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數據「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
作者/ IT時報記者潘少穎
編輯/錢立富 孫妍
9月16日早上,今年第13號台風「貝碧嘉」登陸上海。這場1949年以來登陸上海的最強台風,每一步都在大模型的精準預測和即時監控之下,上海市氣象局對台風的路徑、強度、登陸時間以及可能帶來的風雨影響進行了全面精準的預測,確保這座超大型城市在極端天氣下平穩執行。
浦東峨山路上一家網紅甜品店店主想要開分店,想要申請貸款。浦東新區數據局與建設銀行合作開發的「煙火貸」產品,透過政企數據融合分析對小微商戶精準畫像,提高銀行對商戶經營情況的判斷效率和準確度,破解小微商戶融資難題。
這兩個案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背後彰顯出數據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和作用,數據不再是冰冷的數碼,而是成為推動問題解決的關鍵力量。
在日前舉行的2024全球數商大會上,多項數據成果釋出,包括成立行業首創的全國首個數據集團平權組織——全國數據集團聯盟,釋出6個區塊鏈典型場景、2024中國金融氣象指數、【零數可信數據空間產品白皮書】等。
國家數據局副局長沈竹林表示,國家數據局將加快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頂層設計,明確發展目標、建設方向和整體布局,加快建立國家數據標準體系,推動數據市場設施互聯、資訊互通,為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築牢屏障。
數碼技術助力城市治理更精細
在數碼技術變革的浪潮中,數碼技術全面滲透到上海的各個角落,從城市管理到公共服務,從產業升級到社會治理,數碼技術對治理模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無論是交通擁堵的疏導、環境質素的監測,還是公共安全事件的應急響應,數碼技術顯著提升了城市管理的精細化水平糊應急反應能力。
在2023年全球智慧城市博覽會上,上海的「兩張網」建設榮獲全球智慧城市數碼化轉型的最佳案例獎項。此外,在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編纂的數碼政府轉型能力培訓教材中,也收錄了來自上海的這兩個實踐案例。
以台風「貝碧嘉」為例,上海市氣象局透過大模型,在台風生成前,就開始分析台風路徑以及在上海登陸的概率。「當台風逼近上海,我們輸出災害性極端數據,讓重點地區、重點區位、重點行業做好應對準備;當台風來臨,我們提供不同形式、不同區域、不同氣象等級和氣象要素的動態變化圖,提前三小時釋出紅色預警,提前1小時提醒快遞小哥回家;當台風尾部離開臨港,氣象數據又提醒清障人員為城市執行做好準備。」上海市氣象局局長馮磊介紹,氣象數據的關鍵在於要和多部門進行數據溝通,才能以數據鏈的方式呼應天對人類的考驗,達到天人合一,數如大氣,無形有價,為全球數據治理提供示範。
今年,F1中國大獎賽榮耀回歸上海國際賽車場的同時,一個高效的數碼化平台也在幕後默默運作。上海市「一網統管」市域物聯網營運中心主任江波介紹,該平台利用即時線上數據,掌握人員入場動態,並透過精確對比出站人數與檢票記錄,科學分析客流出行模式,為軌域交通班次排程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
區塊鏈加速推動數據要素釋放
以「數聯全球,商通未來——‘鏈’接數碼經濟新未來」為主題的2024數商大會關鍵詞之一,就是「區塊鏈」。【IT時報】記者從會上了解到,近年來,上海在數據要素流通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初步構建了支持高並行場景的「區塊鏈+私密計算」數碼底座,為數據的安全流通和高效利用提供了堅實保障。據統計,2023年上海市數碼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已超過6000億元。
中國高度重視區塊鏈技術創新和產業套用,但區塊鏈底層技術碎片化、資訊孤島等現象也日益凸顯,制約了區塊鏈技術及產業生態的發展。
區塊鏈如何加速推動數據要素釋放新質生產力?國家區塊鏈中心、中國信通院、中國移動等單位啟動建設「跨鏈創新聯合體」,讓更多的高價值數據資源以「可用不可見」的形式安全共享、高效利用,充分釋放高價值數據在關鍵場景的先進生產力。
在「區塊鏈賦能‘氣象×金融’合作論壇」上,上海市氣象局與上海數據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定,雙方將透過區塊鏈技術,在確保氣象數據加密保護的前提下,開展氣象數據上鏈存證、基於可信的數據資源實作數據開發利用,為保險業、期貨業、金融衍生品等各領域提供氣象服務解決方案,助力一批「氣象×金融」創新場景服務落地。
在上海交通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斯雪明看來,把區塊鏈套用場景真正變成重量級的套用場景,需要區塊鏈與行業深度融合,區塊鏈產業亟須做大做強。「現在的區塊鏈企業對套用場景不太了解,只是掌握了一些區塊鏈技術,這是完全不夠的,未來大部份區塊鏈企業都是懂行業套用的企業。」斯雪明說,現在缺少有重大經濟效益、重大社會效益的區塊鏈套用,此外,私密保護、私密計算、鏈上鏈下數據一致性等關鍵技術要進一步完善。
開展區塊鏈、數據空間等探索
不少與會人士認為數據已經成為驅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其在各個領域的套用和價值正不斷被挖掘和釋放,數據是基礎性資源和戰略性資源,也是重要生產力,要促進公共數據「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
沈竹林表示,將立足當前數據市場發展階段,以明晰規則、補齊短板為重點,盡快建立完善數據產權制度,配套出台數據產權登記、質素管理、責任界定、合規管理等方面的具體規則,為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的蓬勃發展保駕護航。「支持上海等有條件的地區開展區塊鏈、數據空間等技術路線試驗探索,降低數據流通和交易成本,為數據安全、合規、有序流通利用提供保障。」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上海市數據局局長徐惠麗在數據空間創新發展論壇上表示,作為國家大數據示範綜合試驗區,上海目前正在加快布局可信數據基礎設施建設,重點聚焦三個方面:一是以國家數據空間試點為牽引,推動五個類別的數據空間布局。二是探索夯實數據空間發展的基礎,圍繞共性標準研制,核心技術攻關,基礎設施建設,安全和規範管理等,打造數據空間可信可管,互聯互通,價值共創的能力;三是營造開放合作的數據空間發展生態,建立常態化的地區和國際數據空間對話合作機制,推動地區和跨境數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上海一直在積極推動數據合規高效流通使用,統籌數據發展和安全,先後出台【上海市公共數據和一網通辦管理辦法】【上海市數據條例】,規範授權營運活動,激發供數動力。
據了解,上海市大數據中心結合區塊鏈技術,將數據管理要素進行上鏈管理,已累計匯聚超過2萬個數據資源,數據體量超2790億條。同時,上海先行在金融、醫療、交通、旅遊等領域試點公共數據授權營運機制,釋放用數活力。
此外,上海圍繞公共數據授權營運資源範圍、資訊披露及流通監管,分別建設了目錄鏈、授權營運鏈、主體授權鏈、電子存證鏈等基礎服務鏈,為公共數據授權營運開辟了一個「可信流通域」,確保公共數據向社會套用流通的透明性和可追溯性,鼓勵更多的合規流通從幕後走到台前,形成正向迴圈機制。
排版/ 季嘉穎
圖片/ 數商大會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
E N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