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想告訴你,【忍受孤獨】是一種能力。
但是抱歉,這不真實。
【忍受孤獨】實際上是消耗意誌力遏制欲望和需求的過程。
它往往是被動的,是不得已的,是Have to的,而不是主動選擇的。
只是,當意誌力較為充沛時,這個忍受的過程可以被維持,而對人格外部性,也就是外部情緒支持的需求,是無時不刻的存在的。
類似於你的意誌力當了可消耗的能量護盾,或者奶頭樂和部份愛好當了止痛劑,而外部的攻擊沒有停止。
這無需能力,每個人在狀態好的時候都可以。
如果期望自己不那麽依賴社交和朋友,實際上,是要進行【孤獨的中立化】,不再將【孤獨】本身在語意上視為貶義,承認孤獨的過程中,同樣與社交一樣存在美、享受、收益。
進行【孤獨的中立化】,可以不被情緒驅動去進行社交,而對社交根據性價比進行篩選,收發自如,這才是一種較為重要的進階能力。
需要達成明確的戰略或戰術目標的時候,進行必要而投入的社交。
當目標不存在、不成立或者模糊的事後,也不會由於「需要人陪」、「需要人一起玩」、「需要人傾訴」等等,去被逼迫的,接近和相處那些實質價值為負值的社交人際。
更不會,莫名奇妙的被一些脫離當前實然的期望、刻奇、幻想,去交往那些奇奇怪怪的偽魅力人群,或者被非典型性精神狀態人群吸引。
這樣,【孤獨的中立化】就變成了社交自由的基石。
如何實作呢?
1,在社交分層的基礎上,只主動關註極少的親近者和利益攸關者的狀態和評價;
2,有良性的、可積累的、能夠專註投入的、以專家主義為目標的非奶頭樂愛好;
3,對社交資訊,尤其是交談軟件資訊施行鈍感訓練,改掉即時回復的習慣,改為每過一個周期(可以是5分鐘到一小時)進行檢查和統一回復。
4,遮蔽那種高頻更新的,長期作用可疑的社會熱點或熟人朋友圈類的資訊源。
5,建設自我評價的錨,從社會普遍眾位數角度作為參照,以自己的過去作為基準,以自己的已經行動的切實規劃(註意,此類規劃不包含空想和演戲)作為考核。
6,孤獨而無聊的時候,去找到那些偉大的靈魂寫下的文字,或拍攝的影像,他們是永不背叛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