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家長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賺錢辛苦、我們家不富裕」這樣的態度嗎?

2019-11-21心靈

中國的大部份家庭,不是父母故意表現賺錢辛苦,家庭不富裕的態度。而是父母真的辛苦,家庭不富裕,窮的叮當響。最典型的就是一人患病,全家遭殃。對於孩子來說,窮,不是可以偽裝的,是骨子裏最刻骨銘心的東西。

北京有個道培醫院,可以了解一下。這個醫院主要作用是做骨髓移植,多型號的淋巴瘤和白血病好發於青少年階段,也就是12-25歲。很多農村家庭都會不遠千裏來到這裏看病,然後沒移植就回去了。最有名的就是前幾年,白血病吧有一個年輕小夥,19歲,老爸帶他去道培,可以做移植,但住了幾天院回去了,因為窮。移植費相對於北京的房價,根本不算什麽,但是他家拿不出來。

那時候沒有抖音直播,他每天在貼吧記錄自己的赴死感受。他父親跟他說,不要怪他,實在沒有辦法了,該花的錢都花了,該借的都借了。他父親給他買了一把藤椅,弄了一根豬骨頭,他回家時還能走,後來慢慢的不能走了,他就躺在藤椅上碼字。

他記錄到,感覺自己的骨頭要被撐爆了裂開了,痛的只能咬豬骨頭。他死前的七八天,瞎了一只眼睛。他堂哥在他去世後寫到,死的前兩天,兩只眼都瞎了。他所有的文字,沒有憎恨父母一句話,但他的遺言裏就是希望下輩子不做窮人。

說的窮人的孩子都多麽無知,多麽脆弱一樣。負罪感算什麽?貧窮難道感受不出來麽?我對面實驗室同事,陳老師,湖南老鄉,也是我的好兄弟,985材料土博,他跟我講了兩件動容的事情。非編造,他的父母都是農民工,讀小學六年級放暑假時,他沒人管,他母親就把他帶到工地辦公室讓他做作業。農村孩子懂事早,能在工地打樁機嘈雜的聲音賴恩安靜靜的做一下午題目。有天下午,他母親有些不舒服,就帶上他先回去。在私人公交車上,他母親就受不了了,倒在了座位邊,湖南那時候有很多私人小巴公交,只要五毛錢。沒有投幣的地方,一般是兩夫妻,一個開車,一個收錢。那個收錢的老板娘,就做了他一輩子都沒法忘記的事情。把他和他母親像丟垃圾一樣,迅速的丟下車。他母親就倒在花壇裏,他嚇壞了,但是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如果只是哭鬧,對媽媽沒有任何好處。他要他媽媽給他五毛錢,去旁邊報刊亭打電話,他媽媽不肯,說只是中暑,不要去醫院花錢。要他幫忙刮痧和掐人中,他只能照做。旁邊的人圍的越來越多,但那個年代沒人敢幫忙。

這件事過後,他再也不指望人間有真情,人間有真愛這樣的鳥事,他只能成為知乎er口中的小鎮做題家,除了有出息他別無他法。他害怕父母老了,如果生了病,會像那天一樣,被丟下車。他害怕自己的孩子,像那天一樣無助,連哭都哭不出來。

第二件,去年他父母來廣東看他,他想起父母年邁,還從未體檢。就想帶他父親體檢,他父親死活不肯,怎麽勸都沒用。他就和妻子開始懷疑了,是不是老人家在老家自己看醫生出了什麽大毛病,不敢告訴他倆。只能私下裏做他母親的工作,他母親支支吾吾半天,就告訴他了,原來父親右下腹痛了好些年,從沒去檢查,村裏有個老人也是這毛病,一檢查就是癌,花了好多錢沒得用。你們小兩口結婚不久,手裏沒得錢,就這樣算了,大不了就是死了也不給兒子添負擔,這毛病後面死的快。軟磨硬泡逼著老人家檢查,老人慪不過兒子,結果就是個慢性腸炎,他說父親在做腸鏡時,問了醫生好多次,有沒有事,有沒有事,是不是癌。

