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遠離消耗你的人,這句話不錯,但是還有另外一句:順從和背叛,本質上都是離不開。
越是急迫地想要進行物理上的分離,就意味著在精神上越纏結不清。
很多人看似長大,看似離開了父母,實際上一點兒也沒有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
你確實離開了那個「最消耗你的人」,但是你會發現,你的周圍全都是「能消耗你的人」。
你會因為別人的一句批評而陷入自我懷疑,你會因為戀人的冷淡而患得患失,你的情緒容易被哪怕一個陌生人左右,看到別人的優秀和成功,你總是很焦慮,你總是會拿自己的家境和別人比較,但是從來都羞於啟齒自己的家庭情況,哪怕很幸運地得到了寵愛,你也不相信那份幸福真的屬於你......
每次和好友、心理咨詢師傾訴,講著講著泣不成聲,都是想起了小時候,爸爸媽媽怎樣對待你,打你、罵你、羞辱你、不把你當親生孩子、在你最需要安慰的時候至你於不顧,讓你感到委屈、不被愛......
這就是原生家庭的魔咒。哪怕你在物理上和母親相隔了一兩千公裏,哪怕多年來甚少通訊,她對你的影響從來都沒有淡卻。
「離開那個消耗你的人」,這句話一旦成為了你的座右銘,問題就再也解決不了了。和媽媽聊天讓我很壓抑,掛電話;與領導相處總是讓我一肚子火,換工作;那個同事從來都只會說話讓人難堪,不合作;和戀人相處幾個月就愛意退卻、矛盾不斷,分手,然後療傷。
你習慣了稍有不順心就重開一局,卻發現把把都有讓人不如意的地方。
我有一個學員,她也是帶著很深的原生家庭創傷,在成人之後,每段感情都不順心,頻繁被渣,臨近30歲談過許多段戀愛,從來沒有一次進入了長期關系。我們的咨詢從一開始的鑒渣到療傷、再到聊到原生家庭......
在讀了【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之後,她的內心被喚起無數的情緒,當天晚上她直接跑去和自己的母親對峙,把積壓了多年的委屈、自己所遭受過的對待、內心的感受,全都一股腦地傾瀉給了自己的母親。她的母親一開始很激動,用「你都不知道我那時候養你多辛苦」、「我都是為了你長大」這一套來反擊,後來這個姑娘的情緒越來越激動,對母親的控訴也越來越強烈,母親楞住了,呆呆地聽了很久,最後蹦出了一句,「對不起,我實在是不知道怎麽當媽」。
後來,這位母親的說話方式改變了嗎,沒有。她還是一如既往地嘮叨,一如既往地愛貶損孩子,一如既往地否定女兒的一切主意,強勢地給出很多建議。但是,女兒的心境發生改變了,她知道了父母的局限性,接納了 他們「想愛孩子,但是不懂愛的方式」 這一事實,與父母通話後心情也不那麽壓抑了。
當然,屬於她的治愈也沒有結束,後來我們在情感、為人處世和情緒管理的提升方面,都有在持續地進行溝通。
我舉這個例子,並不是想鼓勵大家都去和自己的父母對峙,這不是一種可以萬能復制的策略,也不是所有人的父母最終都會妥協的,很多就是一直犟到最後,變成一次純粹的大爭吵,或者是父母揚言以死相逼,孩子就瞬間軟下來了。
與原生家庭和解,不一定要面質自己的父母,但是一定要面質自己的內心,去重新解讀自己的過往經歷。
從一開始的怨恨——「他們怎麽可以這樣對我」,到後來的接納和釋懷——「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他們就是他們」,內心被打通了,過往的陰影也就不再纏結了。
至於後面,要不要「遠離那個消耗你的人」,也就已經不再重要,你完全可以自己決定。
如果他們說話依舊盛氣淩人,你當然可以減少和他們的對話,而只去履行作為兒女必要的義務,如果他們還是自以為是地給你很多意見,幹預你的擇偶、就業和生育,你當然可以把他們的話當耳邊風,敷衍地說好好好,然後反手寄一大堆保健品回家。你也可以立規矩,什麽事情可以聊,什麽事情不能過問......當然,也不排除你們有可能其樂融融地溝通,像以前的不愉快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
如何相處都無所謂,你真正要撇開的,是自己內心沈積多年的陰影,而不是曾經帶給你陰影的那個人。
以上
我是 @宏桑 ,一個心理咨詢師,
咨詢問題可加v:hongsange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