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網上有個風氣, 好好一本基於佛教與中國民間宗教的古典奇幻小說,非要搞成個投資專案分析,或者宗教陰謀論之類的,以顯得自己跟得上時代,角度清奇,見解高明 ……這種現在還成了網上主流解讀了。
問題:
取經計劃的唐僧背景這麽強大,為什麽要配置這樣的團隊?如果沒有孫悟空成功的機率大嗎?- 這是小說,設定背景是唐朝,去的是傳說中的天竺,距離十萬八千裏,即使在明清,也是難以想象的困難任務。
- 這是個信仰取經的任務,不是什麽靠資源科技人力碾壓能解決的軍事任務,必須要高僧懷著求佛之心、磨難之心去取。
- 按故事設定,沒孫悟空的話唐僧很快就掛了,但悟空等人加入是有觀音安排牽線的,冥冥中因果註定不會掛。
從參與者個人角度講 ,這一去相當於發配,根本不知死活,沒人愛去。【西遊記】第十二、十三回:
那本寺多僧與幾個徒弟,早聞取經之事,都來相見,因問:「發誓願上西天,實否?」玄奘道:「是實。」他徒弟道:「師父啊,嘗聞人言,西天路遠,更多虎豹妖魔。只怕有去無回,難保身命。」玄奘道:「我已發了洪誓大願,不取真經,永墮沈淪地獄。大抵是受王恩寵,不得不盡忠以報國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兇難定。」又道:「徒弟們,我去之後,或三二年,或五七年,但看那山門裡松枝頭向東,我即回來;不然,斷不回矣。」眾徒將此言切切而記。眾僧們燈下議論佛門定旨,上西天取經的原由:有的說水遠山高,有的說路多虎豹;有的說峻嶺陡崖難度,有的說毒魔惡怪難降。三藏箝口不言,但以手指自心,點頭幾度。眾僧們莫解其意,合掌請問道:「法師指心點頭者,何也?」三藏答曰:「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我弟子曾在化生寺對佛說下洪誓大願,不由我不盡此心。這一去,定要到西天,見佛求經,使我們法輪回轉,願聖主皇圖永固。」眾僧聞得此言,人人稱羨,個個宣揚,都叫一聲:「忠心赤膽大闡法師!」誇讚不盡,請師入榻安寐。
問題:
西遊記裏面的唐僧是如來佛的弟子,西天取經任務按道理應該是可以安排更加強大的人員配置來完成。比如直接派觀音一路跟著,或者多派幾個羅漢跟著保護唐僧,從佛祖的角度講 ,唐僧的前世是如來佛弟子,因為" 不聽說法,輕慢我之大教,故貶汝之真靈,轉生東土 "(第一百回)。這 就像學生不聽話,老師罰他做值日將功補過,你還給他派強大的助手?
【西遊記】第八回:
如來曰:「我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 我待要送上東土,叵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 。怎麼得一個有法力的, 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詢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化眾生,卻乃是個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 誰肯去走一遭來?」當有觀音菩薩行近蓮臺,禮佛三匝道:「弟子不才,願上東土尋一個取經人來也。」取經不是打怪,不是要配置強大,要的是信仰。真想方便的話,如來直接送去就行了。
問題:
為什麽如來要派幾個之前都是天庭罪犯背景的非佛教徒來完成?這裏多說幾句,由於中國特殊情況,大部份相關答主,其實根本不知道「信仰」「宗教」是什麽。
按照小說設定,佛教和道教的神佛和傳說框架,都本已在世界觀中存在,且大部份人物都「知曉」其存在,這就不再需要談「信不信」,只需要談「順不順,拜不拜」。
現實中的「佛教徒」只是「相信」,而無從「知曉」。【西遊記】裏的人根本不適用現實中「佛教徒」的概念。
小說中天庭和天竺是共存的,天竺的境界顯然高於天庭,這也符合佛教主導時期的中國民間信仰框架。(具體來說,天竺國靈山大雷音寺即西天極樂凈土,前者是現實中定位,後者是境界概念,比較模糊,不妨理解為大雷音寺有傳送門,條件符合就可以進入極樂凈土。)
小說中「天庭」掌管三界秩序,可以理解成一個面向現實的最高執法機關。玉帝雖有權柄,但仍沒有超脫六道輪回,只是「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的果報,登上了「最高長官」的位置而已。
而「天竺」是個研究、掌握宇宙真理的地方。如來在梵語中表示「覺者」,相當於把一切物理法則和精神法則都被玩明白了,根本不屬於三界,所以叫「佛法無邊」。
既然設定如此,所有人就都生活在因果之下,戴罪之人更好悔過、贖罪、立功,從不懂到懂、從不信到信,才是佛教講求的功德。
原理是如上,當然最後這幾個人有幾成皈依,唐僧、真經和如來又是否真正代表真理,又是值得探討的了,這也是【西遊記】的高明之處。
問題:
而且天庭明面上還算比較配合如來的西天取經計劃,這句顯然就是受網上鋪天蓋地的陰謀論影響的。真讀一遍原著,肯定不會有這種感覺。天庭的確就是配合,哪來的什麽「明面上還算比較配合」。
雖然很多妖怪來自天庭,但是孫悟空上天一鬧基本會幫忙解決掉。實在不理解為何一定要配置個孫悟空這樣的人物,不知道是否有更好的人選?【西遊記】文學性還體現在:雖糅雜了佛道信仰和奇幻傳說,但人物設計和行為仍然基於現實。現實中的官員也可能怕權威、怕報應,直到今天,讀者都會覺得諷刺、有趣。
「更好的人選」是什麽樣的人?小說難就難在塑造人物,沒那麽容易的。
孫悟空代表能力強、愛反抗、硬剛的人,唐僧代表聖母、教條、保守、主和派,豬八戒代表小貪、懶惰的人,沙僧代表隨波逐流、逆來順受的人, 這些全是生活中能見到的普通人格,作者透過這些形象遇事的不同反應與互動來影射現實,所以其文學性才遠高於「升級打怪」「神佛大戰」的「網絡爽文」水平。
再說一遍,大部份說什麽專案論、宗教陰謀論的,根本不了解什麽叫信仰,更別提具體的古代佛教與民間信仰了。只是【西遊記】這部經典作品,塑造的人物行為模式,時至現代社會,仍然有很多類似之處,讓人不禁聯想到現代的模式罷了。
那些相關的問答,十個有九個是不懂裝懂,嘩眾取寵。有些寫成網文倒不錯,如果說吳承恩當時就這樣想的?那他可夠穿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