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社交媒體可能成情報「戰場」?

2024-09-13心靈
9月6日,社交媒體「電報」(Telegram)創始人杜羅夫被捕時的女伴瓦維洛娃在該事件發生後首次發聲,稱有很多虛假資訊在傳播。此前,包括【紐約郵報】【印度時報】等在內的多家媒體援引觀察人士的話稱,瓦維洛娃在社交媒體上釋出的資訊可能暴露了杜羅夫的行蹤,導致後者8月24日在法國巴黎被捕。
這一說法的真實性尚待確認,但值得註意的是,社交媒體上釋出的資訊確實不只是個人生活的展現,有時候也會成為重要情報,特別是沖突地區民眾或士兵所發的貼文。
有媒體表示,「社交媒體情報」已經成為開源情報的分支之一,將徹底改變資訊的收集和分析方式,而各國情報機構需要轉變工作模式,以應對這一變化。
【印度斯坦時報】關於瓦維洛娃的社交媒體資訊是否導致杜羅夫被捕報道的截圖。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很難說她(瓦維洛娃)的貼文是否直接導致了杜羅夫的被捕,但如果你在社交媒體上關註她,就能很容易地追蹤到杜羅夫的行蹤。」法國私密數據研究員羅拔在接受【紐約郵報】采訪時這樣說。
今日俄羅斯電視台報道稱,這名24歲的女網紅和杜羅夫多次出現在同一個國家,包括哈薩克、吉爾吉斯和阿塞拜疆。她還釋出了據信是杜羅夫私人飛機的照片。
瓦維洛娃在社交媒體上泄露了杜羅夫行蹤的說法並未得到證實,但社交媒體確實成為一些機構搜集情報的新場所,俄烏沖突就是最典型案例。
值得註意的是,杜羅夫所創立的「電報」正是俄烏沖突雙方收集情報的主要平台之一。
據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報道,在俄烏沖突爆發前,各個社交媒體平台上充斥著俄羅斯車隊的影片。2022年2月24日淩晨3時左右,美國加州米德爾伯裏國際研究學院軍事專家路易士透過谷歌地圖發現,俄烏邊境地區俄羅斯一側出現了訊號燈「擁堵」,他立即在推特上發文稱「有人在行動」。
不到3個小時後,俄「特別軍事行動」正式打響。同年12月,一名俄軍誌願者在該國最大的社交媒體平台VKontakte上釋出了駐紮在烏克蘭赫爾松市一家俱樂部的俄軍照片,並且還在貼文中標記了確切的地理位置。
正是憑借這條貼文,烏克蘭數天後精準定位並用導彈摧毀了這個俱樂部。
美國Medium科技網誌網站此前報道稱,在當今數碼互聯的世界中,社交媒體上共享的海量資訊開啟了一個新的情報收集領域,即社交媒體開源情報。在這一領域,資訊收集、分析和利用的方式被徹底改變了。
希臘媒體「Greek Reporter」表示,社交媒體對軍事沖突影響最大的兩個領域分別是情報戰和資訊戰。對情報人員來說,社交媒體上的大量影像和影片是一種越來越有用的情報來源。對於資訊戰專家來說,這種情緒化程度很高的內容則往往是塑造敘事的重要工具。
據「Greek Reporter」報道,與俄烏沖突有關的大量內容被釋出在X(原推特)、優兔、照片墻、「電報」和臉書等社交媒體平台上。
在沖突期間,雙方的許多士兵都用頭盔式攝影機拍攝了他們的見聞經歷,業余的戰地網誌作者和攝影記者也在前線拍攝了大量影片和照片。無人機拍攝的畫面更為常見。裝甲車交戰、戰壕小規模戰鬥和無人機襲擊的鳥瞰影片已成為與沖突相關的標誌性畫面。
「透過社交媒體收集情報的例子比比皆是。」根據史丹福大學題為【從推文到戰術:社交媒體對現代戰爭動態的變革性影響】的文章,早在也門沖突中,社交媒體就已經成為即時資訊的來源之一。
很多也門民眾和記者紛紛在臉書等社交媒體上報道沖突中發生的空襲和軍事封鎖等資訊。沖突雙方都利用社交媒體搜集情報,並透過對比衛星影像進行開源資訊分析,對有關目標進行打擊。
