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中國,大不一樣了

2024-09-06心靈

(一)

中國,大不一樣了。

有這樣的感慨,是因為這兩天,我連續參加了兩個論壇。一個是9月2日的中國-印尼媒體論壇,一個是9月3日的明德戰略對話。

馬丁·雅各,一個我比較尊敬的外國學者,在明德戰略對話中下了一個結論: 中國,現在成了一個巨大的現代化出口國。

怎麽講?

因為按照他的觀察,以前的現代化,都是西方主導進行的,即便日本也不例外;但中國不一樣,而且,中國還在幫助全球85%人口的發展中國家,透過「一帶一路」,共同實作現代化。

「這是西方人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 馬丁·雅各感慨,「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式現代化,不僅僅改變了中國自己的發展,它同時也改變了發展中世界的現代化行程。」

以前,中國出口商品;現在,中國還出口現代化。

聽來,耳目一新。

中國,確實大不一樣了。

綜合這些來華的知名學者、媒體老總發言,對於中國,他們大致有三大感慨。

感慨一,中國不一樣,因為中國發展太快了。

歐洲亞洲事務研究所(EIAS)總裁顧愛樂(Axel Goethals)就說,他1978年第一次訪華,見證了中國的飛速發展。

「我們確實看到,中國現在已經成為一個真正的發達的國家,這巨大的成就值得我們尊重。」他說,去中國一些城市出差,時隔3個月或者半年再去,會發現讓人驚訝的重大變化。

在坐了中國復興號高鐵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法學與國際事務教授白軻由衷感嘆:「真羨慕中國有這樣先進的高鐵。」

成就確實巨大。當然,是否已經已開發國家,我們聽聽就好。

感慨二,中國人不一樣,官員越來越自信開放。

尤其是明德戰略對話, 坦率地說,這是過去幾年來,我在國內參加的最開放最坦誠的一次對話了。

老外們也不客氣,闡述自己的中國感覺,贊揚肯定有,但也有疑慮,甚至批評。

我們什麽態度?

讓我尤其意外的,出席的中方官員也沒有回避,而是侃侃而談,闡述我們的觀點,甚至對他們錯誤觀點予以當面駁斥。

我看到,有老外學者也很驚奇,這樣坦誠的交流,尤其是中方官員開放自信的態度,他們也沒想到。

感慨三,針對中國的謠言太多,太誤導人

顧愛樂在發言中就說,在歐洲,很多人,包括很多政策制定者,其實對中國都知之甚少。

「他們不知道中國在快速變化,絕大多數歐洲人,還基於他們10年前,甚至20年前的刻板印象。」他說。

這樣的政策制定,符合實際情況嗎?

這種誤解,其實廣泛存在。

在中國-印尼媒體論壇上,來自印尼的【羅盤報】總編輯蘇塔就舉例說,調查數據顯示,如果印尼人要買新能源車,他們的首選不是中國車,而是日本車。

為什麽?

不是中國新能源車不好,而是遠遠比日本車好。但對不起,關於中國,一些主串流媒體,尤其是社交媒體上,充斥著各種謠言、汙蔑,甚至妖魔化。

所以,很多人來到中國,才知道,他們以前聽到的看到的印象中的,完全是一個錯誤的中國。

(二)

兩場活動,也有不少交鋒和火花。

比如, 中國,到底是親俄還是親烏?

克勞斯·拉雷斯,美國韋遜中心全球歐洲與基辛格美中關系研究所研究員,他認為,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應該要為解決俄烏沖突做出貢獻。

在他看來,在很多國家,特別西方國家眼中,中國不是一個中立國,比較親俄。他建議,你們中國不要太親俄,要承擔起讓俄烏談判的歷史責任。

我看到,人大的王文教授當場就說,親俄這個結論,我不贊成,不能把中國和俄羅斯兩個主權國家間的正當貿易,就視作中國親俄。

他說, 如果中國真親俄的話,中國可以做的最重要或者最直接的事情,就應該向俄羅斯出口無人機,「因為全世界70%的無人機,都是中國制造的,如果中國真出口無人機給俄羅斯,俄羅斯還能打這個熊樣嗎?早就贏了。」

全場哄堂大笑。

拉雷斯也笑著說,是的,這也是為什麽我們要在這裏展開對話的原因,就是要求同存異,了解不同的立場。

參加這次對話的,還有來自美國國防大學的教授謝菲·格雷許。

他強調了對話的重要性,認為中美之間尤其需要加強溝通,現在還是一個機會視窗,但考慮到美國大選將近,「視窗非常小」……

有意思的一幕,發生在隨後的交流中。

我看到,有中國官員當場就笑著對格雷許教授說,你來得太好了,我特別贊成你說的「加強溝通、相互學習」。

但他話鋒一轉說, 我最近也看到,美國一些研究軍事的智庫的所謂中國報告,可以說是千瘡百孔,毫無邏輯。

「請您把我的這句話帶回去,跟你的同行說一下,中國有個叫XX的家夥,對他們寫的這些狗屁不通的文章,感到非常憤慨。」

他接著說,有些美國人,就為了把中國塑造成一個侵略國家,完全是胡說八道,根本沒有邏輯,他們根本不了解中國。

說得好!

(三)

最後,怎麽看?

完全我個人的看法,還是粗淺三點吧。

第一,世界被有些人蒙蔽了。

這還真不是危言聳聽。

關於中國,關於中國制造,關於中國戰略,等等等等,只要涉及中國,尤其是在一些西方國家,人們看到的聽到的印象中的,是真實的中國嗎?

很多都不是。

不然,這些專家學者、媒體老總,也不會到中國來,有的連連驚呼:看到了不一樣的中國。

在西強我弱的國際輿論格局下,突破真挺難的。

但再難也要做。

第二,更自信更開放的交流。

這些論壇上的交鋒和火花,不就是自信開放的充分展現嗎?

對中國,外國人有些質疑和批評,都很正常,不要怕,天塌不下來。

我們更可以有針對性地解釋、澄清,對錯誤言論,也不要客氣,該批評批評。

什麽是敢於鬥爭,善於鬥爭?

這才是敢於鬥爭,善於鬥爭。

但坦率地說,在涉外活動中,敢於鬥爭難,善於鬥爭更難。

這不是簡單寫一兩篇稿件,發表一兩個演講,就能做到的,這需要策略方法技巧,需要遵循傳播規律,有針對性、持之以恒地做,可以是戰略對話,也可以是類似印尼-中國這樣的媒體論壇。

更開放,就更自信;更自信,就更從容。

第三,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只要不是戴有色眼鏡,歡迎外國朋友,專家學者,多來中國走走看看。

即便戴有色眼鏡,也沒關系,百聞不如一見,事實總勝於雄辯。

中國很開放,不是很多外國人想象的那樣。

中國當然有挑戰,但中國人更有對策,有幹勁。

事實上,環顧當今世界,有幾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安定祥和,還在努力發展?

昨天,走過長安街,我突然發現,幾十個非洲國家的國旗,正在迎風招展,今年最重大的主場外交——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就要召開了。

全世界的目光,正聚焦在北京。

中國,確實大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