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CEO馬斯克和美國當選副總統萬斯先後為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AfD)「月台」的言論在德國發酵,並引發輿論的強烈反彈。
德國總理朔爾茨日前表示,他對來自馬斯克的言語攻擊並不在意,但對其支持被視為極右翼的德國選擇黨表示擔憂。
不僅如此,鑒於馬斯克和萬斯與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的關系,德國輿論認為,幹預可能來自即將執政的美國新政府。
德國社民黨著名政治家穆岑尼希(Rolf Mützenich)就表示,德國政府必須澄清「競選活動中一再出現的不尊重、誹謗和幹涉是否也是以美國新政府的名義表達的」。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巴黎索邦大學博士生導師趙永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與拜登政府相比,特朗普方面並不那麽在意跨大西洋關系之間意識形態陣營的和諧統一,而註重於利益導向。
他補充道,在德國前總理默克爾執政時期,特朗普的上一個任期期間,特朗普同德國的關系就較為一般,且多次表態要使用關稅懲罰德國汽車業。
德國政界強烈反彈
據新華社報道,馬斯克日前撰文公開支持德國選擇黨,並在社交媒體對朔爾茨和德國總統法蘭-華瑟·施泰恩邁爾等人發起言語攻擊,在德國政界引發爭議。按馬斯克的說法,德國選擇黨是該國的「希望之光」,「只有選擇黨能夠救德國」。
馬斯克還寫道,他在德國的投資使他有權對這個國家的狀況發表評論。
萬斯則在社交媒體的一篇文章中寫道:「我不會在德國大選中為某個政黨背書,因為這不是我的國家,我們希望與所有德國人保持良好關系。」不過,為了保持中立,這位當選副總統還是補充說,馬斯克的上述評論文章「很有趣」,並為德國選擇黨辯護。
對此,朔爾茨和德國總理府都進行了回應。除了表示對馬斯克支持德國選擇黨這樣的政黨「令人擔憂」之外,朔爾茨也同時表示,「沒有理由去討好馬斯克」,不會邀請其存取總理府。
綠黨的候選人、現任副總理哈貝克也對馬斯克的言論表達強烈不滿,警告其不要幹預德國聯邦議院選舉。
哈貝克表示,巨額財富、對資訊和網絡的控制、人工智能的使用以及無視規則的意願,這些都是對德國民主的正面攻擊。
此前,馬斯克還呼籲朔爾茨辭職。德國政府發言人霍夫曼(Christiane Hoffmann)表示,馬斯克確實試圖透過他的聲明影響德國聯邦大選。「言論自由也包括最大的無稽之談。」他稱。
德國聯邦大選定於今年2月23日舉行。目前,朔爾茨將作為社民黨候選人參與角逐新任總理職位,其他候選人包括基民盟主席默茨、來自綠黨的哈貝克和德國選擇黨主席魏德爾(Alice Weidel)。
馬斯克還要加碼
2023年以來,德國選擇黨在東部多州選舉中多次表現亮眼,外界預計該黨在聯邦議院選舉中支持率將上升。現階段,該黨支持率在18%至20%之間,較2021年上屆選舉中10.4%的支持率幾乎翻番。
如果橫向比較的話,最新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德國選擇黨支持率高達19%,已超越綠黨(13%)、自民黨(3%)和朔爾茨所在的社民黨(16%),成為僅次於聯盟黨(32%)的德國第二大黨。
不過,多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專家和學者都表示,即便德國選擇黨能夠獲得較高票數,在2024年的這場選舉中,主流政黨仍牢牢固守「防火墻」,拒絕與德國選擇黨合作,阻止其透過組閣進入政府。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現代中國學院客座研究員史世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如果按現在的支持率來推算,聯盟黨肯定獲選的情況下,只需要再聯合社民黨和一個其他小黨就可以組閣,甚至在聯盟黨「再努把力」,支持率在大選前再上升一把到接近40%的情況下,只同社民黨組閣就可以了,這樣甚至都可以回歸「紅黑」聯盟執政時代。
他解釋道,魏德爾雖然被該黨推選成總理候選人,但不太可能當選總理,因為該黨得不到絕對多數,而其他政黨均已表示不會與德國選擇黨組成聯合政府,就連魏德爾本人此前都表示2025年不是其目標。
盡管萬斯可能不會再次就此發聲,但馬斯克明顯不想罷手。據悉,馬斯克正計劃在2月23日德國臨時大選前與魏德爾進行現場討論。這次對話預計將在馬斯克旗下的X平台上進行音訊直播。
馬斯克近來越來越頻繁地就歐洲政治發聲,他最近還批評了英國首相斯塔默及工黨領導的政府。
魏德爾的發言人塔普(Daniel Tapp)表示,此次討論「很快」就會舉行。他補充說,雖然日期尚未確定,但討論「肯定」會在選舉前進行。
目前還不清楚馬斯克對該黨的支持是否有助於該黨的選舉。
不過,馬斯克對德國選擇黨的支持讓人懷疑特朗普將如何與德國下一屆可能由保守派領導的政府合作。
一位默克爾時代多次策劃選戰的德國資深政策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某種程度而言,特朗普第二次擔任總統對德國來說可能實際上是一個「機遇」:就像一記警鐘,希望還來得及敲響。
他對記者表示,歐洲和德國在東部和西部都面臨著地緣政治沖突,還即將迎來一位像特朗普這樣的美國總統入主白宮,其計劃和目標再明確不過了——對德國的經濟肯定是不利的,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德國現在還不覺醒,我想我們就得捫心自問:「我們還值得被拯救嗎?」
「真心希望2025年將是德國新時代的開始。我們需要對世界以及我們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和重要性有更現實的認識」。他說。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