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今年10月,歐盟不顧中方反對而作出錯誤決定,在原有10%關稅的基礎上,對中國電動汽車出口生產商加征關稅,其中點名針對吉利汽車的稅率為18.8%。
12月19日,香港【南華早報】刊發了一篇對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桂生悅的獨家專訪,探討這家車企對於歐盟關稅的看法以及海外戰略。而在訪談中,桂生悅提到最多的,就是「技術優勢」。「憑借我們在各方面的技術優勢,我相信我們有能力消化(歐盟的)關稅。真正有效降低成本的方法是技術進步。」
桂生悅認為,吉利不僅能夠應對歐盟加征的額外18.8%關稅,進口關稅也不會阻礙該公司在歐洲大陸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但他同時也表示,與其他一些中國車企赴歐洲投資建廠不同,吉利目前希望透過與當地企業合作來提升海外銷量,無意去那裏建廠。
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桂生悅 【南華早報】
桂生悅認為,中國的汽車銷售可能已經達到峰值。「如果未來幾年,每年的汽車總銷量能夠維持在今年這個水平,那就很不錯了。這是我對市場的基本判斷。」他表示,得益於外國消費者對吉利智能汽車日益濃厚的興趣,預計到2025年,吉利汽車的海外銷量將超過其在中國內地的業務。
桂生悅表示,雖然許多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已經在匈牙利和泰國等國家建立了制造工廠,但不同的是,吉利則希望透過與當地企業的合作,來提升包括亞洲和歐盟在海外銷售額,即實施一種「輕資產戰略」,以一種公司資產負債表上僅持有少量固定資產的商業模式來拓展海外市場。
「你必須以系統的方式實施你的全球化戰略。吉利將針對不同國家和地區采取不同的策略,我相信我們在這方面有自己的優勢。」他指出,吉利意識到自身在國外的技術和售後服務網絡方面存在不足,因此目前沒有在歐盟建廠的計劃。
當地時間10月29日,歐盟委員會不顧中方反對,在理由完全站不住腳的情況下宣布結束「反補貼調查」,執意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為期五年的所謂「最終反補貼稅」。根據歐委會當天釋出的聲明,在原有10%關稅的基礎上,中國出口生產商將被加征以下反補貼稅:
比亞迪:17.0%;吉利:18.8%;上汽:35.3%;
其他合作公司將被征收20.7%的關稅;
在提出單獨審查請求後,特斯拉將被征收7.8%的稅率;
其他所有不合作的公司將承擔35.3%的關稅。
聲明同時說,歐盟和中國繼續努力尋找與世貿組織相容的替代解決方案。此外,歐盟委員會還對與個別出口商就價格承諾進行單獨談判持開放態度。
自中國和歐盟之間就電動汽車征稅問題發生貿易爭端以來,一方面歐方不顧中方強烈反對,執意發動保護主義行徑;另一方面,歐方仍多次表態,願繼續與中方談判,以達成避免征收關稅的潛在協定。無論從具體投票還是公開表態來看,歐盟內部在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
11月23日,歐洲議會貿易委員會主席貝恩德·蘭格(Bernd Lange)前腳剛剛放風「中歐接近達成協定」,而後又有歐盟官員傳出自相矛盾的聲音。路透社11月25日援引歐盟官員的話稱,有關「中歐將達成協定」的說法是不正確的,美媒彭博社同日也引述訊息人士的話透露,最近幾周中歐談判進展有限,雙方接觸不多,歐盟成員國沒有收到任何重大進展的通報。
此前,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曾就歐盟公布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終裁結果答記者問。
發言人稱,我們註意到歐方釋出的公告。中方多次指出,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存在諸多不合理、不合規之處,是以「公平競爭」為名行「不公平競爭」之實的保護主義做法。中方對裁決結果不認同、不接受,已就此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提出訴訟。中方將繼續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發言人表示,同時,我們也註意到,歐方表示將繼續與中方就價格承諾進行磋商。中方始終主張透過對話磋商解決貿易爭端,也一直在為此做出最大努力。目前,雙方技術團隊正在進行新一階段磋商,希望歐方以建設性態度與中方共同推進,按照「務實、平衡」的原則,相互照顧核心關切,盡快達成雙方均可接受的解決方案,避免貿易摩擦升級。
上汽集團出口至歐洲的汽車 上汽集團
【南華早報】指出,近年來,中國車企組裝的智能電動汽車,具有自動駕駛系統和數碼駕駛艙,正變得越來越受歡迎。
當地時間12月16日,馬來西亞汽車制造商寶騰汽車推出了e.Mas7 SUV,這是該國首款全電動汽車。寶騰汽車49%的股份由吉利持有,而這款e.Mas7 SUV是基於吉利的銀河E5打造的。
今年早些時候,吉利持有34%股份的雷諾南韓汽車推出了Grand Koleos SUV,配備插電式混合動力和汽油版兩種車型。而在歐洲,吉利依靠的是沃爾沃汽車的銷售網絡,沃爾沃也由吉利控股。
今年1月至11月,吉利的國產汽車出口量同比躍升56%,達到37.9萬輛,占同期公司總銷量的19.3%。而在國內市場,吉利汽車今年前11個月的銷量同比增長26.1%,達到159萬輛。同期,其電動汽車交付量同比增長92%,達到77.7萬輛。
報道稱,雖然吉利希望從燃油車中獲利,但其向電動汽車的轉型也已經在加速。目前,吉利的一半產量都是電動汽車。桂生悅表示,吉利的電動汽車業務已實作盈虧平衡,這在中國內地的電動汽車組裝商中也實屬罕見。
「過去幾年裏,電動汽車概念在資本市場非常火熱,有投資者願意為好故事買單。」桂生悅說:「現在,汽車制造商的資本市場估值已經趨於正常,如果你不能賺錢,那就行不通了。」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