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點整,約定的采訪時間到了。檀健次的同事敲門而入,抱歉地詢問能否晚一點開始,「檀老師想看一下播出情況」。
10分鐘後,一身黑色的檀健次從門外走來。少了直播時的夾克外套和金絲邊眼鏡,他顯得更加松弛。得知我提前看過片,他迫不及待地透露:「第一集出場的鏡頭,就是我進組拍的第一個鏡頭,最忐忑的時候。」
【獵罪圖鑒】(下文簡稱【獵1】)取得的成功,為檀健次開啟了職業生涯的新局面,也拉高了大家對第二季的期待值。
「第二季和第一季隔了三年,(這期間)我接觸了這麽多人和事,還有角色,再回到這個角色首先你不能脫離嘛,你不能跟第一季不一樣。所以再回來找這個人物的時候,其實是比較緊張的。」他這樣說道。
(圖/【獵罪圖鑒2】)
拍第一場戲時,檀健次不停地檢視監視器回放,問在場的人自己「脫離了嗎」。包括導演在內的主創們告訴他沒有,他才「稍微放心一點」,可仍覺得「自己狀態還沒有完全恢復」。
他當時以為,恢復狀態要花很長時間,孰料一兩天後就找到了感覺,「那個過程沒法形容,一下就找到了」。
擰成一股繩
拿到【獵2】的劇本時,檀健次重點關註每個案件的前因後果。至於沈翊這個人物,「其實是我跟導演、編劇、制片人,包括佳哥(金世佳),我們一起去把人物的內心挖得更透,包括人物關系等等」。
(圖/【獵罪圖鑒2】)
假如角色有色彩,那檀健次眼中的沈翊是加了幾分紅與黑的棕色,「因為棕色比較有安全感,比較踏實。紅色可能更多的一部份是沈翊赤誠的、勇敢的那一面,黑色可能是沈翊比較神秘的、他藏起來的那一面」。
進入【獵2】,沈翊的色彩本質上沒變,「還是一個表面上很溫暖、很體貼,但是骨子裏很瘋的人」,不過他身上的看點發生了變化,「這一季沈翊走向了一個新的探索,他開始想去預防犯罪,想去‘畫見人心’,想知道為什麽他們會犯罪」。
在檀健次看來,第二季涉及的犯罪心理不僅話題本身「很值得探討」,也讓沈翊在技術和心理上,「往前邁出了既不可思議又危險的一步」。
實際上,沈翊這層變化在【獵1】裏已見端倪,給檀健次留下了一個深度創作的「把手」。在【獵2】裏,這個把手既給了檀健次表演的著力點,也仿佛一個「訊號」,提醒他沈翊將以身入局,進入每個罪犯內心的深淵。
「所以他就會變得不像沈翊了,那對於我來說,演起來一定是有挑戰和困難的。」要克服這些困難,除了琢磨別無他法,他只能不停地跟沈翊對話,跟每個罪犯甚至飾演他們的演員對話,「去深入了解他們,去感受——感受大於一切」。
自己琢磨戲時,檀健次基本上都是獨自待在房間裏,想到什麽就拿筆記下來,或者自己試著演一下角色的反應。到了片場,他會跟其他主創討論戲和角色。
「大家從第一季演過來,又看過第一季,我覺得沒有人比我們更了解這個角色,你就免去了給這個角色和這個故事做功課的時間,大家瞬間就能打成一片,可以給這個角色提供更好的建議。」檀健次說。
(圖/【獵罪圖鑒2】)
結束一天的工作,他們有時候會「攢一個飯局」,邊吃飯邊聊人物塑造和後面的劇情,「基本上生活中也離不開創作這些角色的點點滴滴」。
檀健次覺得,這種集體創作的感覺特別好,「我喜歡在這樣的劇組裏工作。那種在劇組裏大家安安靜靜的,就可能會少了二度創作的那些有意思的碰撞」。
在他的印象裏,【獵2】的每場戲幾乎都經過了仔細的討論。「那時候我們經常說,大家得擰成一股繩。只有當你擰成一股繩的時候,這個戲才會疊起來,才會疊得好看。所以我覺得這個戲離不開所有人的努力。」
演戲時,檀健次心裏一直有一個起到警醒作用的聲音。它有時是一種評判,「有可能代表一部份觀眾」,但更為重要的是,它能夠避免他陷入自我混沌,「你首先自己要入戲,之後再從一個比較宏觀的視角,去審視自己的表演、自己的創作」。
把自己雕琢成一個更好的人
在沈翊身上,我們看到了角色本身的變化,也看到了檀健次這三年來作為演員的成長,比如為了刻畫沈翊「藏起來的那一面」,他設計了一些「想象空間」,去體現角色與生俱來的感知力和直覺,讓觀眾更能體會到他的心理活動。
「比如說小蛋殼那場戲,沈翊就需要設身處地地進入到當下的環境中,讓自己真正‘走進’小蛋殼的世界和小蛋殼的童年裏,但這些其實都是在他腦子裏形成的。」
(圖/【獵罪圖鑒2】)
這個案件讓檀健次思考:偶像給予粉絲的可能更多是精神上的支持和引導,以及生活的樂趣和動力;粉絲的支持讓偶像更有前進的動力,並使其職業更具責任和意義——兩者之間「應該是正向的能量傳遞」。
借此,檀健次希望呼籲大家理智追星,「這件事歸根結底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不是讓你去為了任何人而活。包括網絡上的一些聲音等等,我覺得都值得我們去反復地思考」。
反觀自己,檀健次的想法一如既往:「因為有了更多粉絲的支持,我突然覺得我的工作好像已經不僅僅是個文藝工作者那麽簡單。我有這個責任把我最好的一面,還有我覺得非常好的價值觀帶給大家,讓大家能夠在生活中更有能量。」
