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國體育代表團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開幕式上。新華社記者 曹燦攝
潘展樂在巴黎奧運會遊泳男子100米自由泳決賽後慶祝奪冠及打破世界紀錄。新華社記者 杜宇攝
巴黎奧運會跳水女子雙人三米板冠軍中國組合昌雅妮(左四)/陳藝文(左三)在頒獎儀式後展示獎牌。新華社記者 李穎攝
在北京一家網球俱樂部,小學員在結束網球暑期夏令營的課程後合影。新華社記者 才揚攝
40年前,1984年美國洛杉磯奧運會上,許海峰百步穿楊,為中國實作奧運金牌「零」的突破。40年後,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李雯雯力拔千鈞,讓中國代表團的金牌數定格在40枚,重新整理了奧運會境外參賽最好成績。
歲末年初,又到了回首與展望的時候。這一年,中國體育在突破中創造驚喜、走向強大,續寫綿延40載的精彩篇章,詮釋著「你永遠可以相信」的力量與自信。
一
相信,源自妥妥的硬實力。
巴黎奧運會的40枚金牌,有27金來自跳水、舉重、乒乓球、射擊等中國體育優勢專案。射擊拿首金、舉重來收官,「王牌之師」捍衛榮耀,總能讓人放心。
中國跳水隊在奧運會上首次包攬全部8枚金牌,一次次精彩的「水花消失術」,展現了「夢幻隊」的成色;中國乒乓球隊同樣未讓金牌旁落,新老結合的豪華陣容將「大熱」化為「大勝」;中國射擊隊延續「首金傳統」,「老槍」與小將攜手射落5金,重新整理歷史最好成績;中國舉重隊全力以赴,「舉」起5枚金牌;中國羽毛球隊完成任務,「凡塵」與「雅思」兩對雙打組合紛紛圓夢……
體育賽場上,從來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十幾年如一日的拼搏,永不褪色的熱愛,造就了乒乓國手馬龍奧運六金的傳奇;從周繼紅、陳若琳到全紅嬋,幾代跳水人的接力傳承,擦亮了「夢幻隊」的招牌;先進的科技支撐和堅實的物質保障,為競技訓練和人才成長奠定了基礎。
相信,源自厚積薄發的綻放。
巴黎奧運會上,潘展樂以打破世界紀錄的成績奪得男子100米自由泳金牌,「中國飛魚」創造奇跡。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專案,中國隊打破了美國隊長達40年的壟斷。中國泳軍用幹凈、出色的成績,重新整理了單屆奧運會獎牌總數紀錄。
在羅蘭加洛斯的紅土場地上,鄭欽文成為第一位奪得奧運會網球女單冠軍的亞洲球員。從澳網亞軍到奧運冠軍,再到闖入WTA(女子網路球選手協會)年終總決賽冠亞軍決戰,以鄭欽文為代表的新生代重新整理著中國網球的新高度。
這一年,中國運動員在巴黎奧運會藝術體操、韻律泳、拳擊、獨木舟、自由式小輪車等多個專案上爭金奪銀,其中有很多實作了「零的突破」——花遊姑娘包攬集體和雙人專案兩枚金牌,實作了幾代花遊人的夢想;中國藝術體操隊打破了歐洲選手的壟斷;中國女子拳擊接連拼下奧運首金、第二金、第三金,展現了巾幗力量……一系列突破與驚喜,讓人們對4年後的洛杉磯奧運會充滿期待。
二
相信,源自飛揚的青春。
2024年,從奧運會到每一個世界賽場,中國體育健兒的自信、開放、友善、個性分外閃耀,展現了當代中國青年人的風采。巴黎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中大部份運動員都是00後,還有不少05後和10後,他們的風度與風采,為人們讀懂中國青年一代提供了一扇視窗。
「國家榮譽永遠超過個人」「我的這塊金牌獻給偉大的祖國」……巴黎奧運會上,青年一代的誓言擲地有聲,為國爭光的赤子情懷充分展現。「‘Queen Wen’這個詞,我實至名歸。」鄭欽文奧運奪金後驕傲直言,希望成為更好的球員,引領年輕一代。有外媒稱,這就是中國「最好的軟實力」。
