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個問題問得比較早,今年全球遭受疫情,經濟低迷,在這個背景下,不少國家動起了金融手腕,美國國會3月底投票透過的2萬億美元刺激計劃中,納入了現金補助政策:其中2900億美元將用於向納稅人直接派發一次性支票,年收入7.5萬美元以下的成人可獲得1200美元(約合8527元人民幣),補助隨收入水平提高而遞減,年入超過9.9萬美元的將被排除在補貼範圍外;兒童每人將獲得500美元。美國國稅局4月11日透過社交媒體表示,已經開始向個人賬戶發放紓困金。
這樣做當然有好處, 表面上看 ,不僅可以補貼窮人,讓他們暫時衣食無憂,還是一項促進縮小貧富差距的舉措,因為高收入的人並不在補貼範圍之內。(此添加於2020年5月26日)
不過,對此我是呈悲觀態度的,並不是說這種方法不能刺激經濟,而是對其產生的後續效應是悲觀的。
首先是馬太效應,有錢人會透過這種方式得到一點點錢,然後透過其雄厚的資本捲動,像橡皮泥一樣粘上更多的「土」。說實在沒錢的人花完了這點錢,根本就不可能透過撬動資本來獲取更多收益(因為沒錢),最後花完之後,也就那樣了。實際上這種方法並不能縮小貧富差距,還有進一步擴大「溝壑」的趨勢。 真正貧困的人不會因為一點錢而擺脫貧困,古人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其次是蝴蝶效應,人們總是喜歡自作聰明,看得到眼前,看不到未來,重大事情的影響比蝴蝶扇扇翅膀可要厲害。回到經濟上面,其實金錢的進入和結束並不是簡單的問題,就像並不是市場上的金錢多了就好,有人說:資源的緊缺與通貨的膨脹至少是現在可以忽略的問題,那我再投擲一個問題,那以後呢?法國國王路易十五說過「 我死後哪怕洪水滔天。 」可是……
最後還有一系列效應,這並不是簡單的一加一等於二的問題,但效果肯定是不如人意,極小的概率才是差強人意。
評完了外國,再說一說中國,今年兩會召開之際,我看到了一個新聞,一個自作聰明的政協委員,朱準備建議政府發疫情補貼,每人2000元半年內花完,對此我深感悲哀,大概人們通往黎明之時,總會有一段黑暗。這種無條件發放現金的方法,只有一個表面意義,那就是補貼家用。至於後續刺激經濟的產生的負面後果,我就呵呵了。
經濟並不是完全可以透過政府來調控,可能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座標:小縣城,商鋪房價一萬五,住宅房價七千,而人均月收入3000元。對比幾次重大調控政策之前的房價,已經漲瘋了,言下之意,調控之前還是較為正常的。
我已經詞窮了,如今生活的壓力不是我們逃離塵世的借口,但實在是有些難。生活會一直下去,但決策會影響很遠,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