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轉評贊」、閱讀量一變少,我就特別難受怎麽辦?如何緩解「度量社會」之下的數碼焦慮?

2023-12-18心靈

之前有朋友問我為什麽天天寫知乎。

我說你只看到我天天寫知乎,你不知道我還天天寫微博,而且寫了八年了已經……

留幾手時代我就在微博寫故事寫段子,沒人看啊。

寫東西又不是寫日記,肯定希望有人看,有人交流。

如果你很認真的寫,最終沒人看,你就會覺得,肯定是我有問題。

但其實內容這東西,很玄學,有時候別人發張天空都突然爆了,哪說理去。

最後的事實很簡單,就是哪裏有反饋在哪裏寫。

並不是我主動選擇平台,完全是看哪個平台更匹配我。

剛來知乎的時候,流量和現在比,那還是完全不同的。

只要你把事情說清楚, 說明白,加點趣味性,很容易就起量。

超多人看,超多人轉,朋友互相曬,一天幾萬贊那都是很正常,一兩千贊屬於灑灑水,正常發揮。

我也經常在群裏和小夥伴曬哪個回答又幾萬贊了,哪個題目又排第一了。

大家你追我趕,覺得還挺有意思,也挺有奔頭。

除了沒錢,一切都很好。

但後面有一段時間,突然就不行了,啞火了。

而且是大家都不行了,沒人看了。

就讓人非常焦慮,也非常內耗。

因為我實際上是不知道自己行不行的,是那些點贊評論讓我感覺,我好像還行。

而這些東西隨著平台版本更叠,突然就減半甚至砍到沒有,你就很容易自我懷疑:

「哎是不是我其實就不行啊,只是平台給了我一種我行的假象啊。」

因為剛好那陣子某條的悟空問答黃花菜涼了,很多大v又流落到某博,而某條的影片up主也都出來說,流量收益腰斬,播放量腰斬,做不下去了,停更了。

我那時候也是有這種自我判斷:

有可能咱就是新長的韭菜,拿來沖庫沖kpi的。

現在咱變成老韭菜了,沒人看也是歷史周期的必然。

那時候開始就主動調整了策略,也不追熱榜了,也不追脫口秀和綜藝節目了,也不寫電競復盤了。

就偶爾回答一些不那麽費神不需要熬夜復盤的情感問題好了。

相關的一些群也退了,本來大家以前還愛聊下知乎啥的,後面都涼了,也都不愛聊了,就是一些吐槽和日常聊天,也沒啥必要。

就純單機,看到感興趣的問題回答下,慢悠悠的,我這樣佛系了一年。

也不和人掰頭,也不在乎什麽觀點之爭,也不想西風壓倒東風,就是我怎麽想的我怎麽說,說明白,說清楚,把我知道的寫出來,然後就下線忙自己的。

現在的感受就是,很爽,很平靜。

就當是一項發朋友圈的日常活動一樣,每天發完,走人,看都不看。

偶爾還會接到商單,坐下來寫個1小時,一單賺它個9000,美滋滋。

我非週期性還會把回答搬運到微信公眾號防抄襲(很懶,三個月一次)。

前幾天突然就爆了。

很多人來私信裏誇我和罵我。

但很快又涼了。

但我不打算做任何事情去改善它。

所以你看,這種轉評贊的數據已經拉扯不了老韭菜了。

因為我知道,我寫東西的水平沒啥問題,只是流量很玄學,我沒法每次都跟上潮汐。

而我自己也不想搞個什麽粉絲團讀者團,去搞個什麽理念讓他們都信一下,cos下野爹,割割韭菜,我覺得刀口舔血,很容易反噬。

所以最適合我的做法就是佛系但不躺平,日拱一卒,看潮起潮落。

一張圖一句段子也可能很高轉評贊,一篇認真寫的回答也可能很高轉評贊。

重要的是你帶給世界什麽,分享了什麽,是否讓人在讀了以後比讀之前有更多的存在體驗。

我們創造的內容也是我們存在的痕跡。

認真和還在焦慮的朋友交流,我覺得自媒體和之前寫網文一樣,有個常見陷阱是:

誰急誰變成耗材。

緊盯著數據的人,一定是越用力越到不了岸的。

它最終還是一個解剖自己和分享自己的相對松弛的狀態。

和天賦有關,和心態關系更大。

你很刻意想幹什麽,什麽就會反噬你。

多看多學是沒錯的,但急功近利,就一定會失敗。

把它當成一種生活狀態,能耗開最低,更容易有驚喜。

你想我每天就花半小時寫一下,我也沒有人力成本場地成本,賺一塊錢都是我血賺,它能怎麽坑我?坑不到的啦。

一旦當成什麽救命稻草,副業變主業,甚至平民變富豪,階級跨越。

那些愛割韭菜的人和mcn聞著味兒就來找你了。

低成本,走到哪算哪,別被騙,就是生活的一部份,享受當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