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觀念上,男性性功能下降與年齡增大相關,但這次調查的結果卻有不同發現。
文 | 舍文
最近,某話題不斷的綜藝節目,無意間提供了一個健康話題:三十多歲「不行了」。
吃瓜觀眾對此有各種解讀,但醫生看到的卻是另一面。
仁濟醫院泌尿科副主任、男科專家盧慕峻解釋說,近些年門診看到的情況,男性勃起功能障礙(ED)的發生的確有年輕化的趨勢,盧醫生接診的病人中不乏90後甚至00後,因為受到ED或者生育問題困擾而尋求醫生幫助。
今年初盧慕峻主任主持的一個男性健康調查,用一種性功能評分體系來判斷受訪人是否存在ED的可能性。傳統觀念上,男性性功能下降與年齡增大相關,但這次調查的結果卻有不同發現。
調查結果顯示30-40歲年齡段被調查者中患ED可能的占26.5%,30歲以下占31.9%,也就是說30歲以下比30歲到40歲年齡段「不行」的人還要多。
年紀輕輕就「不行」,看起來已經是一個由多種因素導致的趨勢。
醫生提醒,ED可能反映出一些身體潛在的病變或亞健康狀態,年輕人患ED更要引起重視。
沒到「下坡期」就「下坡」的原因
盧慕峻主任主持的這次男性健康調查物件包含接受互聯網問卷的2299位男性,和在體檢中心進行常規體檢的8235位男性。 調查工具包括各類問卷表和健康體檢數據。 其中性功能采用IIEF5評分,一共有5個問題。 如果評分在21分以下,提示有ED的可能性。
調查數據顯示,40歲以上被調查人群ED的發生率為35%,30-40歲年齡段為26.5%,30歲以下為31.9%。
盧主任表示,40歲以上ED發生率的調查結果與以往數據是相符的,但30歲以下數據則超過了預期。
專家說,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從性功能的健康水平而言,30多歲應該是正當年,遠遠沒有到達下坡期。但如果年輕人不註意身體健康,那麽性功能的健康水平也許還不如健康的60歲男性。
「我們男科門診在對患者做睪酮水平的檢查,發現有的30多歲ED患者,睪酮水平相當於60歲男性的水平。」盧主任介紹,很多類似的患者,生活中不愛活動,經常熬夜,有吸煙等不良習慣。
ED年輕化,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非常直接的關系。熬夜、精神壓力大、情緒不穩定、抽煙(包括電子煙)、缺乏運動等等,是年輕人的生活常態,但也直接地損害了性健康。
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有一定的「時代特征」,那就是年輕人對「那件事」失去了興趣。
「他們覺得有沒有也無所謂,不是必須的。」盧主任說,現在很多年輕的男性女性雖然生活在一起,但在家也是各自拿著手機,對接觸沒有什麽熱情。性觀念的變化有一定的全球性,並不是我們獨有的困擾。
還有一個需要註意的原因,很多ED患者的確同時還患有器質性疾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門診遇到ED患者同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的不在少數。」
上面提到的盧慕峻主任團隊的男性健康調研,從8000多名體檢男性體檢數據中發現,40歲以下男性體檢發現高血脂、高尿酸和動脈斑塊等疾病的占40%-50%。
想改變?先早睡
盧慕峻主任說,對於那些有意願改善自己性功能的人來說,首要的是改變不良生活習慣,這是男性健康的「基石」。
大多數人ED的原因並不是嚴重的器質性疾病,主要是生活方式帶來的問題。這部份人如果能做到多運動、控制體重、健康飲食,「特別是哪怕提前一小時睡覺」,都可能給ED帶來很大的改變。
第二個要點是要預防和控制好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壓等等。
過去我們熟悉的藍色小藥丸治療方法(PDE5抑制劑),仍然是ED主要的藥物治療手段。盧主任表示,無論是改善癥狀還是透過小劑量的長期治療,使用他達拉非、西地那非等藥物都能夠獲得一定的療效。
至於新的方法,醫生介紹近年來國內引進的「低能量沖擊波治療」,這是一種無創的在門診就可以做的治療,對於早期血管性ED的治療效果很明確,甚至可以不吃藥治愈部份早期ED。
對於重度ED患者,醫生會推薦陰莖義肢(海綿體支撐物)手術。
現在還有幹細胞和外泌體治療,都正在實驗探索的階段,可能成為未來的新方向。
盧慕峻主任總結說,雖然性功能與年齡相關,但並不是說年輕就「一定行」,生活方式正在讓很多人變得「不行」;也不是說年紀大就一定「不行」,最近某70歲+著名導演喜獲三胎可以證明。性功能不光反映男性這方面能力強,更是男性整體健康的風向標。