實話說,配置有點過於雷同了,從Ultra 9 285H到Ultra 7 255H,關鍵的核心配置都幾乎沒有變化,三款處理器只有最高主頻有略微差距。在實際使用中,U9 285H與U7 265H的效能差距可能會非常小,對於消費者來說,如果為了效能而購入更高價的U9 285H,恐怕並不會得到明顯的提升。
不過,我懷疑在搭載該系列處理器的PC上市後,U7與U9的價格差距可能會很小,當U7與U9的價格可能只相差兩三百時,那麽不少人應該會選擇看起來更「旗艦」的U9 285H,類似的產品小技巧在過去還是挺常見的。 至少,對於多數玩家來說,U7和U9的體驗都不會差多少,特別是當你的需求只是日常辦公和輕度娛樂時,選擇U7就夠了。
至於U5系列,少了兩個效能核的架構設計,顯然會對其效能造成明顯的影響,而且主頻下降也頗為明顯。不過,英特爾在關鍵的AI算力上還是誠意十足的,所有五款處理器都有著一樣的AI效能,這給了PC廠商更多的產品設計空間,可以將AI PC推廣到更低的價位段。
而在GPU效能方面,除了U5 225H外均為銳炫140T,支持新一代XeSS2超采樣,可以僅用核顯就流暢執行大多數3A遊戲。不得不說, 今年很多新處理器都在GPU效能上大做文章,讓網遊玩家和輕度遊戲玩家都有了更多的選擇。
Ultra 200H會是不錯的入門級遊戲本和輕薄本處理器,但是整體來說只是上一代的常規叠代,並沒有太多的亮點。大家討論度最高的,還是Ultra 200HX,該系列估計是英特爾有史以來最瘋狂的移動端處理器。
酷睿Ultra 200HX系列共有六款產品:
Ultra 9 285HX:24核24執行緒(8P+16E),4個GPU核心,13TOPS算力,最大主頻5.5GHz
Ultra 9 275HX:24核24執行緒(8P+16E),4個GPU核心,13TOPS算力,最大主頻5.4GHz
Ultra 7 265HX:20核20執行緒(8P+12E),4個GPU核心,13TOPS算力,最大主頻5.3GHz
Ultra 7 255HX:20核20執行緒(8P+12E),4個GPU核心,13TOPS算力,最大主頻5.2GHz
Ultra 5 245HX:14核14執行緒(6P+8E),3個GPU核心,13TOPS算力,最大主頻5.1GHz
Ultra 5 235HX:14核14執行緒(6P+8E),3個GPU核心,13TOPS算力,最大主頻5.1GHz
圖源:英特爾
光看參數似乎挺一般的,畢竟上一代i9-14900HX的主頻已經高達5.8GHz,這一代的主頻反而是倒退了。但是,
英特爾在介紹U9 285HX時,給出了55W和150W兩個功耗下的效能表現,在150W功耗下多核效能最高可達競品的4.68倍。
圖源:英特爾
驚人的高功耗確實帶來了很大的收益,但是對於筆記電腦來說,150W的CPU本身就很恐怖了,據我所知目前還沒有哪個廠商的推出的模具可以壓制如此狂暴的處理器,除非完全犧牲GPU的效能。
換言之,想要用上滿血版的U9 285HX,恐怕得專門設計一個具有高效能散熱系統的核顯筆記電腦模具,老實說我並不覺得這樣的產品會有太大需求。所以,U9 285HX的150W效能版本,炫技意義多過實際意義,只是想告訴大家,英特爾的處理器在效能上仍然是最強的。
從產品規格來看, Ultra 200HX系列無疑才是英特爾高效能產品線的真正叠代,更多的核心和更高的主頻,加上更靈活的效能排程機制,使其在遊戲本上應該會有著不錯的表現。 不過,為了給CPU效能騰出升級空間,該系列的核顯效能都遠不如Ultra 200H系列,只是考慮到一般都會搭配獨顯,所以倒也無傷大雅。
整體來看,英特爾此次的新品,在產品角度而言算是正常叠代,唯一的驚喜就是掏出了個超高功耗版本的移動端處理器。
AMD:超細分產品多箭齊發,重塑AI PC生態
AMD今年在CPU市場可謂是春風得意,早前釋出的Ryzen7 9800X3D直到現在都處於缺貨狀態,玩家想要購買只能從第三方加價選購,算是最近幾年最熱門的處理器。
鑒於X3D系列處理器如此受歡迎,AMD也趁熱打鐵,在CES上又釋出了Ryzen9 9950X3D和Ryzen9 9900X3D兩款處理器,效能直接拉滿,如無意外將會是未來半年裏最強的桌面端PC處理器。
首先看看參數:
Ryzen9 9950X3D:16核32執行緒,5.7GHz,144MB緩存,TDP達170W
Ryzen9 9900X3D:12核24執行緒,5.5GHz,140MB緩存,TDP達120W
圖源:AMD
如果你了解AMD的X3D系列,那麽光看參數估計就會倒吸一口涼氣,相較於Ryzen7 9800X3D的8核16執行緒,最大主頻5.2GHz的參數, 兩款新的旗艦處理器不管是核心數還是主頻都有明顯的升級,緩存更是直接加大40%。
在這樣的參數提升下,不管是單核還是多核效能都會有顯著的提升,將成為PC遊戲玩家的新一代「夢中神U」。不過,考慮到9800X3D直到現在都還缺貨,供貨更少的兩款Ryzen9旗艦怕是更難買到手了,特別是發售前期,加價幾乎不可避免。
AMD官方也公布了兩款新處理器與英特爾旗艦出來Ultra 9 285K的對比,可以看到在多數遊戲中都有著明顯的幀數領先, 在如【CS:GO 2】這樣的遊戲中,領先振幅更是最高達64% ,被英特爾壓制了這麽多年,今年的AMD確實是揚眉吐氣了一番。
圖源:AMD
不只是在桌面端釋出新旗艦,移動端同樣也迎來了屬於自己的X3D系列產品,Ryzen9 9955HX3D、Ryzen9 9955HX以及Ryzen9 9850HX粉墨登場。其中最受關註的還是Ryzen9 9955HX3D,核心數及緩存都與桌面端看齊,只是主頻從5.7GHz降到了5.4GHz,但是TDP卻直接從170W降到了54W,該說這0.3GHz的性價比太低,還是AMD的能效比調教出神入化呢?
不管怎麽說, Ryzen9 9955HX3D從目前的參數來看,將會是最強移動端遊戲處理器的有力競爭者, 即使是150W的酷睿Ultra 9 285HX來了,估計都得掂量掂量自己能否打贏這個怪物。
至於Ryzen9 9955HX以及Ryzen9 9850HX,則分別采用16核32執行緒和12核24執行緒設計,加速頻率分別為5.4GHz和5.2GHz,總緩存分別為80MB和76MB,預設TDP均為54W,參數來看也是挺不錯的,估計會成為下一代旗艦遊戲本的新選擇。
此外,AMD的Ryzen AI陣營也迎來了新生力量,推出Ryzen 7/5兩個新的系列,每個系列均有兩款新品:
Ryzen AI 7 350:8核16執行緒,最大主頻5.0GHz,24MB緩存,50TOPS算力
Ryzen AI 5 340:6核12執行緒,最大主頻4.8GHz,22MB緩存,50TOPS算力
Ryzen AI 7 Pro 350:8核16執行緒,最大主頻5.0GHz,24MB緩存,50TOPS算力
Ryzen AI 5 Pro 340:6核12執行緒,最大主頻4.8GHz,22MB緩存,50TOPS算力
圖源:AMD
整體來看,50TOPS的AI算力是最大的亮點,而且是全系均擁有相同的算力,幾乎可以滿足中小規模的AI大模型本地部署需求。但是讓人比較無語的是,在標準版基礎上AMD還整了個Pro版, 參數效能其實是完全一樣的,只不過Pro版多了一些商務特性,僅此而已。
不過還有更抽象的,Ryzen AI Max和MAX+系列正式登場,該系列也同樣分別有Pro版本,目前共有四款產品:
Ryzen AI Max+ 395(Pro):16核32執行緒,5.1GHz,80MB緩存,50TOPS算力,TDP最高120W,40個GPU核心
Ryzen AI Max 390(Pro):12核24執行緒,5.0GHz,76MB緩存,50TOPS算力,TDP最高120W,32個GPU核心
Ryzen AI Max 385(Pro):8核16執行緒,5.0GHz,40MB緩存,50TOPS算力,TDP最高120W,32個GPU核心
Ryzen AI Max Pro 380:6核12執行緒,4.9GHz,22MB緩存,50TOPS算力,TDP最高120W,16個GPU核心
圖源:AMD
如無意外,Max+ 395應該就是早前曝光的超強移動端處理器,其核顯效能能夠媲美入門級的獨立顯卡,只不過最高功耗也暴漲到120W,也是面臨與酷睿Ultra 200HX類似的尷尬境遇。
整體來看,Max/Max+系列就是核顯增強版,並且有著更多的核心數和更高的主頻,主要面向高效能的AI PC,旨在透過整合式的超強CPU來解決使用者的各種AI需求,並且滿足更高規格的AI大模型本地部署條件。
