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人究竟能不能拿MBTI來定義自己?

2023-12-11心靈

本質問的是一個人能不能被單一的身份認同繫結的問題, 身份認同單一其實很容易讓人魔怔,但讓人魔怔的本質原因是這個人缺乏社會支持系統和話語權(社會關系), 所以被單一的符號話語鎖死,只能簡單化透過MBTI榮格八維處理所有認知。比如說出現人際關系摩擦第一反應是說對方是S我是N所以我們水火不相容,透過封閉式的歸因讓自己自洽,讓MBTI榮格八維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這樣的情況下,這個人就不是在討論MBTI理論本身了 ,而是為了透過「有集體共識的黑話」獲取話語權,透過在黑話裏面占據上風,讓自己擁有一種「被MBTI黑話賦予的權力感」。然後說下身份認同最初級的形式是什麽,包含但不限於以下三點:

1. 名字 如:張翠花 王鐵牛等

2. 社會符號 如:家境 學歷 階級 1.8m多金男 江浙滬獨生女等

3. 自我認同 如:IMSB REST IMNB/高敏感/斯萊特林等

人們透過身份認同和「規訓想象出來的三六九等」決定每個人話語權力。而在主流社會的規則裏沒有得到「高等認同的人」則會選擇透過小眾圈子,建立黑話符號去獲得話語權,最典型的就是貼吧話語,比如說當人自稱孫吧男的時候,ta就會覺得這個符號認同,讓他成為了某個能接納ta的群體的「高等人」,讓他擁有了審判孫笑川、女性或更多其他人的權力與優越感。再比如說MBTI榮格八維的亞文化圈子的黑話身份認同,即:我(們)可以決定你是什麽MBTI類別,我(們)可以給你除籍,從N除到S,或者說從S除到「你是不可判型之人」,即使我說的已經不是MBTI理論和自己的理解了,但是因為我流量多/人緣好,所以我內建一種高姿態高地位高話語權的「道理」。

那麽為什麽會這樣?難道只是人的群體劣根性在作祟?這樣的歸因未免太過於地簡單!

回到MBTI等諸多類別學的「原罪」

其實MBTI的起源根本來說和印度種姓制度一樣,是為了讓被管理的人接受異化並且服從!都是一種管理者視角下「透過一種話語符號,將人資源化的工具」

l MBTI本身的背景,起源於二戰後的美國,米里斯為了順應復崗潮,基於榮格的【心理類別】改編出來的一個「管理工具」,雖然說原意不是分三六九等,但是這個工具它是為管理者更好地分配人力資源所用的

l 當一個人測試MBTI時候,當他獲得一個類別結果的時候,他獲得的是資本化視角下的一個人格標簽。Ta從獲得MBTI的結果這一刻起,ta就接受了一個異化

l 印度的種姓制度,最開始是西方殖民者為了方便管理殖民地原住民有的一個東西。你可以把它理解為一種所謂的「社會維穩管理工具」。MBTI亞文化圈相比種姓制度更甚,甚至不是按照人的階級和人種這種很現實物質的內容劃分等級了,而是按照人的偏好模式這種抽象內容直接區分人三六九等,譬如S和F≈不可接觸之人。

為什麽會有些人玩MBTI越玩越魔怔?

1.身份認同單一(通識教育缺乏) 2.話語權力(被他人拿走界定自己是誰的話語權) 3.MBTI本身的資本化視角特性(資本的異化)

當我們認識自己的時候,都已經把話語權交給了他人或者MBTI模型去審判,只求結果不求過程,那你到底認識的是自己?還是他人眼中的你?簡直是南轅北轍倒錯的行為

IENSTFJP維度,是對於人的一個抽象化概括分類,越抽象的身份認同,越容易給人帶來身份剝奪(閹割)的焦慮,而MBTI圈又有很多人並不具備實踐檢驗的能力和認識,甚至對世界的基本認知、所處社會基本的常識、自我的三觀都是缺乏的。eg:你看我像啥類別/我覺得我不是xxxxxxx,兜兜轉轉到處找人給我康康/或者頻繁發起提問,大家來看看我是什麽類別,我已經改(誤)判過很多很多次了,這種現象形似東北的精怪突破時喬裝打扮一番,問樵夫或者別人「你看我像不像人」,如果那人回答說「像個人」,就突破修為,如果人回答說「像神仙」,就得道升仙,如果人辱罵或者貶低就直接修為盡廢甚至化為塵土。

這樣的人在MBTI亞文化圈裏真不在少數,有個比較好的社會現象名詞可以概括「空心癥」:價值觀缺陷導致的身份認同單一/混亂,難以達成自我同一性

然後在空心癥還沒有度過的時候,接受了MBTI的第一重異化,又在MBTI亞文化圈中被動地接受了第二重異化,因為沒有別的有力的社會關系和自我關系的支持,所以說,一定要找到所謂的「最正確的類別」去自我認同,但是一直反反復復地改判。慢慢地就會變成抽象人,架空在語言體系的狀態,不是這個人使用語言(話語、MBTI等),是這個人被反過來MBTI/話語語言使用。

