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即將過去,今年銀行業IPO市場一直比較低迷,不過最近終於有了些新動向。
根據港交所披露的訊息,宜賓市商業銀行在12月20日透過聆訊環節,距離在香港主機板上市僅一步之遙。一旦在港股成功上市,該行將打破內地銀行在港股市場超過三年的IPO沈寂局面,成為繼東莞農商行之後又一家在港上市的內地銀行。
今年截至目前,A股市場銀行股IPO仍「顆粒無收」,不僅未有銀行成功實作上市,反而有3家主動撤回了申請,使得排隊企業數量減少至7家,部份銀行由此嘗試轉向港股市場。
業內人士認為,明年預計中小銀行登陸A股市場的可能性較小,不少銀行可能會轉戰港股市場,但港股市場對內地中小銀行的關註度不高,中小銀行估值普遍較低,且港股市場的流動性相對有限。
上市之路較為曲折
歷經此前兩度遞表失敗,宜賓市商業銀行港股IPO之路終於取得了一些實質性的進展。
近日,公布了宜賓市商業銀行聆訊結束後的資料檔,表示其透過聆訊,其上市聯席保薦機構為建銀國際和工銀國際。
「不出意外,銀行後續上市行程有望穩步推進。」投行人士告訴記者,透過聆訊表明該行已經透過了港交所對其上市資格、業務可持續性、合規性等方面的詳細審查,是一個積極訊號,但還需完成路演、招股等後續步驟,最終才能正式掛牌上市。
公開資訊顯示,宜賓市商業銀行成立於2006年末,由宜賓市城市信用社改制而來。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其資產規模突破1000億元,躋身千億級別城商行之列。
目前,該行是宜賓市最大、四川省第二大的城商行,主要股東有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宜賓市財政局、宜賓市翠屏區財政局、宜賓市南溪區財政局,持股比例分別約為19.99%、19.987%、19.98%、16.94%。
宜賓市商業銀行上市之路較為曲折。自2021年底宣布「加速實作千億市值上市銀行」的目標以來,宜賓市商業銀行已經三次向港交所送出了上市申請,而先後已歷時一年半。
資產質素有待提升
從招股說明書中可以看到,宜賓市商業銀行整體資產規模擴張明顯,但凈利潤波動較大、資產質素亦有待提升。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宜賓商業銀行的總資產規模剛剛突破千億元,為1001.93億元。此前的2021年至2023年,該行的總資產規模分別為684.90億元、804.13億元、934.44億元。
不過,將宜賓市商業銀行放在整個四川省來看,資產規模較為一般,頭部城商行成都銀行總資產規模達到萬億元,四川銀行資產規模也達到了3379.65億元,另外兩家城商行天府銀行和綿陽城商行總資產規模也超過2000億元。
宜賓市商業銀行近年來利潤波動也比較大。財報數據顯示,該行2020年實作凈利潤3.3億,同比增長135%,但此後的2021年、2022年、2023年凈利潤增速遠不及2020年,分別為7.3%、24.2%和7.0%。
資產規模較為一般且盈利情況波動,宜賓市商業銀行對單一客戶群體的依賴程度較高。貸款方面,截至今年6月末,宜賓市商業銀行向五糧液集團上下遊合作夥伴提供的貸款及墊款總額約為25.62億元;同期,該行向五糧液集團上下遊合作夥伴發行的銀行承兌匯票余額約為37.73億元,占到宜賓市商業銀行承兌匯票總余額50%。
存款方面,宜賓市商業銀行對五糧液的依賴程度也較高。截至今年6月末,宜賓市商業銀行的公司存款總額(不包括應計利息)為約395.35億元。而五糧液在2024年半年報,報告期內,五糧液存放於宜賓商業銀行的存款余額為129.09億元,占比超過了三成。
值得關註的是,在資產質素方面,宜賓商業銀行承受一定壓力。雖然不良貸款率得到控制,截至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該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2.27%、1.77%、1.76%和1.72%,但不良貸款余額出現增長,分別為8.04億元、7.73億元、9.04億元和9.44億元。
未來放閘的可能性較小
最近幾年銀行A股上市明顯放緩。2020年至2022年分別有1家、4家和1家銀行上市,與2019年的8家相比差距明顯。
2022年4月,江蘇大豐農村商業銀行未能透過證監會正選,打破了銀行類金融機構IPO「逢會必過」的慣例。此後,2023年再未有任何銀行上會,銀行上市明顯遇冷。
今年截至目前,不僅沒有銀行成功實作上市,而且在排隊等待IPO的銀行中,已有3家主動撤回了上市申請,使得排隊企業數量減少至7家。
在「等候區」的7家銀行裏,上交所主機板有3家,分別是湖州銀行、湖北銀行和昆山農商行。其中,湖州銀行的稽核狀態為「已問詢」,而湖北銀行和昆山農商行則處於「已受理」狀態。深交所主機板則有4家銀行,包括廣州銀行、順德農商行、南海農商行和東莞銀行,稽核狀態均為「中止」。
「今年的資本市場整體較去年表現稍好一點,但IPO仍呈現收緊趨勢,未來短時間放閘的可能性較小。」一位資深投行人士對記者表示,明年預計中小銀行登陸A股市場的可能性較小,有銀行可能會轉戰港股市場。
面對國內資本市場的上市難度,今年年內已經有部份銀行嘗試轉向港股市場。前述人士對記者表示,今年選擇赴港上市的企業明顯增多,主要是為了規避A股市場的監管壓力,投資人尋求結束渠道。
「港漂」銀行股估值偏低
但對於中小銀行來說,轉戰港股市場也許並不能收獲預期的效果。比如宜賓市商業銀行,2023年首度遞表失效後、今年3月再次遞表失效,直到近日才有了進展。還有在港上市八年多的錦州銀行宣布退市,股價從上市首日開盤價的4.67港元/股跌至退市時的1.38港元/股。
此外,中原銀行、甘肅銀行、江西銀行等在港股掛牌的銀行,其股價均已跌至1港元/股以下,淪為所謂的「仙股」。以哈爾濱銀行為例,雖然其股價自年初以來上漲了38%,但截至12月24日收盤時,該行股價僅為0.330港元/股,市凈率為0.065倍。總體來看,港股市場上的內地銀行股交易並不活躍,例如中原銀行、瀘州銀行、九江銀行在4月9日全天均未有成交記錄。
不僅在二級市場上股價表現較為一般,在港上市的銀行在分紅方面也表現得並不理想。根據Wind數據,2023年僅在港股上市的16家銀行中只有10家進行了分紅,總金額為85.2億元。盛京銀行、哈爾濱銀行、甘肅銀行、中原銀行、渤海銀行和九台農商銀行等6家銀行選擇了不進行分紅。
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港股上市的銀行之所以不派發股息,主要是因為它們的業務發展和監管環境所致。一方面,部份中小規模銀行發展較為遲緩,收入提升空間較小;另一方面,監管機構的要求促使一些銀行將利潤再投資以提高資本充足率。
「港股市場對內地中小銀行的關註度不高,導致其估值普遍偏低,且港股市場的流動性相對有限。此外,銀行股,特別是中小銀行的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較弱,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投資者對其未來的發展前景缺乏積極的預期。」一位銀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