窮,不是一種感覺,是一種實實在在的階級差異。這麽多小鎮做題家,跑到北京,每周9116,玩命拼到腎衰也要把錢賺了,在北京供套房,為什麽?為了內卷?為了不讓自己對孩子有負罪感好吧。讓孩子在北京享受高考,讓孩子能出去讀書,讓孩子有個平台,而不是去相信窮人窮養,富人富養這種鬼話。窮人養不出富兒,富人也只能裝窮酸,沒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在窮人堆裏長大。窮人恨的從來都不是富人,而是刻骨銘心的窮,這種窮不是分魚的故事,是分命的故事,你死我活的那個命。

你是真的窮,你可以直接告訴你孩子你有多窮,窮跟孩子有關,因為他也是窮人,並且這是他未來多年的內建內容,也是你和你父母挖的坑。而你的孩子,也必須陪你繼續填坑。你也可以捫心自問一下,是否有對抗家人或者自己患有疾病的能力。這就是為什麽,部份科室的醫生,比教師更註重孩子教育的原因,見慣了生離死別前的人性,你還會信奶頭樂教育麽?

這麽多年,多數中國人才,就是在貧窮甚至饑餓的環境下飛速成長的起來的,有著極好的自控力和危機意識,知道自己在獨木橋上不能犯一點錯,否則背後就是無數雙拉你的手,腳下不是平地,是萬丈深淵。

老實說,我根不想寫這題。實在知乎推了太多次這玩意奶頭樂教育軟文了。

第一點,看看這些題目的描述,您真以為一兩句話就能說明一個父母他的教育態度,教育方式?什麽都決定不了。反而過分強調了孩子心理狀態,為什麽?培訓機構軟文都是這麽寫出來的。從學術來講,從沒證實過孩子年幼時的心理比成年後要敏感。為什麽要刻意描述呢?賣課。

第二點,過分強調細節教育的重要性,巴不得家長把每句話都說成了詩,這是一個陷阱。陷阱在哪兒?陷阱是這個年代,父母都不敢提貧富差距。而不是像高贊回答說的那樣,時時刻刻嘮叨。大家被嚇壞了,只能透過不斷掩飾並自以為這樣做能讓孩子逃避負罪。父母連真實的人性都不敢表現,怎麽敢教育孩子不負罪?父母的人設變成了「虛偽及給予尊嚴」,但真理卻是尊嚴是自我挑戰獲取的,而非他人給予。

人生是非常曲折的,越貧窮越曲折,如果兩句話就能輕易決定一個人,可見孩子被真相和虛無剝離的多痛苦。磨難可以提高一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搶奪資源的能力。不同的資訊量,可以提高孩子處理不同規則的能力。吃的用的來之不易了,告訴你怎麽了?

我父輩那個年代,紅薯要掰成三份,和我叔叔一人吃一片,我爺爺就告訴這哥三,這是他打了一晚上紙錢,就是打冥幣換的。我爺爺從小得過瘧疾,落了一身病,只能做別人都不願意做怕折壽的事情,把五個孩子養大,一樣成才。敢於說真話,讓他們去思考,做出0和1的選擇,這是追求真理的必經之途。追求真理必然會受到挫折甚至是侮辱,有了思考才能淡然處之,不比過分強調心靈脆弱高級?

拼命的往上爬,就是中國窮人與中產階級的孩子,處世的方式,缺乏資源就創造並掠奪資源,缺乏階級,就提升並摧毀階級。咱們中國的國情,就是一個資源不豐富,需要去奮鬥去甚至搶奪資源的環境,麻痹大意,不把自己鍛煉成狼崽子,怎麽去撬動利益的天平。

這兩天抖音上湘西的一位六歲小朋友病入膏肓的,父母窮的只能把他丟在醫院大廳。有人會問怎麽沒有保險呢?

第一,一千多塊一年的醫保,他們不見得付的起。

第二,醫保報銷前是要先支付的,他們也沒有。

第三,醫保報完了,其他支付的醫療費用,也是天外之物。

第四,家裏還有老人,其他孩子要吃飯,否則會餓死。

第五,不是有眾籌麽?眾籌永遠只能救那麽一家,去白血病吧,淋巴癌吧,肺癌吧,腸癌吧,燒傷吧,看一看,有幾個是不要眾籌的?

