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認為他人不夠【堅強】的時候,
不要輕易指責,因為我們可能沒有設身處地的共情ta的遭遇和過去。
心理的韌性,也就是口語語境下的【堅強】,並非天性。
需要很多經歷的支撐,以提高(外部刺激誘發精神暴擊的)閾值。當經歷不夠的時候,外部刺激誘發情緒劇烈波動的閾值很低,就會很容易被一些看上去不大的事情破防,或者輕佻的進入某種自我贊許和驕傲。
也需要一些資源的支撐,來提供容錯率和安全感,一位有足夠兜底的朋友,即使面對巨大的打擊,也會有那麽一個安全屋,作為休息和回血的地方,因而會更容易在困難和挑戰下具備勇氣甚至愈挫愈勇。
同時,我們註意到,在當代年輕人身上有一些時代的特質,與上一代人不同,他們的幼年和少年相對而言,物質上生理上的貧瘠造成的傷害較少,精神上的焦慮和壓力卻由於新媒體的出現以及對於未來的普遍高期待,而變得有更多的創傷。
這些創傷一旦被特定的困難啟用相似的情景,就可能造成比其他人更加嚴重的心理傷害。
這也是上一代人不夠理解當下年輕人的一個原因吧。
但是,
從長期主義的角度而言,周期律可以看做在蕭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