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遺產的當代蛻變
記徐匯濱江不可移動文物·西岸穹頂藝術中心
提到徐匯最近幾年的新發展重點,肯定繞不開成功轉型的濱江地區。曾經倚靠黃浦江畔發展起來的「老工業銹帶」,依托留存下來的人文歷史風貌,在新時代歷經華麗蝶變,成為文藝、體育類時尚地標聚集地。
西岸穹頂藝術中心外觀
今年10月,借著巴黎奧運會余熱猶存的東風,「FISE極限運動世界巡回賽·上海站」在金秋的徐匯濱江舉辦。包括因中國選手奧運奪金而廣受歡迎的「自由式小輪車」在內的6類比賽專案,紛紛亮相,點燃體育愛好者們的心中激情。本次巡回賽主場館舍之一便是造型獨特的「西岸穹頂藝術中心」,同時也是「徐匯區文物保護點」,登記名稱為「華商水泥公司龍華廠預均化庫舊址」。
上海水泥廠建築圖紙
上海華商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龍華廠於1920年興建,創始人是著名的民族資本家巨頭劉鴻生。擁有「火柴大王」「紡織大王」「水泥大王」等多項「王冠」的他,聯合老鄉朱葆三斥巨資在龍華鎮南部廣大區域興建第一家華資濕法水泥廠,引進當時在世界上領先的德國技術,長遠目的是「師夷長技」,培養更多中國自己的水泥生產人才。1923年,龍華廠開始生產「象牌」水泥,因可靠耐用,長期在與進口水泥的激烈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暢銷全國。龍華廠也漸漸發展成為亞洲最大的水泥廠。
愛國資本家劉鴻生
新中國成立初期,華商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龍華廠改稱上海水泥廠,完成了公私合營。在占地廣袤的廠區內,有多處單體建築入選了第二批「上海工業遺產」名錄,其中1994年建成的預均化庫,其規模是當時中國水泥制作行業同類之最,技術水準達到亞洲頂級,因此有特殊的歷史價值,成為老廠區內獲得「不可移動文物」身份的一枝獨苗。
上海水泥廠預均化庫舊照
2010年世博會前夕,在歷經大半個世紀的發展後,為適應城市改造更新和行業可持續發展,上海水泥廠整體遷址他處。之後十來年,廠區面貌發生不小改變,和幾處工業遺產一起完整保留的預均化庫舊址,經歷過幾番較小振幅修繕改造,結合徐匯濱江打造文化時尚類地帶的大背景,陸續舉辦了幾次藝術展覽和文藝演出。出於加強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和活化利用的需求,2023年對這幢建築完成了保護性修繕。透過修繕,在保持建築風貌和結構安全的前提下,結合後續使用功能的需求,對建築內部的空間布局和設施器材進行了調整和完善,最終預均化庫舊址以「西岸穹頂藝術中心」的身份全新亮相。
西岸穹頂藝術中心內部
新的穹頂藝術中心承接各種會展、演出,引入了一些室內體育賽事專案。在FISE極限運動巡回賽落幕之後,以穹頂藝術中心為核心的「GateM 西岸夢中心」濱水文化發展專案將深入推進建設,屬於徐匯傳統亮點的體育元素將再度增加。現今,活動區域還僅限於濱江偏北地帶的滑板和攀巖等專案,接下來在穹頂中心以南地帶也會開辟新的場地,兩大版塊遙相呼應,共同促進徐匯商旅文體展融合發展。
徐匯濱江濃厚的體育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