第六,不是有紅shi字會麼?這麽多年,紅shi字只會做兩件事:

1,向它輸血,有時候會送你一個U槽或者一把傘,中秋節會送你一個鹹蛋黃心的蓮蓉月餅。

2,在雲端普渡眾生。

好,這個時候部份人受不了了,質問窮人為什麽要生孩子?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您是不是要好好思考一下?窮人生孩子最大的受益者是誰?就是各位質問窮人的剛剛步入小康生活的中產,實際上中產這個概念,它本身是不存在的,也是奶頭樂的一部份。中產的大部份,不過是高級一點的無產,也就是高級工人(農民)。您之所以高級,正是由於底層在用身體轉化勞動力,給了您梯子。而他們的孩子如果不在高考中殺出重圍,他們就會繼續做地板做梯子。否則,地板和梯子就變成了您。這就是為什麽已開發國家要把工廠建到越南,中國,印度來的原因,因為已開發國家的高級工人(農民)需要梯子了。我們看到的德國的資產階和工人能和諧相處,正是因為他們的廠在上海,在蘇州,在東莞,在胡誌明。您還有信心質問他們麽?

我們的窮人不生了,唯二得辦法就是讓第三世界做梯子。或者徹底用機器人淘汰低端勞動力,當然這一點還遙遙無期。

刻意強調細節教育,絕非教育的本質,它也是一個社會陷阱。從未有人證實某一種表達方式,會給不同類別的孩子帶來負面效果或者正面效果。那麽奶頭樂教育,為什麽要強調細節教育,目的就是讓不同的孩子,努力的同質化去刻意表達「脆弱的心靈」。最後所有的孩子是否脆弱,已經不重要了,只要表現的脆弱,就能掏空具有消費能力的無產家長的口袋,有機會的話,能掏一掏部份資產的口袋。

可以清晰的看到,物質條件低下的無產,除了玩命和死亡,這樣1和0的選擇,他還有什麽選擇?他可以掏出一點錢去學習高階無產進行消費。最終不斷的形成龐氏騙局,即保護好孩童心靈就會有寶藏。這不是講道理,而是說結果。這也是文章表達的本意。

過分的細節教育對孩子發展有利不過是一種假象,是一種欺騙無產的假象。明智的人,他擁有不長期被語言困擾的能力,而被困擾的人,即便看到事實的真象,他同樣走不出來,或者掉入另一個深坑。離開父母後會被更多的瑣事而困擾,同時還會不斷強調這是父母的教育帶來的痛苦。卻忽略了,自己從頭至尾都沒有自我思考,來提高對抗語言的能力。這也不是講道理,而是結果。顯然,有一部份孩子,他適合奶頭教育,也有很大一部份,他能透過自身能力走出來。而從教育目的來分析,在資源匱乏不能同時平均分配的社會,把孩子教育成後者,就是目的。這也不是講道理,而是結果。

真正的教育方式,不同的人對應不同的社會類別,刻意強調同質化的家庭教育,不過是騙錢的玩意兒,它本質上就不符合教育心理學,更不符合人的主觀能動性。而高贊回答,她顯然沒有真正思考過不同的孩子的分型,與不同的教育的關系,只想往讀者嘴巴瑞塞奶頭,嘗到甜味。

有的孩子很容易被影響,有的孩子不容易,但是關鍵是什麽?不管是那種孩子,他要做的,就是跳出這個別人說學歷低,就一定要證明學歷不低,或者因學歷低難過的這個圈子。因為,這樣的爭執,對一個人有限的生命來說,毫無意義。一個急需提升階級的孩子來說,他被逼著跑,不完全是家長促使的,而是他的環境,他的社會理解能力綜合所致,自己到達了這個層面,顯然比其他孩子更符合中國環境。如何激發理解能力弱的孩子,顯然作為教育者和父母需要共同探索的,而不是去遵循某一種言論。言論絕非真理,但是探索,是追求真理的過程,不應該去抹殺它。

這個問題,更好的解答,就是家長說完貴之後,和孩子一起探討面對真象的感受,或者面對假象的感受,討論解決問題的途徑,做出長期規劃。而不是天天去圍著細節轉這種低效的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