會更有壓力嗎?檀健次回答:「壓力肯定是有的,你很難隨心所欲了,你不可能像以前一樣。但是我覺得,既然這個使命已經落在肩上了,那你就要去完成。不能說自己做得特別好,但是要做到自己的最好。」
(圖/受訪者供圖)
入行十余年,檀健次對這份職業的理解,也隨著閱歷的豐富與處境的變化而變化。
「前期我可能更多的是覺得我要踏踏實實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對得起這份工作和獲得的回報。後來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我,支持我,我可能就不僅是需要完成這個工作那麽簡單。」
檀健次接著說:「可能要從你本人開始,你也要塑造你自己,把自己雕琢成一個更好的人,你才能對得起大家對你的支持和喜愛,不然就可能會起到一些不好的帶頭作用。」
從最基本、最日常的言行舉止、待人接物開始,檀健次進行著自我的雕琢。他的生活自然會因此改變,但他覺得自己習慣了,「因為現在可能我大部份時間被工作充斥,所以也沒有太多的心思去做別的事情」。
另一方面,粉絲變多,知名度上升,讓檀健次在工作中也有了更多選擇,「以前可能很多角色包括劇本,應該不會遞到我這兒,甚至說去爭取可能也爭取不到,那現在可能機會會多一些」。
然而,凡事都有兩面性。選擇變多,偶爾也會帶來「甜蜜的煩惱」:劇本看不過來,或必須在幾個專案之間做選擇。
「那就到了天秤座最困難的時候,」檀健次微微一笑,「就要去權衡,這個可能就不是我一個人能夠決定的,需要大家一起開會討論。」
檀健次更看重角色跟自己是否適配,也就是他相不相信自己是這個角色,以及有沒有挑戰性,再有就是故事有沒有吸重力、班底好不好。做前期判斷時,他還會站在觀眾視角看一下,或者讓身邊的人幫忙把把關。
「除非真的遇到這樣的角色,就非他不行,一看到就走不動道了,那我可能也會任性。」檀健次補充道。
我覺得把戲演好
這件事情是非常神聖的
【獵2】開播前兩天,檀健次剛結束今年的個人巡回演唱會,「銜接得非常好,卡得像我精心安排的一樣」。
可是,劇集哪天播出,他怎麽能安排?他能安排的,不過是自己的工作時間,「比如說我前段時間專心在做演唱會,那個時候就非常地投入,我也不看劇本了,也不怎麽接戲了,我就專心琢磨自己的舞蹈,還有演唱會上的一些策劃、編排」。
過去,檀健次出一首歌大多需要半年,有的甚至一年。舞蹈也都需要大量訓練,「每個動作摳得非常細,要變成肌肉記憶,你才能上台」。這次開個人巡演,他驚異地發現,「現在好多東西一兩天甚至半天就可以產出,非常快」。
(圖/受訪者供圖)
面對這種快節奏,他坦言自己有點跟不上。他有在慢慢適應,卻始終不想拍戲和演唱會同時進行,即便他如果努力,沒準也能做到。
眼下,演戲是檀健次的事業重心,但他不會刻意分配演員和歌手工作的比重,因為兩者「都是產出作品的過程,是相互溝通、相互加成的」。
於他而言,演戲和唱歌都是表演,且都能讓人「感受到能量」。不同的是,前者有時需要壓低自己的鋒芒,能量更多來自演員和角色的「化學反應」;後者則需要你時刻是大家的焦點,能量迸發在舞台上,「可能是表演者在那一刻感到愉悅,感到有成就的快感」。
檀健次曾說,拿第一之前,他一點都不喜歡跳舞。可是,在做演員的漫長的所謂「無名期」裏,他從未不喜歡表演。
可能因為自己開局特別好,「開頭的時候遇到了很多良師益友,他們給我樹立了很多榜樣,開啟了我對表演的認知,我就覺得把戲演好這件事情是非常神聖的」。因此,在這條路上他「從來不著急」,也從未想過放棄。
「我可能更在乎口碑。我比較享受的是大家覺得我演得好,大家覺得這個角色、這個演員不錯,這個是我的嗨點。紅這個事情我當然不排斥,但是不紅的話又能怎麽樣?我也有戲拍,我可以透過我自己的本事養活我自己,這也夠了。」
藝人在粉絲那裏的口碑,有一小部份來自他們的「濾鏡」,檀健次覺得這沒什麽,因為自己從沒立過任何人設。不過,演員的確要有自己的風格和獨特魅力,「你需要跟角色去碰撞才能成為不可替代的一個存在」,這是他正在發掘的東西。
過去,檀健次好勝心比較強。這兩年,他的心態放得更平了,也少了很多得失心。雖然偶爾還是會焦慮,比如每場演唱會前,他都害怕自己表現得不夠好,於是不停排練,「但是盡量不讓它困擾我」。
(圖/受訪者供圖)
在有限的生活時間裏,檀健次很少焦慮。沒工作的時候他就待在家裏,享受兩只寵物狗的陪伴,「沒事兒就打打鬧鬧,逗它們」。
現階段,檀健次希望大家聽到自己的名字時,想到的是口碑,「覺得這部戲可以看一下,這個舞台可以看一下,這場演唱會可以看一下,那麽這對我來講就是一個非常大的信任、肯定」。
編輯 宋爽
校對 遇見
營運 Hallucinog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