破除MBTI魔怔狀態,三條關鍵認識

l 如何破局:

l 1.認識到MBTI只是資方工具,你給自己急於貼MBTI標簽,相當於是你急於成為資本家眼裏某個類別的員工。請註意MBTI不能夠拿來去深層自我分析,只適合解釋人與人之間的勞動關系

l 2.認識到MBTI這玩意兒,底層邏輯和印度的種姓制度真的差不多,因為這個工具與生俱來就帶有「如何為資本更好地奴役人的使命」

l 3.認識到MBTI這東西更適合拿來搞錢,而不是搞自己或搞他人,與其拿來內耗定義來定義去,不如拿來向外生成些東西。比如輔助在校園職場的關系處理得更好,輔助在團隊專案和實際工作中對接溝通更順滑,或者結合別的知識和技能擴大技能效應拿來搞錢開開副業

這篇回答全部內容其實都整理於若化生直播切片中的文字筆記,建議看直播切片,內容更豐富生動:

銳評經典知乎MBTI提問,並分析和給出解法

先說發起知乎MBTI提問主要使用者群體的特性:

1.初高中生+18-25的年齡層

2.心理學、神秘學都比較感興趣

3.大多數小康階層及以上

4.身份焦慮(不知道自己是誰/他人和自己關系)

5.社會閱歷較低(1.缺乏識人經驗 2.MBTI理解成本高,這個模型其實不夠高效 3.社會資源認知較少)

所以說就會出現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討論,這裏分為六類:

1.哪個MBTI類別容易出人品爛的/海王/精神疾病

2.哪個MBTI類別和哪個MBTI類別適合結婚/戀愛/當朋友/薅羊毛/做合作夥伴/做生意

3.我是XXXX,聽說這個類別的人都很弱、牛逼、大後期人格、廢了、創傷型人格

4.我是XXXX,可不可以幫我決定下我適合什麽專業/職業/人生

5.我想把孩子、配偶、家人、寵物、同學同事、老板養成XXXX類別,我該怎麽做

6.整活向 intj不洗腳宇宙

l 除了第六類,其余類別的提問都反映了一個非常本質的焦慮,即:

l 身份認同和身份被剝奪的焦慮

本質其實就是哲學三問:我是誰?我要從哪兒來?我要往哪兒去?(除了第六類問題,都是可以遞迴到這個哲學三問裏面的)

這些人透過MBTI二分法,想要透過一個抽象的符號模型,給自己的人生走捷徑,還想要讓他人/他物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l 第一類問題:哪個MBTI類別容易出人品爛的/海王/精神疾病

分析: 缺乏一個基本的心理學和MBTI模型的認識,不想自己主動去學,想要別人給個答案;也不想要花功夫投入到對於生命還有人際關系的實踐,想要直接生啃他人的經驗奉為圭臬,而且還不是主動地連結他人,而是等別人給自己餵飯。想要在對人的理解方面偷懶

解法: 看些心理學和精神病學書籍,然後去社交增加閱歷

l 第二類問題:哪個MBTI類別和哪個MBTI類別適合結婚/戀愛/當朋友/薅羊毛/做合作夥伴/做生意

分析: 缺乏一個基本的對於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認知,親密關系/商業識人術/職場問題,想要在人際關系處理上走捷徑偷懶。

人其實歸根結底有三層關系

1.我與我自己的關系

2.我與他人的關系

3.我與世界的關系

這類問題根本來說,是想要在我自己與我自己的關系上偷懶,於是直接用MBTI套牢自己。

l我與我自己的關系包括以下三點:

1.察覺 認知 情緒 行為

2.三觀

3.我和我自己的平等對話 /相處的能力(意象對話/角色扮演/繪畫心理分析/人生劇本撰寫/言之有物的情感鼓勵,EFT情緒療法)

如果一個人在和我自己的關系上面已經失衡了,沒有邊界了,那麽ta是沒法意識到他人的邊界和關系交往點,也就無法比較順利地理解人際關系。

然後直播時有人討論到創造OC能不能幫助加強和自己平等對話的能力,答案是:

可以

OC角色設定與故事撰寫:OC相當於是這個人透過想象、文字語言和圖畫認識到的自我原型部份,很類似的東西tulpa(幻想夥伴),可以幫助補足我與我自己和我與他人的關系認識。

理論依據: 榮格心理學原型理論,人生有多少個典型的情景就會有多少個經典的原型。是超越集體無意識,超越語言和文化存在的。以古希臘/古埃及/中國中的死亡原型意象舉例:閻王爺/哈迪斯/歐西裏斯,這三個人都具有的原型意象特征:黑色,年齡較大的人,在地下,不出門,暗無天日。

原型只能透過意象(畫面/象征)傳達出來,也就是說,當我們捏個OC出來的時候,如果是自設,可能確實代表著你內在的特質和某種能夠讓你產生認同感的形象,甚至一個更加高級的玩法,就是把你的OC拿到神話故事裏面,去看看你的OC更接近哪個神話原型,ta的特質背景故事以及成長軌跡,關系網絡,發展特質是什麽。類似於開了個刺客信條的鷹眼,透視眼,借鑒了集體無意識裏面典型情景的原型,相當於借鑒「祖宗的經驗」。

