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報記者 孫永會
獨角獸企業目前的發展現狀如何?面臨哪些挑戰?創新發展的路徑有什麽?在9月8日舉行的「2024浦江創新論壇——獨角獸創新發展論壇」上,眾多嘉賓和參會者試圖找尋問題的解決思路。
2024年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有力有效支持發展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這一重要部署為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素發展指明了方向,也引發社會各界對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的高度關註。
就獨角獸企業而言,參照【高成長企業分類導引】(GB/T
41464-2022),其需要滿足以下條件:其一,成立年限不超過十年;其二,獲得過專業投資機構的私募投資,且尚未上市;其三,最近一輪融資的投後估值超過(含)10億美元(根據需要,可按融資完成當年平均匯率換算成人民幣或其他國家貨幣單位,下同),且累計融資額超過(含)5000萬美元。
近八年數量增長近兩倍 硬科技領域企業數量增多
論壇現場,長城戰略咨詢首次釋出【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追蹤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以2016—2023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群體作為研究分析物件,從縱向時間軸上梳理獨角獸企業的發展變遷及態勢,從數量、融資估值、賽道、區域分布、投資孵化等多方面揭示了八年來獨角獸企業群體發展的變化趨勢。
在數量方面,據長城戰略咨詢董事長武文生介紹,中國獨角獸企業數量從2016年的131家增長到2023年的375家,八年間增長近2倍。其中,新晉獨角獸企業數量總體呈上升態勢,超級獨角獸企業每年總數保持10家左右。2016—2023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總估值由近5000億美元持續攀升至超1.2萬億美元,其中在2020年首破萬億美元。
顯見的是,獨角獸企業分布賽道不斷更叠、硬科技領域企業數量增多。2016—2023年獨角獸企業賽道從22個增至39個,從模式創新為主逐步轉為技術創新引領。「自2020年以來,集成電路連續三年成為獨角獸企業數量最多的賽道。」武文生還指出,人工智能賽道在AI智能解決方案、機器視覺、類腦科技、生成式AI等新細分領域不斷產生獨角獸企業。報告顯示,2017—2023年共有139家獨角獸企業在國內外資本市場上市,分別為3家、20家、17家、24家、31家、25家、19家,2021年上市企業數量達到波峰。超四成獨角獸企業選擇赴港上市。其中,139家上市獨角獸企業重點分布於創新藥、數碼文娛、人工智能等賽道。
![](https://img.jasve.com/2024-9/3c5ce39e4ca1fa381ac3d1dbcebef269.webp)
報告進一步顯示,在分布區域方面,獨角獸企業呈現「高集聚、廣分布」的特征,分布城市進一步擴容。八年間累計22個省份出現過獨角獸企業,其中北京、上海、廣東獨角獸企業數量持續領先。2016—2023年,獨角獸企業分布的城市從16個增加至56個。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是獨角獸企業主要聚集地,但集聚度呈下降態勢。此外,長三角地區獨角獸數量增長明顯,2023年長三角匯聚全國超四成獨角獸企業。
融資整體承壓 環境是企業成長重要的「土壤」
值得關註的是,報告還表明了近年來獨角獸企業融資整體承壓的現象。2016—2020年新獲融資獨角獸企業數量分別為76家、82家、114家、91家、116家,2021年數量達到頂峰,為192家,2022減少至137家,2023年進一步減少至106家。同時呈現「低頻、大額」特征。
全球創業網絡主席Jonathan Ortmans亦有相似觀點,他認為,全球所有國家的獨角獸企業在疫情期間,以及疫情之後慢速的恢復之中遇到了很多的挑戰,尤其是融資方面的挑戰。
![](https://img.jasve.com/2024-9/13bdd7e9b9bda3ce25cce5719106f040.webp)
在華創資本創始合夥人熊偉銘看來,除了募資端,結束端,獨角獸企業還面臨市場方面的挑戰,即創業類資產的收益率下行。
「如果我們想發展科創行業,需要建設一個非常健康的資本市場環境,無論是一級、一級半,還是二級,一定讓它迴圈起來,社會資本‘巨大的杠桿’才會沖進市場,而不是只靠政府‘勒緊褲腰帶’擠出來支持我們。」熊偉銘指出,可以透過生產關系的創新助力發展。
大連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專精特新研究院院長張誌宏在【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青年創業】互動對話中指出,企業能夠順利發展成長,離不開好的環境,一個區域的創業創新環境如何,發展環境如何,對企業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土壤」。
在圓桌交流中,發言的獨角獸企業嘉賓代表具有共性:其一,年輕,都在硬科技領域,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深耕;其二,都是高學歷者,且透過創業比較好地實作了知識轉化;三是具備國際視野。
「我們在看待一個創新型企業發展的時候,其在發展的過程中會有幾個相關的正迴圈。比如在業務領域,包括技術怎樣落地,規模化的能力等,業務的正迴圈過程會不斷地吸納人才和帶來現金流。再如資本的迴圈,很多科技企業比較需要良性的資金支持。」北京星闌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總裁王郁出生於1996年,他說,對於年輕的創業者而言,希望能有一個很好的兜底和包容的策略。
「企業家需要三樣東西,需要錢,需要客戶,需要環境(生態環境)。」上海極鏈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總裁董慧智分享道,目前在股權投資方面,還沒有做到特別專業化,「從錢上講,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並且要給他足夠的權利。」
![](https://img.jasve.com/2024-9/dc840952745e19f30717a1f04e367cfc.webp)
深圳市九天睿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袁野則認為,所有的科技創新最核心的點還是人,即具有創新能力、有思維、有想法的年輕人,「怎麽樣吸引這些年輕人聚集到這個地方一起來做這件事情,是最重要的因素,其他反而是逐步配合的事情。」
本次論壇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和上海市工商業聯合會聯合指導,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政府、長城戰略咨詢、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共同主辦,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協辦。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上海市工商聯主席、上海市總商會會長壽子琪,工業和資訊化部高新技術司副司長柏傑等領導,以及獨角獸企業代表、投資機構代表、新經濟專家、政府機構代表等200余名與會嘉賓參加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