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亞健康是病嗎?需要治療嗎?

2022-08-22心靈

現代社會,經常聽到的一個詞匯是「亞健康」,亞健康是指人體在各種疾病風險因子的作用下,離開健康狀態,開始走向疾病,但尚未達到臨床疾病診斷標準的一種中間狀態,又稱亞臨床狀態、次健康、病前狀態。

亞健康廣泛存在於各類人群中,數據顯示中國約有 70% 的人口處於亞健康狀態[1],包含生理、心理和社會亞健康等情況,常表現出運動能力減弱、疲乏無力、焦慮緊張、精力下降等癥狀。

亞健康是一種健康低質素狀態及體驗,必須引起警惕和重視,及時調整和幹預,讓身體回歸健康,否則,身體超過這個「臨界狀態」,便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各類疾病。

這些健康標準,你都達標了嗎?

1、精力充沛
有充沛的精力,可以從容不迫地進行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不會經常感到身體疲憊、無力。

2、 大腦清晰

在與人交流談話時,頭腦清晰,思維敏捷,記憶力強、理解力好,反映了一個人的大腦健康狀況。

3、胃口良好

平時胃口良好,三餐規律攝入食物,能夠獲取充足的營養物質,保持身體正常運轉,食欲改變是許多疾病的先兆表現,需要予以重視和檢查。

4、排便正常

它反映腸胃功能和泌尿系統狀況良好,既能吸收營養,又能及時排出代謝物,如果經常出現便秘或拉肚子,有可能是腸道功能出現了問題。

5、抵抗力強

身體健康的人,表現為抵抗力強,不會經常感冒或生病,抵抗力好良好的人可能四季都不會生病,而亞健康的人群免疫力下降,細菌、病菌容易入侵,更容易生病。

6、走路輕快

走路快慢、步伐是否穩健是一個人心肺功能、關節肌肉和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狀況的綜合反映,健康的人走路輕快,有活力,一些人年齡增長之後,關節和骨骼會出現退行性變,產生局部疼痛感,腿腳會變得不靈便。

7、氣色良好

身體健康的人特點是臉色紅潤,給人一種氣色良好,精神狀態佳的感覺,如果出現疾病,會讓臉色看起來蠟黃或者蒼白。

8、睡眠質素良好

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關鍵,良好的睡眠反映了一個人中樞神經的興奮與抑制功能協調,經常失眠、長期熬夜、會產生各種健康問題,如精神緊張、記憶力減退、免疫力下降、反應遲緩,甚至引發心源性猝死事件。

9、呼吸勻暢

呼吸與人的心、肺、肝、腎關系密切,健康的人呼吸勻暢,不急不緩,肺腑功能良好,而患肺部疾病的人容易出現氣短、氣急、胸悶、胸痛等癥狀。

10、體重適中

體重是評價人體營養和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身體過瘦一般反映能量攝入不足,營養不良,而超重和肥胖反映能量攝入過多或活動不足,顯著增加了三高、代謝類疾病以及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是亞健康發生的危險因素。

如何才能擁有健康?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科學規律的作息、控制體重、適量運動、保持愉快的心情。

2、定期深度體檢

定期體檢很重要,體檢的目的在於預防,防微杜漸,發現威脅健康的苗頭,及時扼殺,亞健康人群處於疾病的病前狀態,更應該關註自身健康,重視體檢。

一般常規體檢比較簡單,不夠深度,且對重大疾病篩查效果收效甚微,即使年年體檢,依然有可能漏掉很多疾病的早期治療時機。

深度體檢可以及早發現微小腫瘤和多種慢性病,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PET/MR全身檢查

PET/MR在腫瘤、中樞神經系統、肌骨系統、心臟大血管疾病等方面具有優勢。

適合於腫瘤高危人群、不良生活習慣者、中樞神經系統病變等人群。

PET/MR全身掃描,1+1>2

PET/MR將兩次檢查——正電子發射斷層成像(PET)和磁共振成像(MRI)--合並為一次,縮短檢查時間,同時獲取全身MR和PET數據,是精準醫學影像領域的飛躍,為診斷和評估疾病開啟了新的大門。

PET+MR 掃描時間僅40分鐘左右

既能追蹤又能定位,與傳統PET與MR的分開檢查相比,既節省了時間,又大大減少了誤差的不良因素。對受檢者而言,一次檢查到位也可減少舟車勞頓和重復檢查,避免人體受到多余的輻射損傷。

PET/MR無X線輻射危害

PET/MR被視為深度體檢和診斷器材之一,源於它無X線輻射危害,可放心套用於健康人群體檢。相比PET/CT,只需用一半劑量即可完成相等影像質素的檢查,還降低了80%的輻射劑量。

相比PET/CT,降低80%的輻射劑量

MR掃描時間長於PET,PET/MR掃描時間決定於MR序列種類和數目;PET和MR同時掃描時可以相對延長PET掃描,進一步降低PET註射劑量。

相比PET/CT,只需使用一半劑量即可完成相等影像質素的檢查

PET/MR在惡性腫瘤、神經系統及心血管系統疾病的診斷中具有重要的價值,是當今已開發國家高科技醫療診斷技術的主要標誌之一。

張教授提醒

不生病不代表一定健康,亞健康也是一種「病」,亞健康表明已經是屬於身體疾病的臨界點,如不重視,會進一步發展為疾病狀態。

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健康飲食作息,更關鍵的要重視檢查,「防未病」的意義要遠遠大於「治已病」。

參考文獻:

[1]鄭榮華.亞健康狀態的主要影響因素及防治措施[J].衛生職業教育.2008.26(17):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