軍事專家張學峰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透過社交媒體獲取情報是傳統開源情報手段的進一步延續,「應該說社交媒體出現的時候,情報機構就已經開始關註上面的資訊了。只不過俄烏沖突讓社交媒體上出現的軍事資訊暴增,進一步增加了社交媒體軍事情報的豐富程度,進而引發廣泛關註」。
據【經濟學人】雜誌報道,美國海軍分析人士薩頓說,盡管人們一直在限制開源情報的收集,但它在不斷地發展。
他舉例稱,美國太空總署的火災資訊資源管理系統起初是為了追蹤森林火災而開發的,如今它被用來辨識導彈發射和炮彈爆炸,讓研究人員能夠辨別最新的前線情況。
「社交媒體武器化的問題」
華南師範大學輿情與社會治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龍對記者分析說,透過社交媒體搜集情報具有多種特點,包括:
即時性,社交媒體能夠提供即時或近即時的資訊更新,這對於快速變化的軍事和安全域勢至關重要;
廣泛性,社交媒體平台使用者遍布全球,資訊來源極為廣泛,可以覆蓋到傳統情報收集方式難以觸及的地區和群體;
多樣性,社交媒體上的資訊形式多樣,包括文本、圖片、影片等,為情報分析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互動性,社交媒體的互動特性使得資訊傳播具有雙向性,情報機構可以透過觀察使用者間的互動來推斷潛在的軍事和安全動向;
隱蔽性,情報機構可以在不暴露身份的情況下進行資訊搜集和分析。
不過,社交媒體等開源情報也具有局限性。
據【紐約時報】、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報道,有分析機構指出,平均而言,想要根據一張圖片精確定位一個地方需要1到3天。
英國國防情報局前局長霍肯赫爾把老式情報工作比喻為在沒有參考樣圖的情況下拼拼圖,而開源情報工作雖然同樣沒有樣圖,但是擁有幾乎無限多的拼圖碎片,人們可以拼出「無限量的圖片」。
然而,這也造成了「分裂現實」,其帶來的一個問題是「自我欺騙」,即按照自己的意願而非真實情況來看待戰爭;
另一個問題是,你很容易被對方想讓你看到的內容所迷惑。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就發文稱,一國軍隊可以有策略性地利用社交媒體資訊,例如以隱藏或發送偽造的地理位置數據來愚弄對手。
「社交媒體上與俄烏沖突有關的內容規模之大,大大增加了收集情報的潛力。事實上,情報機構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不是缺乏情報,而是‘資訊超載’。這就更加強調在情報生命周期內進行充分的處理和分析。」希臘媒體「Greek Reporter」這樣寫道。
【經濟學人】雜誌表示,對於尋求維持作戰安全的軍隊來說,這種海量的數據是一場噩夢。
李龍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社交媒體的大數據特性要求情報機構采用新的分析工具和技術,如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來處理和分析大量數據。
英美等國已經看到社交媒體情報的重要性。霍肯赫爾此前表示,搜集開源情報目前只占英國情報工作總量的20%左右,但是開源情報應當在其中扮演主力。「美國需要迅速應對社交媒體武器化的問題。」
【華盛頓時報】2024年8月報道稱,美國陸軍高級開源情報顧問埃格爾在該國陸軍協會的一場活動上說:「在我看來,我們接下來要打的戰爭要麽是在太空,要麽是在這種資訊環境中,然後才會進行動能作戰。」
在五角大廈,埃格爾並非唯一持此觀點的人。2021年,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表示,它將在4年內斥資5950萬美元,用於研究人員制定演算法,以收集包括表情包、政治廣告和社交媒體貼文在內的內容。