你覺得到這裏就結束了?並沒有,AMD還釋出了最新的Ryzen 200/Pro 200系列, 共有8款處理器:
Ryzen9 270:8核16執行緒,最高主頻5.2GHz,24MB緩存,16TOPS算力
Ryzen7 260:8核16執行緒,最高主頻5.1GHz,24MB緩存,16TOPS算力
Ryzen7 250(Pro):8核16執行緒,最高主頻5.1GHz,24MB緩存,16TOPS算力
Ryzen5 240:6核12執行緒,最高主頻5.0GHz,22MB緩存,16TOPS算力
Ryzen5 230(Pro):6核12執行緒,最高主頻4.9GHz,22MB緩存,16TOPS算力
Ryzen5 220(Pro):6核12執行緒,最高主頻4.9GHz,22MB緩存
Ryzen3 210(Pro):4核8執行緒,最高主頻4.7GHz,12MB緩存
圖源:AMD
相較於前面幾個系列,Ryzen 200/Pro 200系列的主要針對中低端產品線設計,在提供一定的AI算力的同時更具性價比,估計會在輕薄本和入門遊戲本上大量看到這些處理器的身影。不過,老實說這些處理器的規格看起來都似曾相似,恐怕就是老面孔+NPU後做出來的馬甲處理器,與Ryzen7 8845HS等型號類似。
最後還有Ryzen Z2系列,共三款產品:
Z2 Extreme:8核16執行緒,最大5.0GHz,24MB緩存,16個GPU核心
Z2:8核16執行緒,最大5.1GHz,24MB緩存,12個GPU核心
Z2 GO:4核8執行緒,4.3GHz,10MB緩存,12個GPU核心
圖源:AMD
該系列專為掌機準備,近年來PC掌機的火爆,也讓AMD越來越重視這個小眾市場,Ryzen Z2系列的釋出,也為PC掌機廠商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不過從功耗以及效能配置來看,基本上就是銳龍Pro 200系列的核顯版本,對比上代略微升級。
講真,在盤點完AMD的處理器後,我也是差不多麻了,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命名方式詭異,不看參數單看型號的話,你很難分清楚到底哪一款才更適合自己。對比之下,酷睿的Ultra系列頓時都顯得眉清目秀起來,V字尾就是低壓長續航、H/HX就是標壓高效能、S則是桌面端,剩下的看數碼大小就能分別效能高低,三言兩語就能說清了。
早前AMD就曾經宣布,將會在2025年推出超過150款基於Ryzen AI設計的AI PC新器材,讓AMD成為推動AI PC行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現在看來這句話確實不是說說而已。
透過細分化的產品線,去盡可能的適配不同使用者群體和產品的需求,讓PC廠商和使用者都可以在AMD的生態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產品 ,確實是不錯的策略。但是,個人還是覺得AMD需要重新考慮一下自己的命名方式,過於混亂的命名其實也不利於使用者生態的培養。
回顧此次CES的CPU產品釋出,不難發現AI已經成為新一代CPU的絕對核心,雖然廠商仍然在釋出針對遊戲玩家的高效能處理器,但是AI處理器無疑才是真正的主角。
而且與傳統處理器涇渭分明的效能差距不同,AI處理器的不同層級產品,其AI算力基本都保持不變,顯然在確保使用者的AI體驗這方面上,芯片廠商和PC廠商都已經達成了共識。隨著這一批AI處理器的陸續上市,可以確定2025年的AI PC市場,將會比我們預料的更加火爆和激烈。
25年1月7日,CES(國際消費電子展) 2025 已盛大開幕,這是史上人氣最高的一屆CES,也是科技世界從移動到AI的分水嶺。雷科技報道團正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現場,對CES展開緊鑼密鼓的現場報道。歡迎關註/搜尋雷科技,獲取來自一線的一手內容,涵蓋新品報道、產業觀察、技術解析、產品體驗和高端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