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高質素充分就業,是新時代新征程就業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素充分就業的意見】9月25日釋出,部署拓展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成才渠道、保障平等就業權利等二十四條舉措。這是新時代以來,首次從中央層面出台的促就業指導性檔。
看點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就業促進協調聯動
意見明確,強化宏觀調控就業優先導向,提出促進財政、貨幣、產業、價格、就業等政策協同發力。重大政策制定、重大專案確定、重大生產力布局要同步開展崗位創造、失業風險評估。同時要求增強現代化產業體系就業協同性。
「這些舉措旨在構建就業友好型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就業良性互動,使高質素發展的過程成為就業提質擴容的過程。」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就業創業研究室主任陳雲說。
2024年9月24日,河北省泊頭市金鍵模具有限責任公司技術人員在產品檢測車間內工作。 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企業是經濟的微細胞。意見首次提出,對就業示範效應好的經營主體,同等條件下優先保障建設用地計劃,優先提供用工支持服務。同時還明確培育就業擴容提質新動能,拓展數碼經濟就業新空間,增加綠色就業新機會。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李長安認為,應充分發揮技術進步對就業的「創造效應」,透過大力發展新業態、新模式,積極挖掘、培育新的職業序列,開發新的就業增長點。
看點二:著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
當前,「有活沒人幹、有人沒活幹」並存的結構性就業矛盾仍然突出。
意見明確要求,推動高等教育高質素發展,根據社會需要、產業需求、職業開發最佳化調整學科專業設定,對就業質素不高的專業實行紅黃牌提示制度。
「這將推動高校擺脫‘重學歷、輕技能’觀念,加快學科調整,加大與市場需求對接,培養出用人單位真正需要的、擁有一技之長的勞動者。」李長安表示。
2024年6月3日,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機器人研發工程師在偵錯。 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意見在強調統籌抓好教育和就業的同時,就完善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和激勵制度作出全面部署。包括指導企業按規定足額提取和使用職工教育經費,引導企業逐步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等。
「高質素就業意味著更需關註提高勞動者進入就業市場後的競爭力,為職業轉換、升級提供支撐。發揮薪酬激勵作用,讓‘技高者多得’,提高技能人才獲得感。」陳雲說。
看點三: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
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是就業工作重中之重。針對不同就業群體面臨的不同問題,意見突出精準分類施策。
2024年9月25日,雄安新區舉辦2024年河北省畢業生就業市場雄安新區專場招聘會暨河北雄安新區大型人力資源招聘會。 新華社發(落飛麟攝) 著眼於拓展青年就業成才渠道,意見提出,鼓勵青年投身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創業,有條件的地方可對到位於縣鄉中小微企業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對就業困難人員、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的,意見要求,按照規定給予一定的社會保險補貼。
針對3億農民工群體,意見提出,拓寬農村勞動力就業增收空間,推出一批適應鄉村全面振興需要的新職業,註重引導外出人才返鄉、城市人才下鄉創業。
「近十年在中西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增長27.1%,越來越多人選擇返鄉創業。」陳雲說,這次意見首次提出加快形成雙向流動、互融互通的統籌城鄉就業格局,意味著將進一步加大支持、完善相關服務。
看點四:健全精準高效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
就業服務體系不完善導致資訊不對稱、供需失衡,也是就業市場承壓的一大原因。
將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及國土空間相關規劃,打造「家門口」就業服務站、「15分鐘」就業服務圈,建立全國統一的就業資訊資源庫……意見作出一系列安排,健全精準高效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
2024年9月25日,「金秋送崗 職等你來」杭州市新制造專場招聘會舉行。 新華社記者 韓傳號 攝 「健全勞動力市場和完善就業服務,是提高勞動力市場效率的核心。」李長安說,多用數碼化手段創新服務模式,將有效提升求職招聘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降低供需雙方搜尋匹配成本。
看點五:提升勞動者就業權益保障水平
權益保障問題,廣大勞動者高度關註。
意見明確,保障平等就業權利。堅決破除影響勞動力、人才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同步推進戶籍、用人、檔案等服務改革,消除地域、身份、性別、年齡等影響平等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和就業歧視。
「意見將就業歧視納入勞動保障監察範圍,女性、大齡勞動者公平就業的權利將得到更好保障。」陳雲說。
2024年9月19日,浙江省諸暨市嶺北鎮一位主播在直播銷售嶺北鹽焗雞。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與此同時,意見要求,健全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社會保障制度,全面取消在就業地參保戶籍限制。推動失業保險、工傷保險、住房公積金向職業勞動者廣覆蓋。
「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已累計參保900余萬人,我們將繼續完善相關政策,擴大試點範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政策研究司司長盧愛紅介紹,同時將積極暢通靈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參加職工養老保險渠道,提升其參保和享受待遇的便捷度。
策劃:陳芳
記者:姜琳、黃垚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