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提醒平台對於直播間售假行為的打擊,要有新的對策。
▲主播賣力地向消費者證明其產品是100%山羊絨的材質。圖/央視新聞
文
| 楊末
在某平台的直播間裏,一款浣熊絨的產品直接被宣傳成100%山羊絨的羊絨衫。而據央視新聞報道,在桐鄉市濮院鎮,記者不僅看到一些羊絨衫有虛標成分比例的現象,更有甚者將羊毛以及其他動物纖維,冒充羊絨進行銷售。
據悉,一些商戶專門給直播間供貨,明明是羊毛衫,卻打上「100%山羊絨」的標。而類似公然售假的直播間並不怕被舉報查封賬號,查封以後馬上再開一個新號,晝夜不停地直播賣貨。
進入秋冬季,在各大電商平台上,尤其是網絡直播間中,低價羊絨似乎成了一股商業潮流。一些主播向直播間裏的觀眾反復強調水洗標上「100%山羊絨」的字樣,直接出示產品的檢測報告,還采用火燒羊絨衫表面等方法,賣力地向消費者證明其產品是100%山羊絨的材質。
然而,從媒體調查來看,這些在直播間極力標榜正品的行為,更像是一種心虛的套路化「表演」。有業內人士直白地告訴記者,水洗標上的含絨量想寫多少都可以,完全取決於羊絨衫的價格定位,想賣貴些就標高些。也就是說,不管是水洗標,還是檢測報告,眼見都不等於「為實」。
眾所周知,近年來,直播間帶貨主播因為賣假貨翻車的問題,早有前車之鑒,甚至不乏一些知名網紅主播也栽在這個問題上。如此普遍的「知假售假」斷不該繼續如此大行其道,更不該讓其封禁之後重開新號。
針對直播間的售假行為,這些年各平台的規範力度不可謂不大。如有的平台宣布,主播賣假貨將被永久封殺。有的平台披露,僅今年就主動打擊了12萬余個售假直播間,處罰3.2萬余名主播。
但是,若「查封以後馬上再開一個新號」就可以繼續直播帶貨屬實,這意味著,一些售假商戶已經呈現狡兔三窟之勢,相應的查封治理也面臨防君子不防小人的困境。
當查封以後可以再開新號,乃至於一些商家已到了「不怕舉報查封賬號」的地步,這意味著單純的封號處罰,已經無法真正有效遏制售假方在直播間繼續大肆「割韭菜」。
這樣的治理「連鎖反應」,顯然是耐人尋味的,也提醒平台對於直播間售假行為的打擊,要有新的對策。比如,查封售假賬號之余,這些假冒產品,是不是也該在平台上進行同步「封殺」?
這背後可能涉及平台的治理能力問題,但加大對新註冊售賣同類產品的直播賬號的稽核力度,阻斷其借新號繼續在直播間招搖撞騙的可能性,並向監管部門及時共享相關假貨資訊,也是平台治理的應有之義。
同時,監管部門也不妨主動在直播間獲取制假售假犯罪案件的線索。要知道,像直播間售賣的虛標含絨量的假冒羊毛衫,其背後往往對應的是囊括制假售假、提供虛假檢測和虛假標簽等一條龍「服務」的犯罪鏈條。
也因此,只有順藤摸瓜,將相關治理從直播間深入到線下,由管賬號覆蓋到管人、管貨源,才能真正對這類寄生在網絡直播間的制假售假產業鏈予以連根拔起,並形成有力震懾,而不是助長「不怕封號」的底氣。
無論如何,網絡直播間都不該成為各類假貨狂歡的天堂。這不僅關乎消費者權益,也關系到市場的公平競爭。平台應該守土有責,嚴把入口關,監管部門也該精準出擊,及時斬斷假貨借直播間「登堂入室」的違法之路。
撰稿 / 楊末(媒體人)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