美國國防部的影響力運動和感知意識專案是美國政府一項行動的一部份,該行動旨在建立使用社交媒體貼文和表情包來打擊敵人的工具。
2021年,DARPA負責該專案的凱勒告訴【華盛頓時報】,五角大廈與一些研究人員達成了一項協定,將檢查推特上的數據。
2024年,美國陸軍希望將檢查範圍擴大到X之外。美國陸軍網絡司令部外國惡意影響顧問斯奈德表示,需要繪制每個國家社交媒體使用情況的「地圖」。在確定了世界各地民眾的應用程式使用習慣後,美國軍方將努力改變網上的敘述。
「嘴不嚴,船就會沈」
「嘴不嚴,船就會沈。」這是二戰時期人們常說的一句俚語,它一定程度上暗指美國軍方嚴防士兵在通訊中泄露部隊的位置、行動或戰鬥結果,因此只要士兵給家鄉的親人寫信,軍方就會監控乃至審查這些信件。
社交媒體的出現,無疑給軍方帶來了新的監管難題。
有觀點認為,要阻止士兵釋出帶有地理標記的X或照片墻貼文,所面臨的挑戰要比審查信件復雜得多。與過去的手寫信件相比,社交媒體的每一次更新都可能影響更多人,別人獲取相關資訊也更快。
蘭德公司稱,各國軍隊和政府正在尋求各種方法來防止「因為嘴不嚴而造成沈船」的問題。截至目前,軍隊的應對手段包括士兵培訓和網絡存取限制等。軍事人員被教育要進行自我審查,不泄露任何可能被對手利用的資訊。
此外,政府網絡通常會禁止存取社交媒體,但這對使用智能電話或平板電腦的士兵幾乎沒有任何作用。歐美權力部門曾嘗試禁止此類個人器材,但效果不一。
英國智庫皇家聯合軍種國防研究所表示,完全阻止士兵的網絡活動是不可能的,對士兵進行教育,提高他們的認識可能是堵住這些漏洞的最佳途徑。
大多數軍隊都有關於使用手機的規定。據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報道,2019年,俄羅斯透過了一項法律,禁止士兵上傳敏感照片或影片。俄烏沖突爆發前不久,俄羅斯開始關閉鐵路追蹤網站。俄羅斯還嘗試隱藏士兵制服上的標誌和車輛標記,以避免泄露整個部隊的位置。
對於各國如何應對社交媒體情報對國家安全帶來的沖擊,李龍建議:
一是政府需要加強對社交媒體內容的監管,防止有害資訊傳播;
二是提升公眾意識和媒介素養,透過教育和宣傳提高公眾的資訊辨識能力,減少虛假資訊的影響;
三是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如人工智能,來監測和分析社交媒體上的資訊;
四是開展國際合作,如與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合作,共同應對跨國網絡安全威脅;
最後要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對社交媒體上的非法行為進行處罰。
有分析機構認為,社交媒體的泄密有時是不可避免的,這就表明有必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
技術供應商意識到,為士兵和平民提供更安全社交媒體存取環境的軟件或硬件市場正在不斷擴大。軍隊和政府可以將這些安全選項設為預設選項,甚至是強制選項。
美國史丹福大學的文章還稱,各國情報機構迫切需要轉變工作模式,必須在維護公眾共享和獲取資訊的權利,以及降低此類數據為敵對勢力提供意外偵察的風險之間取得微妙的平衡。
政府應與技術公司和社交媒體平台合作,這有助於開發先進的演算法和工具來過濾和管理敏感內容,同時兼顧安全需求和保護個人自由。
蘭德公司還認為,相關利益方在確保資訊保安的同時,更要學會利用社交媒體情報,「如今,開源情報的規模之大、種類之多令人目不暇接。這可能意味著,保持最嚴格資訊控制的各方將不再獲得最大利益。
相反,那些投資於嚴格分析工具的人將能更好地利用數據洪流,提取關鍵資訊,為在新的虛擬戰爭迷霧中做出決策提供支持」。
環球時報記者 陳子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