射擊場上,盛李豪、黃雨婷等淡定穩健的身影背後,是網絡上生動有趣的「幹飯哥」「阿條姐」。比賽和訓練之余,很多運動員也要忙著做功課、寫論文,也會用英語跟外國選手交流互動,還會看演唱會、追個星——賽場的高光與場下的真實,鼓勵和引領著更多年輕人熱愛生活、勇敢做自己。
這一年,中國運動員的開放、陽光、灑脫,讓世界看到了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射擊射箭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王煉坦言:「中國運動員的自信和豁達是新時代帶給他們的。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責任,現在的運動員肯定還有不足,但絕對不缺自信和陽光。」
真誠贏得尊重,開放贏得未來。巴黎奧運會羽毛球女單專案頒獎儀式上,獲得亞軍的何冰嬌手持西班牙奧委會徽章登上領獎台,向準決賽中因傷退賽的對手馬林致敬。溫暖的善意之舉,贏得一片贊譽。乒乓球混雙領獎台上,孫穎莎、王楚欽邀請北韓和南韓組合一同自拍合影,這一鏡頭在各國媒體上刷屏播放,成為令人印象深刻的經典一幕。
自信卻不失謙遜,開放卻不失底線,「這屆」年輕運動員也很能扛事兒。巴黎奧運會上,一些外媒頻頻圍繞興奮劑問題向中國遊泳隊發難,中國泳將既用高頻次檢測的客觀事實曉之以理,也用勝利和實力回應質疑。年輕運動員身上的誌氣、銳氣和底氣,生動詮釋了新時代中國精神。
三
相信,源自熱情的參與。
得益於奧運會的「溢位效應」,從乒乓球、羽毛球等群眾基礎深厚的「國球」,到近年來風靡的網球、馬拉松等熱門專案,再到滑板、攀巖、霹靂舞、沖浪等新興專案,豐富多元的運動方式,吸引著越來越多追求健康和快樂的參與者。
今年「十一」前後舉行的中國網球公開賽,是中國網球熱潮的縮影。9月28日鄭欽文中網首秀當天,國家網球中心園區觀眾流量達3.9萬人次,創造流量新高。鉆石球場座無虛席的場景堪比大滿貫決賽,超高上座率讓不少外國球迷贊嘆。
中國網球公開賽、上海大師賽、武漢網球公開賽……今年,全國37個城市共舉辦國際網球賽事76站,來自52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7400人次參賽,被奧運帶火的網球「中國賽季」星光璀璨、熱度不減。賽場之外,網球培訓機構人潮湧動、運動裝備銷量也隨之增長。據預測,2024年中國網球運動人數將達到2381萬,較2023年增長10.2%;中國網球運動市場規模將達到367.5億元,較2023年增長14.4%。
這一年,體育的激情和魅力得到廣泛共享,「體育+」成為旅遊、消費的新亮點。在貴州,「村BA」「村超」持續出圈,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自去年舉辦「村超」以來,貴州省榕江縣接待遊客超12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突破120億元。
進入冰雪季,各地冰雪運動和冰雪旅遊持續走熱。數據顯示,2023—2024冰雪季,中國冰雪休閑旅遊人數超過3.85億人次,預計今年冰雪季,這一數據有望突破5億人次。從冬奧會到即將舉行的亞冬會,再到花式溜冰、大高台等單項大賽,一系列冰雪賽事的舉行,讓「跟著賽事去旅行」成為更多遊客的選擇,造就了文旅消費火爆的冰雪「熱」現象。隨著體育強國建設的推進,中國人正行進在追求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康莊大道上。(本報記者 劉峣)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4年12月26日第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