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梅開三度,高手競技,又是這座城

2024-11-15心靈

全運會,是高手間的競技,展現了體育精神,更是見證了一座城市最精彩的嬗變。


位於廣州體育中心南面的六運小區,作為一個「老破小」藏在林立的大廈之間,顯得頗為特別。從名字便可辨出,六運小區與第六屆全國運動會有著分不開的聯系。六運小區最早正是被當作六運會的運動員村,其命名也來源於此。現在老舊的六運小區已經成為廣州一個獨特的打卡地,兼具煙火氣與格調。


1987年的那一場六運會,成為了廣州人的珍貴回憶,彼時廣州跳出老城區將目光投向天河,這片荒地得以走向繁華,並給整個廣州都帶來了不可估價的綜合效益。而2001年的九運會,廣州繼續接軌世界,並建起東進交通大動脈,開啟了整個城市的骨架。如今,廣州將第三次迎來全運會的盛宴。


2025年,開歷史先河、首次由粵港澳三地聯合承辦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又來到了南粵大地上。廣州再次成為第十五屆全運會核心承辦城市之一,這座城市是否會開啟歷史上的又一次高光時刻?

辦賽事,辦城市

距離這場盛會上演不到一年的時間,有不少全運會灣區觀賽地圖和攻略已經出現在了各大社交平台上。線下開幕式倒計時的打卡裝置也引來諸多人駐足。這場中國國內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其比賽的激烈程度甚至不遜於世界大賽。所以許多人稱,這是「中國的奧運會」。


參賽運動員都很有分量,此前征戰巴黎奧運會的奧運冠軍、世界級名將幾乎都會報名參加十五運會。同時,全運會也是新人輩出的舞台,一批優秀運動員將它作為起點走向世界。全運會本身就是一個「超級IP」,再疊加這麽多運動員的「超級IP」,自然令人無比期待。


不過,一座城市想要獲得大型綜合賽事的舉辦權的競爭,幾乎和體育賽事本身一樣激烈,比如湖南就三度申辦全運會還未如願,可謂契而不舍。畢竟,籌備和舉辦一場如此規模和水平的綜合體育盛會,是對一座城市的綜合考核,更可能為一個城市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籌備和舉辦一場如此規模和水平的綜合體育盛會,是對一座城市的綜合考核/圖源:廣州日報

這個話題,廣州的確有底氣談論。廣州已經經歷過這樣的三次考核——六運會,九運會,以及亞運會。那些載入城市行程的記憶,早已深深烙在了廣州人的心中。


地處廣州中軸線上的天河體育中心,是象征著廣州體育繁榮的地標之一,如今也是市民體育運動的殿堂。在它周圍,車水馬龍,來往運動的人們穿梭於繁華之中。


將時光拉回三十多年前,1984年7月4日,為迎接第六屆全國運動會在廣州舉辦,包括體育場、體育館、遊泳館在內的天河體育中心應運而建,並於1987年8月30日全面竣工。


這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個大型綜合體育場館群,但初步建成時,天河體育場周邊還是一片荒地,老廣甚至把到天河叫做「出城」。正是六運會的舉辦,令這片土地拉開啟了滄桑巨變。


六運會之後,體育場館開放,市民將天體奉為運動聖地,萬千商圈動起來,道路縱貫南北西東,高樓林立,華彩流光。


1987年,第六屆全運會在天河體育中心舉行/圖源:廣州天河體育中心

廣州的城市建設開始發生歷史性的變化,以至於大家都說「天體」育「天河」,北起中信廣場、穿越天河體育中心直達海心沙的南北縱線成為了廣州的城市新中軸線。如今的天河體育中心已經成為了一張充滿動感與活力的城市名片。


對於中國而言,這屆全運會更是有著極為特殊的意義。雖然廣東當時從沒舉辦過這樣大型的綜合性運動會,但地處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廣東卻帶來了一系列震撼全國的「第一次」。


比如六運會按市場開發模式運作,專門成立了服務總公司,並首試市場化運作募資,中國體育產業化邁出了關鍵的一步。無論是產業經濟發展層面,還是城市文化品牌建設的方向,全運會都將廣州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2001年的九運會,18歲的劉翔在賽場上一鳴驚人,打破全運會紀錄奪冠,並為他三年後在雅典奧運會加冕打下基礎。


九運會、申奧成功、加入WTO,2001年的中國發生了太多激動人心的事情。對於廣州這座城市而言,九運會則象征著一個澎湃時代的開啟。


九運會時的天河體育中心 /圖源: 廣州天河體育中心

再辦全運會被要求「富有特色」。彼時,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階段,廣州突破慣性思維,讓九運會在賽事規則方面進一步和世界接軌,按照奧運會的運作、組織、競賽模式進行。