Ps:榮格八維理論,正確的理解方式,就是理解了原型理論和,結合神話和戲劇演繹的動態視角去看待。

l 第三類問題: 我是XXXX,聽說這個類別的人都很弱、牛逼、大後期人格、廢了、創傷型人格

分析: 無法正確地認識創傷與經歷與天賦,反映了這個人處於非常固定化思維的一個狀態。

l 固定化思維:

1.我是誰,可以透過具體的某個瞬間/行為/類別決定

2.我關註他人怎樣看我,而且每個人的評判都是幾近於終生性的

3.人的潛能是從生下來就被決定的,宿命論

l 成長化思維:

1.我是誰,是透過即時的和外界互動,透過現象的參與更新背後的抽象觀點,慢慢探索的,我要做的是自性化(在探索及成為自己的路上走一生),而不是要求/乞討一個他人給我的自性

2.我關註我可以被如何看待,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重要的是我如何看待自己,以及我可以靠近哪些更能夠看到我的人,世界人口這麽多,總有欣賞我的

3.人的潛能是透過後天的環境和閱歷不斷被激發的,雖然客觀規律不以人的主觀意誌為轉移,但我可以盡可能在人生中發揮我的主觀能動性

l 固定化思維會導致:自卑/又卑又亢/低能量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就是不適合用MBTI,更別說用ta來解決這種問題

解法: 怎樣回到高能量狀態,轉化為成長化思維。而不是糾結於誰可以給他一個固定的人生指南

l 第四類問題: 我是XXXX,可不可以幫我決定下我適合什麽專業/職業/人生

分析: MBTI是輔助(註意是輔助!)職業/專業選擇的工具,而不是直接決定你必須要去做什麽才好的工具。缺乏社會化的認識和經歷,而且最關鍵的是想要將自己的人生課題交給並不專業的陌生人決定,說明提問者處於一種退行到孩童時期的狀態...

解法:先意識到正常職涯規劃的至少要考慮這五個條件,然後看看自己怎麽去認識再進一步規劃

1.背景分析(城市、家庭關系、資源、金錢、受教育背景、心理抗壓能力等等)

2.客觀條件(職業時間線/簡歷最佳化/薪資水平/技術或專業力要求/職業角色在市場中的定位/行業發展)

3.個人特質(MBTI/九型人格/榮格八維/各種各樣的性格測試,只能決定怎麽做事情更舒服更順手更自洽)

4.專案經歷(工作方法與成果/專案理解/合作夥伴或同事的關系處理)

5.社會關系(社會上的人際資源)

l 第五類問題: 我想把孩子、配偶、家人、寵物、同學同事、老板養成XXXX類別,我該怎麽做

分析: 缺乏對人的基本尊重和特質的理解,想要所有人都圍著自己的願望轉,自己說是啥別人就得做啥。巨嬰心態,自我是無限膨脹且漫無邊際的,全能自戀,我就是上帝,上帝就是我,所以有權支配他人的人生和特質和全部。

解法: 多被社會和他人毒打,給自己找個班多上上,一個班不行就兩個。在環境方面多做調節,多輾轉下,讓自己對主客體的認識更加多元辯證,知道自己只是個人。

l 第六類問題:看著玩吧!圖個樂呵,算是透過一種後現代解構的方式完成對MBTI的批判,俗稱:整活

最後要特別提醒的是,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用MBTI類別解釋

根據DSM-5(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手冊的統計,人格障礙在人群中的比例大概是13%,也就是說相當於十個人裏面會有一個,如果愛好者沒有辨識出人格障礙強行為他們分析MBTI/榮格八維會讓自己變得不幸(因為人格障礙的內外在模式是穩定地不穩定的)。建議看到這兒的讀者都去讀下,至少給自己一些認知上面的辨識,這本書不能作為給他人診斷的依據,但是可以成為自己遇到怪人有個大概解釋且有理由快跑的依據!

還是要說,與其學習MBTI不如學習榮格八維

至少榮格八維是榮格分析學派心理咨詢師的臨床輔助工具,而且是具有關註人的動態發展和功能演變的重要意義的,無論是在詮釋、分析和實踐方面,還是在理論依據和背書方面都比MBTI好得多!

建議收藏下這個思維導圖,方便速通榮格八維知識:

更細致的Se和Ne功能的區分:

十六型代表人物的粗略匯總:

更多深度的MBTI/榮格八維類別分析:

該如何分析自己的類別及類別形成原因?

更專業精準的ALP榮格八維測試:

測試者對ALP榮格八維測試的反饋:

咨詢預約:

若化生榮格八維教學班,更加系統地學習榮格八維理論:

關於MBTI/榮格八維十六類別解讀請見:

更多MBTI、榮格八維系列文章匯總:

付費文章節選:新解榮格八維理論系列

聲明: 本文來自若化生,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已加入知乎維權騎士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