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負面情緒的哺乳動物,大概率早就滅亡了。
負面情緒中的【負面】是被主觀定義的。
脫離主觀感受,所有情緒在客觀上都是對等的,沒有正面負面之分。
其作用都是一致的:由外界刺激觸發應激性狀態(以獲得生理變化和感性行為指導),以及校對感性反射行為的有效性(訓練直覺和反射能力以適應外界環境)。
人類27種情緒:欽佩、崇拜、欣賞、娛樂、焦慮、敬畏、尷尬、厭倦、冷靜、困惑、渴望、厭惡、痛苦、著迷、嫉妒、興奮、恐懼、痛恨、有趣、快樂、懷舊、浪漫、悲傷、滿意、性欲、同情和滿足。
其中主觀上會產生不適感的,被定義為負面情緒,在日常感受中成為多數人希望避免的。
但其實人們希望避免的不是情緒,是希望避免觸發情緒的外界刺激(情景、語言、環境、資訊等)。
「負面情緒」對於健全人格是不可或缺的,對於人類個體的成長、避險、社交、不當行為終止等,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如果沒有【恐懼】,人可能身處明顯危險之中,而不會逃脫。
如果沒有【困惑】,人可能會喪失尋找真相的欲望。
如果沒有【焦慮】,在不安定情況下,也可能錯過解決危機的最好時間。
如果沒有【內疚】,可能會無法終止傷害他人的行為(一些人格障礙就是在觸發內疚的共情環節有缺陷,所以暴力犯罪概率高)
在【憤怒】時,人類會增加激素分泌,在短時間內增加體能和攻擊力,以面對挑戰。
在【痛苦】時,人類有可能觸發改善環境,改善世界的動力,從而驅動生產力的發展。
當沒有【負面情緒】時,人類很可能無法維持社會化的穩定,無法達成契約和責任,無法使得個體自願向大他者和利維坦繳稅以供養脫產者。
那麽,如果存在過這種人類群體,他們一定會在幾萬年前,被存在【負面情緒】的智人部落所淪陷。
或者,被其他的搶奪這個生態席位的動物所淪陷。
以上。
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