整個全運會的承辦工作,廣州更是積極探索了按市場化的新路子,突出了「敢為天下先」,比如在全國首次出售全運會的廣播電視報道權。當時新建的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成位廣州向東發展的啟動點,幫助城市實作了空間的進一步拓展。


此後的廣州亞運會在亞運會歷史上也開創了多個「第一」。比如第一次將運動員、媒體、技術官員村合為一城,第一次買斷市場開發權,總贊助金額歷史之最,第一次從陸、海兩路在亞洲各地進行亞運推廣。大型綜合賽事的效應,進一步地外溢到了城市發展之中。

加速大灣區融合

在十五運會進入365天倒計時的時刻,廣州塔成為珠江邊最亮眼的倒計時牌,文字光影閃耀夜空,喜迎大運。


這一天,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的主題口號、會徽、吉祥物都一同釋出。「喜洋洋」和「樂融融」作為吉祥物正式亮相了,它們是兩只小海豚。中華白海豚最重要的棲息地就在珠江口,象征著大灣區的海洋文化。


如今,廣州已經完成開幕式導演團隊組建和創意方案草案策劃。主創團隊的人員構成就能體現出大灣區特色——由郎昆任總導演,陳維亞任藝術總監,香港導演劉偉強任總監制。


「全運會是14億中國人自己的運動會,首先要講好中國故事,講好灣區故事,這是我最主要的任務。」正如郎昆所言,第十五屆全運會的一大顯著特色就是由粵港澳三地聯合承辦。


圖源:廣州日報

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印發實施五周年。五年來,粵港澳三地攜手,加強了基礎設施和規則機制方面的聯通,將大灣區建設向縱深推進。


體育賽事與城市發展是「雙向奔赴」的過程。在這樣一個超級城市群舉辦全運會,能進一步深化三地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加速大灣區一體化發展。


這些年,廣州在不斷地自我更新。那些舉辦過多次重要賽事的老場館們,也在釋放新的活力。比如從六運會,到九運會,再到亞運會,天河體育中心「從未缺席」,如今天河體育中心還將繼續改造升級,為十五運會做準備。


資料顯示,十五運會場館改造建設將於2025年3月全部完工。逾九成場館為利用現有場館改造,新建場館只有5個,有22個場館為全運會和殘特奧會共用,最大限度節約場館資源。


此外,此次全運會突出綠色辦賽理念,將節能、低碳、環保、可持續等要素貫穿於賽事籌備、舉辦及賽後利用全過程,並充分考慮服務賽後營運和全民健身活動。


做好垃圾分類,助力「無廢」全運/圖源:全運廣州

當然了,十五運會也有新的場館正全速施工——位於萬頃沙二十一湧的南沙全民文化體育綜合體,專案作為落實【南沙方案】的具體落地專案,建成後能滿足國內頂級賽事及國際單項賽事的舉辦條件,成為城市規劃的有機組成部份。


南沙地處珠江出海口和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擁有獨一無二的區位優勢,擁有「三區一中心」疊加定位。在與港澳規則銜接方面,南沙被賦予重任。


如今,廣州地鐵18號線中心城區三十分鐘直達萬頃沙,深中通道更是打通了南沙與大灣區城市在物理意義上的連線,而正在建設的南沙全民文化體育綜合體,為當地發展以及粵港澳地區文化體育事業的全面深度融合帶來了更多可能性。


大型綜合賽事的舉辦直接關乎一個城市的硬實力和軟實力。


日前,世界知名評級機構GaWC釋出【世界城市名冊2024】,為全球城市評級。廣州在本次榜單中排名大幅上升,躋身全球第22名,是廣州歷史上的最高排位。廣州更從Alpha-級上升到Alpha級,穩居全球一線城市。


大型綜合賽事的舉辦直接關乎一個城市的硬實力和軟實力/圖源:廣州日報

近十幾年來,廣州在GaWC的世界城市體系排名中進入了一個穩定快速的增長階段。值得註意的是,GaWC全球城市分級排名更不是簡單基於城市經濟層面或工業規模,重點關註的是全球環通度及全球化經濟的融入度,並將舉辦國際體育賽事、體育社會組織發展、全民健身水平作為城市國際化的重要標準之一。


一流體育發達城市,他們具有許多共同的特點和共性,包括完善的體育設施場地,高水平的體育治理和公共服務,以及培育全民「生活體育」的熱情等等。


我們都期待,十五運會能成為一場創造新歷史的體育盛會。「彰顯制度優勢、展示灣區特色、體現嶺南風格」,這一要求,映照著大灣區的當下,也指向了城市的未來。


文中配圖部份來源於網絡

作者 | 南風窗記者 閏然

編輯 | 蘇米

值班主編 | 趙靖含

排版 | 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